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病防治,从肝入手
受访专家:湖北省中医院肝病科副主任医师 黄大伟
“中医有'百病从肝论治’的说法”,湖北省中医院肝病科副主任医师黄大伟表示,这是因为,肝属木,主疏泄、主藏血、主筋,其生理特性为“刚脏”,喜条达而恶抑郁。临床工作中发现,如果人体肝脏不舒(运转不畅),就会滋生很多慢病。
消化系统疾病。中医常讲“肝胆相照”,意思是说,肝为脏,属阴,主里;胆为腑,属阳,主表,胆汁来源于肝之余气,胆汁正常排泄及发挥作用,全依赖于肝的疏通排泄功能。肝疏泄功能正常,则胆汁能正常地分泌和排泄,有助脾胃消化吸收。如果肝气郁结,则可影响胆汁分泌和排泄,导致脾胃消化吸收障碍,人会出现胁痛、口苦、消化不良、黄疸等表现,时间一长可能导致慢性肝病、慢性胃炎、慢性胆囊炎等疾病。
肥胖、脂肪肝等代谢性疾病。代谢类疾病主要与痰、湿、瘀、积等有关,与肝、脾、肾三脏功能关系密切。虽然人体水液代谢主要由肺、脾、肾等共同完成,但肝主疏泄,能调畅三焦气机,促进肺、脾、肾等脏腑机能,协助其调节水液代谢。如果肝失疏泄会使肺脾肾气运化不利,导致水湿泛滥。容易出现水肿,如肝硬化腹水、前列腺增生、小便不利等疾病。
慢性眼病。肝开窍于目,目即眼睛,又称“睛明”。《黄帝内经》说“肝受血而能视”,肝的经脉与目相连。“目,肝之外候也”,视力强弱与肝有直接关系。泪为肝之液,肝血不足则视物模糊或夜盲;肝阴亏损则两目干涩,视力减退;肝火上炎,则目赤肿痛(如急性结膜炎);肝经风热或肝经不足,则眼睛迎风流泪。
妇科疾病。肝主疏泄,是保障机体气血运行等多种生理功能发挥正常的重要条件。“肝为女子先天”,肝失疏泄,气机不调,必然影响气血运行。如气机阻滞会出现胸胁、两乳或腹部刺痛,甚至引起腹内包块、肿块;同时,血脉不通畅还会引起痛经、闭经,甚至不孕症。临床上常见的女性乳腺增生,就是由肝经不畅引发。因为肝经布于乳房两侧,肝气郁结,经络不畅,时间一长就会结成块,诱发乳腺疾病。
失眠、抑郁等精神心理疾病。心主神志,肝主疏泄,皆可调节精神情志。“肝主谋虑”,肝疏泄功能正常,就能“勤快地”调节情志,人就精神愉快、心情舒畅;反之,当肝气瘀滞时,容易出现抑郁、多愁善感、头晕头痛、失眠等健康问题。当然,任何事物过犹不及,若疏泄太过,也可能出现不适,比如过度兴奋、烦躁易怒、惊恐等。
高血压、高血脂、中风等常见气血类疾病。诸风掉眩,皆属于肝。中医认为,肝主气机升降,肝气升降过度,会造成肝风上动,引起高血压。肝阳上亢,会加重精神心理疾病,也可引发出血、中风、昏厥等。
黄大伟表示,对于以上几类常见慢病,都可从肝入手调治,但由于个体差异,需要医生结合具体病情辨证施治。对于普通人来说,建议日常做好五件事,养护好肝脏。
运动养肝。“人体勤劳于形,百病不能成”。过度劳累容易导致劳伤,即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久立伤骨、久行伤筋。颈椎病、肥胖等多种慢病与不运动有很大关系。建议大家练习气功、太极拳、五禽戏等,强身健体,改善肝功能。
饮食养肝。《黄帝内经》说:“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平时要注意饮食和营养的平衡,不能偏颇;多吃些粗粮、新鲜蔬果、薯类、豆类等。
修身养肝。暴怒则伤肝,养护好肝脏,先从修身养性做起。平时排除各种妄念,保持规律生活和睡眠,不要熬夜、嗜酒。
静心养肝。如静坐、瑜伽,有利保持神气清静、心理平衡。五脏安和,则对预防疾病、延年益寿有很大好处,反之就会导致情志内伤,诱发各种心理疾患。
按摩养肝。按摩大墩、太冲等穴位也有助养护肝脏。大墩位于大脚趾指甲根外侧,每天用大拇指指腹对此穴位按摩3分钟,直到局部出现酸胀感为宜;太冲穴位于足背侧第一、二趾跖骨连接部位之间的凹陷处。建议每天用大拇指按压,并前后滑动20次。(记者 张 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