【聚焦天府】四川省首评“数智”专业高级职称
4月20日,省大数据与人工智能专业高级职称评审会议在省大数据中心举行。自2020年11月正式启动申报,历时5个月的四川首次“数智”专业职称申报评审工作圆满收官,经公示无异议的评审通过者,将成为四川省首批拥有大数据与人工智能高级工程师职称的人员。
省大数据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四川是全国第三个开展“数智”专业职称评审的省份,目前共设有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云计算、区块链和数字化管理等6个子专业,是“数智”工程技术职称专业设置最全的省份。“希望借此培养集聚一大批'数智’工程技术人才,为全省数字政府建设和数字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支撑。”
103人入围最终评审145人专家团队“把关”
4月20日上午,成都宜泊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CEO陈诚来到位于成都高新区天府一街的四川省大数据中心,参加“数智”专业高级职称评审的最终面试。大约10分钟后,陈诚一脸微笑地走出面试场地,“有信心(能通过)。”
陈诚的公司是一家从事智慧停车、车位引导等领域的技术公司,他本人也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领域耕耘多年。陈诚说,过去国家没有相关领域的职称评定,他曾经考过“软考”(国家计算机技术职业资格),但这与实际从事的领域还是有差异。这次四川首次进行“数智”专业职称评审,得到消息后他立即报了名。
本次高级职称评审,全省共有718人注册申报,121人通过省直部门或市(州)层面审核,103人通过省“数智”高评委办公室复核,进入最终评审环节。“特别是资料提交环节,我感觉非常严格,评审特别看重你在这个领域取得的实际成果,包括专利申请、市场应用等。”陈诚说。
四川是继贵州、天津后,全国第三个建立大数据相关领域职称评价体系的省份。2020年11月,全省“数智”专业职称申报评审工作培训会举行,标志着全省首次“数智”专业职称申报评审工作正式启动。今年1月,中级职称评审工作完成,共有89人通过评审,取得“数智”工程师任职资格。
“为确保'数智’专业职称申报评审工作的高标准,我们组建了高层次高评委专家库,目前入库专家145名。”省大数据中心总工程师周学立介绍。
六成参评人员来自体制外可“破格”跳级
评审会现场,记者注意到,许多参评人员来自民营企业。这也是本次评审的一大亮点。
“来自非公有制经济和社会组织等体制外的人员申报热情很高,在这次评审注册申报人员中占到60%。”评审专家库成员、电子科技大学教授周涛介绍,本次评审,无论是基本条件还是评审流程,都鼓励非公有制人员和自由职业者申报职称;不同所有制单位的人才在职称评审中享有同等权利;不同体制、单位从事专业技术工作年限可连续计算;符合相应业绩成果条件要求的专业技术人员可以跨专业、跨系列转评;明确职业技能资格与专业技术职称可以互换转评,极大地提升了非公有制人员的申报热情。
本次评审的另一大亮点是“破格”。陈诚告诉记者,他之前并没有取得“数智”专业初中级职称,就可以直接申报高级职称。
本次“数智”职称评审以职业属性和岗位需求为基础,打破“四唯”倾向,淡化学历专业要求,重点考察创新创造能力和工作实绩,推广应用、方案报告、教材手册、解决实际问题等均可作为实绩成果,鼓励专业人才在大数据与人工智能领域作出贡献。
“数智”人才需求巨大补齐短板未雨绸缪
开展“数智”专业职称评审,源于对数字经济发展中人才支撑的未雨绸缪。
2020年,省大数据中心对全省从事“数智”相关领域的专业技术人才情况进行了一次深入调查摸排。结果显示,四川在这一领域的人才总量只有19.4万余人,调研预计,未来5年四川对“数智”人才的需求总量为35.6万余人。
“与一些兄弟省市相比,我们在数字经济领域人才总量偏少、结构不优,不能有效支撑数字产业发展规划。”省人社厅专业技术人员管理处副处长谌能说,究其原因,没有专门的评价体系,机制不健全、评审渠道不畅通、评价标准不科学,影响了相关专业人才的集聚和发展。
“为此,我们按照我省深化职称制度改革要求,结合我省数字经济产业实际,在广泛调研和学习借鉴兄弟省市的基础上,决定动态调整工程系列评审专业,增设大数据与人工智能专业,建立规范统一的专业评价标准,单独开展职称评审。”谌能说。
另据记者了解,本次,省内多家估值10亿元以上的大数据与人工智能领域龙头企业的创始人或CEO前来参评高级职称。
对这些参评人才来说,“数智”专业职称有何作用?陈诚告诉记者,未来职称可以成为企业筛选录用人才的一个标准,也能够成为他们继续晋升发展的通道。
“下一步,我们还将加强'数智’专业职称评审工作的宣传,引导吸引更多人才来服务四川数字经济的发展,同时持续搭建好供需对接的桥梁,让政府、市场、社会组织等各方人才供需两端达到更好的平衡对接。”周学立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