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牍文物修复师:以手抵心,一年脱水保护2000多枚简牍

△ 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黄仁芳正在修复简牍。图 / 记者杨旭

整理修复简牍需要经历清洗、脱色、脱水、修复四个基本流程,最后将简牍按出土编号顺序放入有机玻璃包装盒中。

在很多人看来,简牍整理保护工作极为沉闷,要数十年如一日地把自己关在室内。对黄仁芳而言,这却是一份安静且充满喜悦的工作。

湖南是简牍出土大省,对它们的发掘、整理修复、解读,是湖南文物考古工作的重要任务。

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铜官窑工作站的简牍修复师黄仁芳所从事的是简牍的整理修复环节。凭着对这份工作的热爱之心,她已经用手修复保护了 7000 多枚简牍。

通过细致的整理解读刚出土的简牍

黄仁芳毕业于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文物保护与修复专业,当初选这个专业时,得到了家人的支持和理解。

2018 年,黄仁芳来到铜官窑考古工作站后,整理修复简牍就成了她的中心工作。记者在工作站的修复室内,见到了大量来自益阳兔子山考古工地的简牍,这是湖南继走马楼吴简、里耶秦简之后,又一次重大的简牍发掘。兔子山遗址从 16 口井中出土有字简和无字简共计一万余枚,所跨年代从战国至三国时期,前后跨越 500 余年。

记者在考古工作站见到的简牍大多字迹清晰、外表整洁,刚出土的简牍带有大量的泥土,层层叠压在一起,必须经过细致的整理才能进行解读。黄仁芳要做的就是这个工作。

要有安定的心境才能做好

谈到这份工作对手的要求,黄仁芳说她并不是很在意手的问题,手巧是必需的,但更关键的是 ' 心 '。要有安定的心境才能把整理保护简牍这样一个繁琐的工作做好。

简牍的整理要经历清洗、脱色、脱水、修复四个基本流程,最后将简牍按出土编号顺序放入有机玻璃包装盒中,每一道工序都不能大意,否则会损伤到简牍上的文字。脱水前的简牍要精洗。精洗的工具是毛笔,用毛笔轻粘、轻刷、轻点,在保证墨迹不脱落的情况下,去除简牍上的泥垢。

简牍出土的环境大多是古代的井底,被地下水环境密封隔绝氧气才得以保存数千年。简牍出土后,去掉泥沙,一枚枚揭取,然后又要重新保存到水环境中才能保持稳定状态。这时所用的水,是去离子的纯水。

脱水干燥是最为重要的环节。黄仁芳介绍说,简牍出土情况不同,材质也有差异,使用哪一种方法需要反复进行试验才能确定,益阳兔子山的这批简牍,他们经历了大量的研究之后,认为使用填充加固法为主脱水最为合适。简牍脱水周期很长,每一批简牍脱水要一个月的样子,一年大概能完成 2000 多枚简牍的整理保护工作。

数十年如一日把自己关在室内

黄仁芳工作时非常开心,她自言非常喜欢这份工作,工作本身就是生活的快乐源泉。

从事文物考古工作的人性格大体相似,都是极为耐心细致,对自己所从事工作极度痴迷的人。黄仁芳也是如此。在很多人看来,简牍整理保护工作极为沉闷,要数十年如一日地把自己关在室内。对她而言,这却是一份安静且充满喜悦的工作。' 什么都不用想,全身心地投入一份自己喜欢的事情 ',这是她所喜欢的状态。

这份工作细致到什么程度?黄仁芳说,有时候呼吸也是很重要的。修复过程中,经常要屏住呼吸,才能不会把简牍弄坏。尤其是在清洗、粘接这些环节中,更要保持一种极致的安静状态。对于性格平缓的黄仁芳而言,这种状态让她感觉 ' 很好 '。

最快乐的莫过于简牍中那些漂亮的字迹在清洗后一点点显露出来时,那一刻,她会觉得自己从事的是一件很伟大很神圣的工作。对于用文物重构历史这件事,她一直在努力学习。

黄仁芳很期待下一次湖南重大的简牍考古发掘,希望能去现场感受一下文物出土时令人激动的气氛。对于考古的热爱,是她做好简牍修复保护工作的真正动力。

来源:潇湘晨报


记者:常立军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