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越来越多男人跟我表达开心

0

其实不是你第一时间想到的那个意思。

你可能会问:那是什么意思?

那就是——不是你第一时间念想的那个意思的意思

……

算了,越描越黑

(=。=)

1

说实在,好像在一段时间里从来没多少男人跟表达「开心」这种情绪。男人本身就是一种不太喜欢表达情绪的动物,记得之前跟行家朋友熊猫聊过,我们的传统文化让我们作为男人要稳住自己的情绪,所以小时候一旦哭起来就被爸爸教导道:男孩有泪不轻弹!

当这句话每次在哭的时候在耳边掠过时,就会慢慢形成一种固有意识——男人是不能随便哭的,即使流血也不能流泪,如果哭了就不是男子汉。甚至在人群里面哭就会有一种羞辱感。这好像哭就是男性特征的对立面,在屏幕上的「冷静」往往就是男人最有魅力的光环。相反,女生则不一样,当她们哭时,她们会被社会所理解受到委屈或者悲伤,她们需要被爱护,她们需要被理解,她们需要同情与帮助。

这种社会意识的强化和身边人的反馈,或许这就是让天性敏感的小男孩变成了一个又一个直男的原因。

所以呢,各位女性朋友,当你身边出现「直男」的时候,也请多加理解和同情,他们只不过是被社会无意识塑造出来。这就像荣格所说的「集体潜意识」,露出水面的那些小岛是人能感知到的意识,如同你感知到这是直男;由于潮来潮去而显露出来的水面下的地面部分,就是个人无意识,如你会探讨这个人的家庭教育和北京;而岛的最底层是作为基地的海床,就是我们的集体潜意识,我们世代传播同时存在人脑中的遗传经验库。

(图:荣格的红书)

2

近六年审视,我发现与此相比的再前一个六年,或者是再前前一个六年,我哭的次数变多了,哭的猛烈程度也有提高。

与其说哭,不如说是重新习得这种表达方式,自从懂事以来就开始被丢失,被抑制。中间阶段学生生涯时,参加亲戚的葬礼我竟然不知道不理解为什么别人会哭得这么大声。直到很后来的时候,那应该是大学毕业之后某一次看电影,一个人全神贯注坐在前面没有一个人的位置,剧情很感动,连我都心悸了,我想哭但是我竟然哭不出来。这时候我才发现,我竟然丢失了这种本来每个人与生俱来的能力

当我正视这个问题的时候,我才开始从过去观念牢笼里跳脱出来。哭本身是一种情绪表达的方式,你可能会喜极而泣,也可能会悲伤至极。哭不分好坏,这是一个中性词。

但如果该哭不哭一味强忍,心中压抑就会越来越多,精神负担也越来越大,进一步就会出现身体的生理反应,如精神萎靡、情绪低落,导致失眠,影响食欲,出现悲观厌世甚至轻生的念头。反应性抑郁症往往就是这样造成。

现在心理学家认为,委屈了但不会哭的现象是一种情绪障碍。哭作为情绪调节的一种方式,适当的哭还可以降低负面情绪。

(图:杂志截图)

3

记得有一次在微信群里张傲提到:你们一篇文章要写多久的时间?

「一般如果认真写一篇长文至少要 8-10 小时吧!」我回答。

「如果写得快至少也要 5-6 个小时」很喜欢写作的雅君补充道。

后来不知道提及什么,雅君补充:「有时候经常写着写着会把自己写哭。」

虽然隔着屏幕距离不知道多少公里,心里一直在猛地反复点头。

话说不时写着写着我也会把自己写哭了,那些往往是写到身边重要的人,写着的时候满是踌躇,写哭了然后缓缓,继续写继续哭继续缓缓,如此反复。后来都不知道为了写这篇文章花费了多少时间。

好像有某个作家曾说过,如果你想你的文章感动别人,那么至少先把自己感动了。但我想我写作的动机不可能是为了感动别人而写。很多往往是写完了也就是写完了,然后可能会发给一年后的自己,也可能是仅仅发给身边的某一个人,很多不会选择公开发布。

4

回想印象里哭得最深的,无非就是最近一次,在今年的七月份妹妹婚礼。这应该是懂事以来哭得最猛烈的一次了,站在台上面对着 500 个人开始宣读自己写了两个星期的婚礼致辞,有 3 次哽咽都忍住了,倒是在最后一段崩堤大哭,那般蓝色火焰越烧越猛烈,直到回到台下许久。

> 文章链接:婚礼致辞:致我勇敢、努力和有爱的妹妹

还有一次就是被一位行家火火约咨询的时候,谈的本来就是极度理性的时间管理,如何提高工作效率。结果后来被火火聊着聊着家庭那个模块的时候,竟然泪崩不止,完全禁不住,被淹没了。

> 文章链接:时间管理和无条件的爱

5

好像说远了,明明一开始说的是开心,怎么后来变成哭了呢。道理一样,无论是开心与悲伤,都需要学会积极地表达。

分享一下最近接触到男人:

一次单独带完两人的跑步课后,从朝阳公园回到家,当时收到这样一条信息先是愣了一下,后来觉得很惊喜。

这是源于这个人其实从半年前就开始约我课了,但其实我一般不带一个人(对我的时间成本太高,在行也是当认识朋友聊聊天为主),至少两个人起。反正几次没约成,到后来我都忘记了。

当天他还迷路了,见面的第一感觉就是「邋遢」,他起床后没有洗漱头发还有睡觉时的压痕,胡子没刮,身上还有一股床气。

「我平时在家里编程。」原来是一个程序员。

「我听说跑步可以治疗抑郁,所以就想着跑步。不过我看到这么多人跑伤了,所以就想着在开始跑步前好好学习先。」不过也因为这个忧虑,有半年时间没有跑步了。

「但我现在没有抑郁症了,只是之前被诊断有轻度的抑郁。」他赶紧补充道。

后来在带训的过程中,我发现:

- 当他反复做不到一个动作的时候,譬如是单脚支撑的关键跑姿,他很快身体就不平衡,他就会反复地问道:这是不是跟天生的?跟遗传有关?我并不知道他为什么如此强调天生与遗传,我也反复地回答:这个还没有到那种地步。只要反复练习就能做到。

- 相比同样在互联网行业负责运营的创始人开朗的性格,他很认真地去做,经常一脸苦恼,他每次做技术动作还是都会反复问道:是不是这样?这样行不行?

- 也不知道是否体能不足的原因,练着练着他好像更容易走神,进入了另外的世界,偶尔会让人觉得好像有不开心的事情。

(图:看见成长的自己)

此刻想起了这本书,推荐

所以你知道我为什么后来收到他这条短信如此惊讶了吧。

6

还有就是我最近在带一个小学四年级的小学生小马一起跑步,他今年 9 岁。本来我是拒绝的,一方面在于我搞不定太小的孩子,另一方面如果只是单纯提高体适能忽略跑步技术的话我也兴趣也不大。

这位妈妈找到我之后,我看看小朋友的体育成绩单,竟然发现他们的考试项目,竟然跟我的跑步体系如此地接近,甚至相比你去游泳、打篮球,直接关联性更高。譬如:

- 体前屈:就是测试灵活度,我每次跑步前都有柔软度训练;

- 仰卧起坐:就是力量训练,这也是跑步能力提升一环,跑完步之后会做;

- 50米:就是跑步本身,考验的就是速度,背后就是落下知觉的开发,技术的提升。

然后本着未来要开发一套线上小学生跑步训练课的想法,如果不接触小朋友我是无法开发出这样的训练课。

实际开始带小朋友训练的时候发现跟想象很不一样,我得花 70% 的时间在与他如何相处这件事情上,这完全在考验我与儿童的相处与沟通能力。

小朋友妈妈之所以找到我就是小朋友的体育成绩不太好,之所以他体育不太好,往往就是他并不喜欢体育,然后就越不喜欢越不爱动成绩就越差。这种不喜欢的情绪可以直接感知到,小朋友一开始的演技也是相当。在做技术动作之后跑步会不时故意跌倒;在树下就会有很多蚊子叮;跑一会了就会很口渴一定要喝水,要么很想去拉尿;刚开始学习穿小内内就会被勒着疼到无法跑步,然而在学校上体育课就没问题。但我又不好意思拆穿他,避免伤害他的小心灵。

有时候偶尔觉得明明这时真是快乐的童年时光,我不知道为什么每次见到小马好像都有点郁郁不开的感觉。

在第五次时,我都出现过想要放弃的念想,这岂不是在浪费我的时间嘛!算了,我不干了!

7

后来打开自己的为知笔记,上面写着一开始跟妈妈讨论的目标,当我看到「快乐」两个字的时候就有一个念想:要不再坚持一会试试?

(图:截图)

我需要找到改变的源头,为什么他不想改变?如何才能促进改变的发生?为此查了不少资料看了不少书,开始构建了一种不打、不骂、不施压的快乐教育法。

有时候,与人的交互就像打兵乓球一样,当我在这边打出一个好球,对方才能用更好的方式来回应。你无法控制对方的反应,但你可以努力地把自己的球打好,自然对方会打出他认为最好的球。

除了在教育上使用适当的方法,我想最重要的莫过于就是我自己先得从这件事情快乐起来,我自己也要参与其中,这样他人才有可能在上面也获得快乐。说来也奇怪,不止是人,甚至是动物也是如此。

记得我在毕业之后习得一种神奇的沟通能力(跟「海贼王」里路飞的见闻色同一种能力),只要给我足够的时间与空间,那我就能够与动物建立一种良好的关系,当时自认为是 21 世纪的怪医杜立德。

有一次在医院工作,遇到了一只极度不愿意合作的哈士奇,之前以一位老教授上门诊时没有那么多时间直接粗暴地狗强硬地固定在闸门上把针打了,那嚎啕凄惨的叫声响遍了整个校区。这次见状,我就主动说要把让我来,于是我把他拉到了少人的地方,就开始跟它沟通讲道理,大概是半个小时的时间,连主人都诧异。竟然完全不需要任何一个人帮忙,二哈也是第一次如何配合地打针,整个过程安静得很。

情绪是可以传染,这就像打呵欠一样。但情绪这种事情又无法装出来,人脑天生的识别系统可以马上觉察到细小差异。所以如果你不能在你做的这件事情里真正放开,快乐起来,那么别人也很难。

有一次妈妈问我,为什么你每次都会跑得那么喘?

我说,因为我也很努力认真在跑呢。

8

那如何才能积极地表达自己?

我想答案也是最简单,也就是做最真实的自己。(这是也是需要训练的一种能力)像昨天在抖音上面看到的这个视频那样,「为什么男生有时候会幼稚得像个孩子?」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