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宁民俗|正月做糖方
在广东普宁乡间乃至周边潮郡各邑,糖方,也叫米方,是本土一种历史悠久,用爆米浇拌糖浆,后切制成菱形的糖果小吃,因其食材、形状,故名。方,也有作枋,意同。潮有俗谚云:山家神唔北糖米方。这说的是,有山区村人去到城里圩埠里看到糖铺所售糖方,想买点回去给家人尝鲜,然又不知为何物,不晓得是要加热煮熟或是怎么吃,于是和店家对话,却惹得旁人听了笑话,谓其真是没有见过世面,真闹笑话!俗语由此延伸而来。通常,主食之外的甜品小吃,多是物资富余后的产物,这一则糖方的民谚正好是个侧面说明。在乡间,糖方除了作为饭余解馋甜品,其更主要的是作民俗贡品,最寻常莫过于正月初探男孙之用,以及时年八节中一些特殊所需的酬神品。
做糖方,潮语一般叫做打糖方,打字白读,为pah。正月探男孙是喜庆礼仪,乡间多隆重其事,此中打糖方是个起始,而做糖方的落巷现场最是好玩!不过这做糖方的落巷现场,现应可算是大多潮人的陈年记忆了吧,至少在普宁已是鲜见。记忆中,幼时每到正月初四五以后,各处乡里各个角落都会看到打糖方的落巷摊点,这些摊点三两四五人,提前受雇这年要探男孙的东家而来,或直接定点摆摊收单作业。除了落巷打糖方之外,当然也有直接在糖铺定制的。糖铺定制者,随时间越往后越盛,终于落巷打糖方难得一见。
落巷做糖方的摊点,其一人操控爆米的套装锅炉,不停摇着炉火上装了去壳稻米的密封罐状锅,待米粒预计是全部爆了,就将锅提到备好干净的棉袋处,对着口打开锅,瞬间气压转换嘣的的一声特别响,还冒着白烟,爆米花就这样顺着冲力喷进了袋子里,偶有些许掉到地上,围观的小盆友除了捂着耳朵看新奇之外,关键就是要来捡这些小零食了。米粒加热膨胀成爆米花之后,由另外一人持袋倒入箩筐中,备转后面工序。爆米期间,另外一人煎煮起一锅白糖浆,浆中另置入花生仁、元茜、芝麻等料,并不停的搅拌。白花花的爆米在糖浆煮得差不多时候,提前按一定比例倒入一个锅中,也有加上少许柑丝或其他材料以调味的。滚烫烫的糖浆倒入装有爆米花的锅中,另一人马上拿着一对拌板进行搅拌,要趁热。当爆米全部沾上糖浆,搅拌完成后,这一锅流体状的糖米浆立刻倒入方形槽中,接着进行压平,又用滚筒均匀。压均片刻,糖米浆已经冷却许多开始硬化,赶紧的拿起刀具按菱形切分成大小相近的块状。最后,再一人帮忙将刚刚做好的糖方摆布上盘,造型成塔状,或另外装入箩筐。一个做糖方的流程就这样完成了。
糖方做完后,短期内,通常在一两天,会被东家配着其他仪品,挑着去到乡属大老爷宫进行探男孙,以及祠或他庙,献祭酬神拜祖。完成了探男孙仪式之后,这些糖方及另外仪品,会由家长请来族内长辈妇女,分配送往亲人好友处,称之食甜,又谓纳福,由此分享喜悦,增进情谊。
需要说明的是,正月做糖方,除了工具,若是没提前交代的话,糖方的原材料基本上是东家提供的,而师傅们按斤或按日计工费。糖方除了用爆米花之外,也有直接把糯米蒸熟晒干后油炸拌糖浆的,这一类糖方一般就叫米方,比之爆米花的质地,这口感就硬了一些。
在我记忆中,小时候祖屋门外的大埕上,每到过年后,就有打糖方的摊点,而乡里各处地方也常见。作为小盆友,也和其他小盆友一样,老爱围观这些新奇,就是很怕那嘣的一声巨响,所以即使不去围观而仅是路过也要常常捂着耳朵。至于去捡爆米花,貌似有过那么几次并,不多,可能是挺怕那巨响吧,也可能是老抢输其他小盆友。正月的打糖方,在后来是越来越少,应该是工钱实在不够生活?实际上这些都是乡民们在春节间赚外快的手艺吧。最迟,在七八年前,乡里泥沟路上还能偶尔看到一两班正月打糖方的落巷摊点,新近就真看不到了。其实也不是看不到,探男孙打糖方的民俗仍旧是没断的,只是形式换了而已,比如东家直接去到师傅们家里定制,或者直接在糖铺定制,如此罢了。就是可惜这样一道乡间正月景象,是真的消失了。
一直想拍个打糖方的记录,但很久都没找到机会。其实乡里年初还是有一二处落巷打糖方的,可要不就是没时间,要不就是人太懒散,拖延着一年正月又一年正月。这年新春,阿英说娘家那边有打糖方的,然后我带着相机就来了。照片拍好放了很久,一直想整理写点什么,又是拖,这会总算完成了心愿。
关于正月打糖方,如上,仅以为记。
20180914
完。
声明
本作品为【普宁青年摄影】【岭东文化—粤东城市网】【普宁村落(Q群36527458)】荣誉出品。
若有需转载请注明来源,及作者【安静声音】的署名,并保留原图片水印和本段声明等。
请尊重个人劳动成果!谢绝图片、文字、文段的非完整性转载!请勿剽窃性抄袭。
特别谢绝各种手工特意叠加商业网站水印的转载!
本作品保留一切权利,如作品著作权、作品中出现人物的肖像权等。
作品中原创图片、文字不得直接或间接用于以营利为目的一切商业行为,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