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来谈钱|谈钱有多伤感情?——他气到直接反人类
金钱观这玩意儿,真是个敏感又跟每个人息息相关的问题。
Bunny还算幸运,没有受过金钱的强烈折磨。金钱上的挫折是有很多的,但心理受的折磨不会太多。
想一想,还是从小家长给我培养了一种金钱观,虽然不是富养,但也不是穷养,从来没有让我活在缺零花钱的心境里,所以在大大小小的决定上,不会受到金钱多少的左右——有也能活,没有也能活,不因为钱而焦虑或痛苦,也不因为承担关于钱的责任而感到心累。
有趣的是,身边一些经济条件比我家好很多倍的家庭,因为去穷养女儿,导致了孩子从小有了对金钱的焦虑,更有甚者在青少年时期,就通过依赖他人获得一点点钱财,或宁愿耽误学业也要去内卷打几份工攒一点点钱——这种情况的结果是非常严重的,毁一生。
有些幸运的,平稳度过青少年,好好学习,好好工作,好好存钱,但生活中只要是跟钱有关的大大小小事情,也会陷入焦虑之中。这种焦虑的负能量,是能辐射出来的,也许是表情,也许是某些行为瞬间,让人惊异也好,不舒服也好,最终很多身边的人会选择远离。相信对当事人来说,对金钱的焦虑也是不开心的源泉之一吧。
金钱的挫折和焦虑可以短期存在,但长期存在真的很废人。最近Bunny跟学生在一起读小说Americanah,主人公从尼日利亚去美国读本科,家里钱不够。她跟其他人合租,账单刷刷来,但她找一切工作(餐厅服务员等)都失败,眼看着没钱了,在美国很亲的姑妈也拒绝给她打钱,然后她就抑郁了一段时间。但是随着找到工作(兼职babysitting)之后,文中就再也没有关于钱的焦虑描写——我觉得这种经历就挺健康。金钱对人的压力就该是这个样子,而不是时时刻刻长时间施压。
莎士比亚对金钱也是非常看重的,但Bunny觉得他心态还挺好,读他作品的时候呢,金钱大多数时候是一个客观的概念。
比如《哈姆雷特》里Ophelia的爹叮嘱要远行的儿子:
钱该花花该用用,但不要挥霍,要舍得用在衣服上,然后不要借钱给别人哦,伤感情。
比如十四行诗1~17催生组诗中,屡次用钱来比喻青年的美丽:
青年美丽是因为自然造他的时候,慷慨馈赠,给他美的“钱”;如果不生孩子,那就像不贷款出去的银行/放贷人,只花费本金,不“生”利息,那么青年就是个“挥霍钱财”的败家子。
要说真的败家子长什么样,欢迎大家去看王尔德的《真诚的重要性》。也欢迎大家在留言区补充英美文学中的败家子哦~
不仅是莎士比亚作品里注重金钱和它的隐喻,据说莎士比亚自己也是理财好手。投资剧院有他,放高利贷有他,告老还乡能买豪华别野的也是他。比起同时期穷困潦倒的一些大学才子,莎士比亚理财是很成功的。
但在莎剧《雅典的泰门》,莎士比亚讲述了金钱的另一面,讲了人一心扑在金钱上之后,结局会多么悲惨。金钱真的是能使鬼推磨,又能摧毁人。
故事讲的是一位慷慨的雅典人泰门,以为金钱能换友情,于是天天大摆宴席,天天送人礼物。人们知道他慷慨,就经常来白嫖,收礼,说几句关于友情的话。泰门深深陷在这样的“友情”的快乐之中。
奢侈的生活换来的是破产,泰门没有礼物可送,没有宴席可摆,他希望以自己建立的友情去借钱周转,但人人对他嗤之以鼻,让他滚。
于是泰门疯了。友情的背叛,相信大家都懂,都能理解泰门疯的点在哪里。但大家可能无法想象的是泰门疯狂的程度,他伤心的程度,和他之后做的事情。在他东山再起之后,他想到的不是恢复友情,而是……
是不是剧透太多了啊,那我走~
总之呢,《泰门》深刻剖析了金钱的反面,明天开读,欢迎大家来参加共读哦~~
Bunny
英国文学莎士比亚博士生
坐标海外
千方百计哄你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