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方常用药对总结

药对又名对药,是中医处方用药中相对固定的两位药物的配伍形式,在方剂配伍中能起到相辅相成作用。药对首见于《黄帝内经》半夏秫米汤,据统计《伤寒杂病论》共有147对药对;今整理《伤寒杂病论》中常用药对供大家参考。

附子、干姜

附子、干姜伍用出自《伤寒论》干姜附子汤。干姜性热,味辛,归脾、胃、心、肺、胃经,具有温中散寒,回阳通脉,燥湿消痰,温肺化饮之功。附子辛温大热,其性善走,纯阳之药。干姜暖脾胃散寒,回阳通脉救逆。《证治要诀》云:“附子无干姜不热”。干姜、附子大辛大热、温阳散寒,纯阳无阴,二药伍用,回阳救逆倍增,常用于阳虚欲脱、手足逆冷、脉微欲绝之心力衰竭,以及脾胃虚寒之脘腹冷痛、腹泻呕吐等。

栀子、淡豆豉

栀子、淡豆豉伍用出自《伤寒论》栀子豉汤。栀子性寒,味苦,入心、肝、肺、胃、三焦经,具有泻火除烦、清热利湿、凉血解毒的功效,善治心肺之热,又善解三焦郁火。淡豆豉性寒,味辛、甘、苦,具有解肌发表、宣郁除烦之效。栀子突出“清”,淡豆豉侧重“解”,二药伍用,发汗解肌、宣透表邪、清泄里热、解郁除烦。常用于感冒、温病邪入气分,湿热阻胸、热病后期余热未清之证。栀子豉汤具有较好的抗抑郁、心血管保护及改善胰岛素抵抗等作用,多用于抑郁症、焦虑症、失眠等疾病;另外还可用于心悸心烦,咽部病变出现咽喉肿痛,脾胃病出现胸中烦热、烧心感,舌红苔薄黄等症。

石膏、知母

石膏、知母伍用出自《伤寒论》白虎汤;石膏性大寒,味辛、甘,入肺、胃经,具有清热泻

火,除烦止渴,收敛生肌之效。知母性寒,味甘、苦,具有清热泻火,生津润燥之效。知母上清肺热,中清胃热,下泻相火,生石膏善清肺胃之热,两药伍用增强清泄肺、胃实热之力;常用于外感风寒、入里化热,或温热之邪入于肺胃等外感气分实热证,消渴或齿衄属气分实热证。

麻黄、桂枝

麻黄、桂枝伍用出自《伤寒论》中麻黄汤。麻黄性温,味辛、微苦,入肺、膀胱经,具有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利尿消肿功效。桂枝性温,味辛、甘,具有解肌发表、调和营卫、温经通脉之效。麻黄善行肌表之卫,发汗散寒;桂枝色赤入营,解肌和营;二者伍用,发汗解表、调和营卫,增强发汗解表之力。常用于感冒风寒表实证、风寒湿邪之痹痛、表邪壅盛之咳喘。麻黄与桂枝配伍后解热作用增强,尤其是依照麻黄汤中用量配比麻黄、桂枝(3∶2)配伍。

桂枝、白芍

桂枝、白芍伍用出自《伤寒论》桂枝汤。桂枝与芍药配伍使用在仲景方中共有32首。桂枝性温,味辛、甘,具有解肌发表、调和营卫、温经通脉之效。白芍性微寒,味酸、苦,养血柔肝,缓中止痛,敛阴收汗。桂枝汤证病机为“营弱卫强”“卫气不共营气谐和”。两药相伍,一收一散,一寒一温,一阴一阳,共奏调营卫、和气血之功。桂枝色赤入血,温通血脉;白芍走阴分益阴,缓急止痛;桂枝振脾阳,白芍养胃阴。两者相合,共奏通调血脉、缓急止痛、振奋脾阳之功,常用于外感风寒之表虚证、营卫不和之自汗盗汗、心阳不振之胸痹、气血不调、虚寒性腹痛等。

柴胡、黄芩

柴胡、黄芩伍用出自《伤寒论》小柴胡汤;柴胡味苦,性微寒,归肝、胆经,具有和解表里,疏肝升阳之效。黄芩味苦,性寒,归肺、胆、脾、大肠、小肠经,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之效。柴胡泻半表半里之外邪,升清阳;黄芩泻半表半里之里邪,降浊火。二药相伍,调和表里,和解少阳,清少阳之热,升清降浊,同时又可疏调肝胆气机、清泄湿热;常用于外感病邪传少阳,以及表现为少阳证的肝胆胃之疾患。柴胡与黄芩相伍剂量比例是8∶3,重用柴胡清热疏利肝胆,否则疗效欠佳。

黄芩、黄连

黄芩、黄连伍用出自《伤寒论》半夏泻心汤、干姜泻心汤、甘草泻心汤。黄连性寒,味苦,归心、肝、胃、大肠经,善清热泻火、凉血止血、解毒止痢之效,尤善清泻心、胃之火。黄芩善清肺、大肠之火热。两药相伍,清热燥湿、泻火解毒之功甚妙,常用于上中焦热盛诸症、外科疔疮痈肿、湿热下利等。黄芩善清肺、胃、胆及大肠之湿热,尤清上中二焦之热;黄连清热燥湿之力强于黄芩,善清中焦湿热,两者相伍能加强清中焦湿热之功。

干姜、黄连

干姜、黄连伍用出自《伤寒论》半夏泻心汤。干姜性热,味辛,归心、肺、脾、胃经,温中散寒、回阳通脉、温肺化饮;黄连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清心除烦。两药相伍,辛开苦降、除寒清热、和胃降逆、散痞开结,常用于寒热互结之急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经久不愈口舌生疮者。临证中可将半夏泻心汤方运用于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尤其是伴有黏膜水肿、有斑点状出血、糜烂之慢性胃炎者,以及合并有幽门螺杆菌感染之消化性溃疡者。

黄连、阿胶

黄连、阿胶伍用出自《伤寒论》黄连阿胶汤。阿胶性平,味甘,归肺、肝、肾经,补血止血、育阴润燥。黄连苦寒,清热泻火燥湿;阿胶甘平,以补为主。两药同用,一清一补,养阴清热止痢,常用于阴虚火旺、热痢便血、阴虚火旺不寐者。临床可治疗心烦不得眠,有出血倾向者或诸血证,面色苍白,精神不振,口干咽燥,手足心热,头昏耳鸣,小溲短黄,口舌糜烂,心下痞及腹痛,舌质红或深红,苔薄黄或花剥起裂,脉象细数。老年患者中肾阴不足、心火旺盛者居多,心肾不交为其病机特点,故黄连阿胶汤可治疗老年患者诸多疾病。

龙骨、牡蛎

龙骨、牡蛎相伍出自《伤寒论》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龙骨性微寒,味甘、涩,归心、肝经,具有平肝潜阳、镇静安神之效。牡蛎性微寒,味咸、涩,归肝、肾经,具有平肝潜阳、重镇安神、收敛固涩、软坚散结、制酸止痛之效。两药伍用,益阴潜阳、镇静安神、涩精止带,主治阴虚阳亢、遗精带下诸症,以及久泻久痢、自汗盗汗;治疗失眠,比单用镇静效果好。龙骨主要成分有磷酸钙、碳酸钙、氧化镁、五氧化二磷、三氧化二铁和少量的镁、铝、氯等微量元素,牡蛎与龙骨主要化学成分相近,二者均具有镇静安神、抗惊厥药理作用,临床相伍使用效果较好。

大黄、附子

大黄、附子伍用出自《金匮要略》大黄附子汤。大黄性寒,味苦,归脾、大肠、肝、心包经,大黄大苦大寒,泻火解毒、攻下导滞。附子性大热,味辛甘,回阳救逆、祛寒止痛、温肾助阳。大黄苦寒沉降,附子大辛大热,走而不守,两药相伍,一寒一热,互制互用,温肾散寒通腑,常用于肾阳虚衰、阴寒内盛之腹痛便秘,或年老体弱、寒实内结之便秘。也可用于脾肾阳衰,湿浊潴留之慢性肾功能不全。附子温阳之功与大黄相伍治疗阳虚、又治内结邪热、散瘀滞,在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中,诸药合用具有寒热并用、攻补兼施之效,补肾温阳,从而可以促进浊毒排出。

黄芩、半夏

黄芩、半夏伍用出自《伤寒论》半夏泻心汤;半夏性温,味辛,有毒,归脾、胃、肺经,具有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散结消痞之效。黄芩清热燥湿,泻火解毒;半夏健脾燥湿,和胃止呕,消痞散结。两药相伍,一寒一温,辛开苦降,和胃降逆,开结除痞,治疗慢性胃炎、急性胃肠炎见心下痞满、干呕或呕吐、肠鸣下利等症者。另外,含有黄芩的中药复方制剂具有抗幽门螺杆菌,保护胃黏膜组织完整性的作用。

(0)

相关推荐

  • 承气汤系列(6)大黄甘草汤

    今天学习调胃承气汤的加减方,把调胃承气汤放在前面作对比. 现代剂量参考<方剂学>(第十版) 调胃承气汤 大黄四两(12g),去皮,清酒浸         甘草二两(6g),炙   芒硝半斤 ...

  • 中医儿科学——湿热泻——葛根黄芩黄连汤——阴阳解析

    葛根黄芩黄连汤--阴阳解析 湿热泻证候: 大便水样,或如蛋花汤样,泻下急迫,量多次频,气味秽臭,或见少许粘液,腹痛时作,食欲不振,或伴呕恶,神疲乏力,或发热烦闹,口渴,小便短黄,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 ...

  • 《伤寒论》学习补记…之第34条《伤寒论》...

    <伤寒论>学习补记-之第34条 <伤寒论>第34条:"太阳病,桂枝证,医反下之,利遂不止,脉促者,表未解也,喘而汗出者,葛根黄芩黄连汤主之." 葛根黄连黄芩 ...

  • 漫谈经方常用药的古今异同

    第 1721 期 作者 / 田耿 编辑 / 段瑞 ⊙ 校对 / 张芊芊 本文内容摘自国家正规医学图书.杂志.报刊等,文底有具体来源出处.文章标题为原标题.文中内容提取.无丝毫夸大.诱惑.违背客观事实的 ...

  • 经方常用药应用全解

    桂枝 一.应用: 1.治心悸.气上冲等,认为桂枝具有平冲降逆作用,常与甘草同用,如桂枝甘草汤:发汗过多,其人叉手自冒心,心下悸欲得按者. 2.治疗出汗.汗为心之液,汗多者多心悸,桂枝能温通心阳,可治疗 ...

  • ▲▲资料:96味经方常用药(药证)

    ​01.桂枝--辛.甘,温.<神农本草>:治上气咳逆.结气,喉痹吐吸,利关节,补中益气.功能轻宣,入表而透达发散. 专主太阳.太阴.少阴.厥阴在表的风邪. 可以宣散温通,入于上焦和体表.因 ...

  • 这两味中药,既是止咳的常用药对,也是一个止咳的经方良方

    中医在临床处方用药上总会有一些惊喜.比如也是一种病,有的医生可能开几十种中药,有的医生可能只开几种药,但都可以达到打赢某种病的效果,这是不可思议的.这是怎么做到的?这主要在于方剂的思维和中药配伍的精妙 ...

  • UC头条:这两味中药, 既是止咳的常用药对, 也是一个止咳的经方良方

    中医在临床处方用药上总会有一些惊喜.比如也是一种病,有的医生可能开几十种中药,有的医生可能只开几种药,但都可以达到打赢某种病的效果,这是不可思议的.这是怎么做到的?这主要在于方剂的思维和中药配伍的精妙 ...

  • 仲景经方里的常用药对,赶快收藏!

    导读:今天跟着柯雪帆先生一起学习张仲景常用的药对.张仲景<伤寒论>与<金匮要略>中的方剂,功效卓著,结构严密,用药精当.仔细分析这些方剂的结构,可以看出,组成这些方剂的基本要素 ...

  • 仲景经方里的常用药对

    导读:今天跟着柯雪帆先生一起学习张仲景常用的药对.张仲景<伤寒论>与<金匮要略>中的方剂,功效卓著,结构严密,用药精当.仔细分析这些方剂的结构,可以看出,组成这些方剂的基本要素 ...

  • 《经方实验录》常用药剂量汇总

    初入医门,总不知道药开几克,唯有参考大师. <经方实验录>是难得佳作,中医不传之密在于剂量.特此分享其常用药剂量. 注:此处1钱可按3g换算.仅供参考.

  • 见病知方,经方高手16张经方的用药经验

    2020年飞快的过去了!我的中医学习实践却在徘徊中慢行.翻看病案记录,最早的一个是在2月14日.也许还有更早的.遗憾的是,有些没有记录,有些没有下文.盘点自己用过的方子,算是对过去一年的小结,也算是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