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文摘:80年照片疑案
兹以此文纪念章太炎逝世80年
《新华文摘》转载拙稿《章太炎的北平追悼会》,原稿刊于《人民政协报》,发表时有删略。http://www.xinhuawz.com/knReader/Default.aspx?type=2&issue=02&year=2016&page=861
【因一张照片引发的疑案】那张著名的章门弟子白衫黑纱集体照,照片上的人物80年来从来没有被全部认出过,且始终有人被【张冠李戴】,即使新近由北大出版的《钱玄同日记(整理本)》也认错。照片上根本没有【刘文典】,一直被认作刘的那位右起第1人其实是【马太玄】。该文完整版已辑入书稿《自由》,明年或将出版。
【原文摘录】
1936年9月4日
晨8时,钱玄同赴孔德学校,与沈兼士、朱希祖、许寿裳、马裕藻、周作人一起,布置章太炎遗墨展场。遗墨共计38件,其中钱玄同自己收藏的有23件,沈兼士7件、朱希祖2件(其1为著名的“速死”题词)、许寿裳3件、马裕藻2件、周作人1件。
上午10时许正式开会,推许寿裳为主席,招待员为林尹、孙伏园、陆宗达、李季谷。首先由许致开会辞,次由朱报告章氏生平大事,次由章氏三女婿乐清人朱铎民(名镜宙)报告章氏病状及国葬等事,次由钱略述章氏于“文、史、儒、玄”四学之要点,次由蒋梦麟以来宾资格演说,到中午12点,即散会。11时左右,许拍摄了会场照片。
会散后,由钱秉雄为诸位追悼会发起人佩戴黑纱,整理衣装后拍摄合影,以作纪念。10位发起人实到7人,其中黄子通、马宗芗因未在北京,无法到会;而吴承仕因为监考无法出席,刘文典虽到会却因故提前走了,余下6人遂与章氏家属代表朱镜宙合影,其间,马太玄又自发加入合影。所以合影中虽有8人,但实际上只有6位章门弟子兼追悼会发起人在合影中存照。
附录:《钱玄同日记(整理本)》中的图注错误
钱玄同日记,始于1905年12月9日东渡日本之初,终于1939年1月14日,距其逝世仅三天,写作时间长达34年。因其史料价值的宝贵,早在十余年前,2002年即由福建教育出版社影印出版。作为近代著名学者日记中的“大部头”,这部煌煌12册一套的影印本之出版,对近代思想史研究者而言,当然是必备的参考书。但钱玄同日记书写笔迹较为随意潦草,后人辩识与使用这些文字史料时,颇为不便。2014年,中国社科院近代史所研究员杨天石主编的《钱玄同日记(整理本)》,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初版面市,这对于研究者与普通读者而言,都是极有助益的。
但一些问题也随之而来,如整理本中所配的历史图片,其图注出现了两处错误。上册配图第五幅《苦雨斋聚会》的合影,人物“徐相正”应为“徐祖正”。下册配图第二幅《1936年北平章太炎先生追悼会》的合影,人物“吴检斋(右七)”应为“沈兼士(右七)”,人物“沈兼士(右八)”应为“朱镜宙(右八)”;此外,这幅合影中的人物(右一)(右六)没有标注出来,实应为马太玄与朱希祖。
如果说将“徐祖正”误排为“徐相正”,还属校印问题的话,那么,在重要的《1936年北平章太炎先生追悼会》合影图注中,出现两处人物姓名错误,两处人物姓名无注的情况,则属“硬伤”。这样的图注失误,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另一部近代著名学者日记中的“大部头”——《胡适日记(整理本)》的状况。2001年由安徽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胡适日记(整理本)》,第四册所配第二张图,即为著名的所谓“胡适与陈独秀合影”。实际上,这张合影乃胡适与胡先骕合影,而因此书图注的失误,导致以讹传讹,之后为很多报刊杂志及出版物所引用,误传渐广。
实际上,在近代史研究层面,相关历史人物及其图像的整理注解,当然有益于后世读者更为直观、形象的了解相关史实。在目前轻阅读、快阅读、电子阅读日益普及的情势之下,公众了解近代史的途径与方法之一,就是“读图”,就是“看图说话”。但可惜的是,这类图像资源大多不为专业研究者所重视,他们更习惯于直接从文字史料入手,进行相关研究。校理、研究文字史料被专业研究者视为首要任务,而对历史图像的整理、辩识与研究普遍比较忽视。所以,才会屡屡出现一些“张冠李戴”,甚至根本“不戴”的情况。这样一来,公众理解近代史的基本途径“读图”,无疑也将失却一些专业保障;正史太“正”,野史太“野”的状况,恐也将愈演愈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