莎士比亚用的什么笔?
5000多年前,
古代埃及人用尼罗河畔生长的纸莎草当纸来使用时,书写工具有的是用纸莎草的茎。他们将草茎斜着切断当笔,蘸上用矿物颜料和水调成的“墨水”写字。但纸莎草名为草,实则是种高大的草本植物,它的茎也很粗,像竹管一样。这种“笔”握起来当然不会使人感到舒服,所以,后来埃及人就改用芦苇管作笔了。
出土的西方古代芦苇笔
埃及人在芦苇丛中采集芦苇管,然后把这些芦苇管埋在畜粪堆里,几个月后,他们再把芦苇管挖出来。埃及人把这些漂亮的芦苇管烘干,使它们变硬,再将一端削尖,便成为一枝蘸水笔了。
就是这种今天看起来并不理想的笔,后来还传至希腊,又传至欧洲以及一一些东方国家,在这广大的地区内,使用的时间长达数千年之久,是人类使用历史最长的一种笔。
芦苇笔不仅有易磨损的缺点,还太脆、太硬,容易划破用来书写的纸莎草或羊皮纸,而且,它还显得粗笨、不雅观,尤其当风姿绰约的贵夫人和小姐手持这种粪堆里沤制过的粗物时,更使人感到不协调。
据说,公元6世纪的一天,这种不协调的感觉便强烈地刺激了荷兰的米诺莎小姐。这位小姐要给她的白马王子写情书,拿起芦苇笔却迟疑了:难道就用这粗物来抒写心中最美好的情感?
小姐踟躇着,窗下踱来了一只鹅,昂起高傲的头颈“嘎嘎”叫着,一高兴,扑腾起翅膀,落下一管羽毛,又昂然而去。
莎士比亚用鹅毛笔创作
“鹅毛管,洁白的、象征着纯洁的鹅毛管!”小姐冲动地奔了出去,拾起了那管鹅毛。米诺莎小姐的冲动,使人类有了一种新的书写工具鹅毛笔。以后,这种漂亮的笔传了开去,走入了千家万户,在欧洲及世界上许多地区风行了1000多年。人们用这种笔写下了无数的世界文学名著、科学典籍、历史巨篇。
鹅毛笔从中世纪一直使用到19世纪,最终被钢笔所代替,在这个漫长的历史里,它担任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从芦苇笔到鹅毛笔,这是一个必然的过程。因为芦苇笔制作过程复杂,书写效果差,不利于保存。当鹅毛笔出现以后,漂亮的外观,细腻的笔尖,简单的制作和取材,这些都是取代芦苇笔的优势所在。
在羽毛笔诞生之初,王羲之已经离世近400年了,中国书法可谓登峰造极!
中国毛笔自战国起,在两千多年的演化中,它的制作工艺愈发复杂精良,其浓淡枯湿的艺术表现力,是其它笔种无法替代的,至今仍保持着很强的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