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行的源流
中国古人在长期的生活和生产实践中,认识到木、火、土、金、水是构成世界的最基本物质,并由此引申为世间一切事物都是有木、火、土、金、水这五种基本物质相互之间的运动变化生成的,它们之间既相互资生又相互制约,在不断的相生相克运动中维持着动态的平衡,这就是五行学说的基本涵义。据考证,五行在商代甲骨文里面就有萌芽,但还没完全出现。
据甲骨文专家考证,在甲骨文中就有“四方”之说,不难看出,商代崇尚的是中央,所以就有五方的观念,四方加一个中央就是五方。我认为五方的观念就是中国人在空间问题的觉醒,这样五行就诞生了。所以我最后的结论是,五行来源于古人时空意识的觉醒。有时间,有空间,首先是空间。因为空间比时间更好把握一些。
我们来看一下五行的“行”字,这个行字就是一个空间,有一次我在大学讲课的时候,有一个外国留学生问:“张老师,中国有没有金字塔”。我说这个我还没发现,倒是有一个说法,说山东有一个“少昊陵”,那个形状像金字塔,但也不是严格意义上的金字塔。她说有。我问在哪里。她说在地下。并说有一个纪录片。经查看就是在殷墟,是安阳“小屯村”那里,有一个叫“倒金字塔”。什么意思呢?就是古代帝王的陵墓,那个陵墓的形状是一层一层,上面大,下面小,到最下面、最底下的时候,就像亚洲的“亚”字,这个中间就是一个棺材,这个形状就像一个倒金字塔。这个东西是什么呢?专家的考证,这就是四方,再加中间就是五方。
我们又发现了“钟鼎文”,钟鼎就是金文,甲骨文以后是金文,那上面出现大量这种“亚”字。这是什么意思?这就是中国人崇中的开始,就是崇尚中央。美国哈佛大学的教授张光直,他在南美洲墨西哥玛雅文明里发现一个雕塑,那个雕塑是一只石狮子,狮子的嘴就是这个形状。大量的这种东西出现了,在殷墟甲骨文和金文里面大量的“亚”字出现,这就是五行的开始。即有了五方的观点,而且崇尚“中央”。
所以商代是五方观念出现最早的时期,也是在世界文明里五行思想呈现最早的时期。商代距今已三千多年,也就是在三千多年以前就出现了五行。五行最关键的地方在中间,所以五行崇尚的是中。我们看“五”字构造非常巧妙,说文解字上解释“交五也”,就是交叉,交叉当然中间有个点,也就是崇尚中,我国人自古崇尚“中”,所以叫中国。像《论语》里面说的“四海之内皆兄弟”,中国是四海之内,其他都是四海之外,这也有崇尚“中”的意思。
商代以后就是周,西周的时候开始出现五行学说,这是我们的考证,当然有好多人说这不是西周,而是比西周要迟。但我们发现在《尚书·洪范篇》里讲到这么一件事情,周武王伐纣,把商代的最后一个王商纣王推翻,推翻之后建立起周代。建立之后武王不知道怎么治国,他打下了江山但不知道怎么坐江山,他想起一个人,决定向这个人请教,这个人就是商纣王的堂兄箕子。这个箕子特别了不起,他懂得治国之道,所以周武王问他怎么治国,箕子也很乐意帮武王。箕子说治国实际上有九种方法,叫“洪范九畴”。洪就是大,范就是规范、规则,所以叫“洪范九畴”,是九种大的方略,大的规则,其中第一种就叫五行。即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请注意这个次序,第一位是水,第二位是火,第三位是木,第四位是金,第五位是土。这个特别重要,这是五行在古典文献当中最早的顺序记载。
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五行相胜的学说,“胜”字什么意思?胜就是克,相克。也就是说最早出现了相克的学说,后来到战国时期才出现了相生的学说。先有相克,后有相生。在春秋时期有好多书里面出现了五行相胜的学说,这是我的考证。一般学术界考证说五行相克是战国时期才有,而五行相生是到汉代才有的。我已经查出来不是如此,因为早在墨子里面就有五行的说法,墨子就是春秋时期。春秋时期有两部著名的史书,这两部史书都是一个作者左丘明。一本叫《左传》,全名《左氏春秋传》,另外一本叫《国语》。司马迁曾经述说“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左丘是个瞎子。这两部书都是描述春秋时期的事情,当然左丘明已经是战国时期人了,但是他所描述的都是春秋时期的事。这里面就有关于五行相克的记载。
五行相克学说战国时期非常完备,在此之后又出现了五行相生的学说,这样相生、相克都有了,这个人就是非常有名的邹衍。应该说邹衍把阴阳和五行结合起来,又加了五行相生的学说,当然也有五行相克,这样相生相克都完备了,于是形成了阴阳家。阴阳家的创始人和代表人物就是邹衍。阴阳家准确的说就是阴阳五行家,它是讲阴?五行的专业研究者。
再到汉代的时候,阴阳五行被神圣化,这要归功于一个人董仲舒。董仲舒是西汉时期人,生活在汉武帝时代,他曾向汉武帝进言,写了一本书叫《春秋繁露》,《春秋繁露》里面有二十多章都是说阴阳五行、五行相克、五行相生的。为什么叫《春秋繁露》呢?四书五经里面最后一经是《春秋经》,据说是孔夫子作的,当然这个学术界有争议。很多人也给《春秋经》作解释,其中最著名的是《春秋三传》,“传”是什么意思?有三个著名的人曾给《春秋经》作解释,第一个人是左丘明的《左氏春秋传》,第二个人公羊高的《公羊传》,第三个人是谷粱赤的《谷粱传》。董仲舒写《春秋繁露》是对《公羊传》的再一次解释。《春秋经》记载了一段浩浩荡荡的历史就用六个字“郑伯克段于鄢”,把历史事件的人物、发生的地点、结果等全部描述出来,精彩简练。但是就是因为太简练所以后来人看不懂,于是好多人给它进行解释。其中有一个人叫公羊高,公羊之学在中国历史上非常有名,一直到清末的时候康有为借助公羊学宣扬大一统,公羊学是讲大一统的,而董仲舒就是公羊学,所以他写这个书叫《春秋繁露》。这里面用什么来大一统呢?中国人的思想跟它有很深的关系。就是用阴阳五行,社会的大一统、科学的大一统、民俗的大一统就从汉代正式形成的。
张其成,出生于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张一帖”医学世家, 为我国首届“国医大师”李济仁、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张舜华之长子。北京大学哲学博士,北京中医药大学博士后。现任北京中医药大学国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第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