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最全中药曲剂,附详细讲解,实用!
中药曲剂知多少□韩 冰曲剂是中药里的一种剂型,临床应用广泛,就是将中药药末与面粉混合掺匀,使之不干不湿,经发酵后切块而成。 曲的起源历史悠久,早在公元前12世纪时青铜时代,在《尚书·说命》中就记载商王武丁和大臣傅说的对话: “ 王曰:‘来!汝说。 台小子旧学于甘盘,既乃遁于荒野,人宅于河。 自河徂亳,暨厥终罔显。 尔惟训于朕志,若作酒醴,尔惟红蘖;若作和羹,尔惟盐梅。 尔交修予,罔予弃,予惟克迈乃训。 ’ ” 商王说的意思是:“ 来呀!你傅说。 我旧时候向甘盘学习过,不久就出巡于荒野,入居于河洲,又从河洲回到亳都,到后来学习没有显著进展。 你当顺从我想学的志愿,比如作甜酒,你就做曲蘖;比如作羹汤,你就做盐和梅。 你要多方指正我,不要抛弃我;我当能够履行你的教导。 ” 其中就有“若作酒醴,尔维红蘖”的句子, 上古时期所说的红蘖就是指含酵母的酒曲。 说明了中药临床应用之曲是在酿酒业发展的基础上而出现的,曲与酒相维系。 后来人们通过在酒曲的基础上加入其他药物而制成专供药用的各类曲剂。 东汉时期张仲景所著的《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第六》中的“薯蓣丸”,方中就有“曲”这味药,以增强益气调中的功效。中药曲剂的制作,即将药材粉碎成粗粉,与适宜的粘合剂(多用面粉)制成软材,将其置于一定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下,由于霉菌和酶的催化分解作用,使药物发泡、生衣,然后切成块状,晒干或低温干燥而制成药曲。 具体到不同品种,则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加工处理后,再置温度、湿度适宜的环境中进行发酵。 一般温度在30~37℃,相对湿度70%~80%,在微生物和酶的作用下发酵。 经发酵处理后的药物,气味芳香,无霉气,曲块完整不松散,表面粗糙布满黄衣,内部生有霉斑。 发酵制曲法的关键在于温度和湿度的把握,这对其发酵的速度影响很大。 温度过低或过分干燥,发酵会慢甚至不能发酵; 温度过高,则会杀死霉菌,不能发酵。 通过发酵使药物改变原有的性能,产生新的治疗作用,以扩大用药品种。 常见的曲剂有六神曲,并由此衍生出建神曲、半夏曲、沉香曲、采云曲和霞天曲等品种。 《本草经疏》载: “古人用曲,即造酒之曲,其气味甘温,性专消导,行脾胃滞气,散脏腑风冷。 ”但这些曲在临床运用上各有侧重,极易混淆。 下面分别详细解读这些曲制剂的制法、功效及适应症。六神曲:又称神曲、六曲,为临床上最常用的一种曲。 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记述了神曲得名的由来,“昔人用曲,多是造酒之曲。 后医乃造神曲,专以供药,力更胜之。 盖取诸神聚会之日造之,故得神名。 (制作神曲应在阴历六月初六或三伏天,传说为天上的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勾陈、螣蛇六神聚会之日)” 我国制造神曲始于北魏,贾思勰在《齐民要术》中虽记载有造神曲古法,但繁琐不便。 近时造法,更简易也。 叶氏《水云录》云∶“五月五日,或六月六日,或三伏日,用白面百斤,青蒿自然汁三升,赤小豆末、杏仁泥各三升,苍耳自然汁、野蓼自然汁各三升,以配白虎、青龙、朱雀、玄武、勾陈、蛇六神,用汁和面、豆、杏仁作饼,麻叶或楮叶包,如造酱黄法,待生黄衣,晒收之。 ” 元代以前神曲均系造酒之曲,至明代以后才有加入青篙等药制成神曲的方法。 现代制作六神曲沿袭了古法,处方为: 辣蓼、青蒿、苍耳草各500克,赤小豆、苦杏仁各100克,麦麸5000克,面粉2500克。 制法: 先将苦杏仁、赤小豆粉碎成粗粉,与面粉、麦麸混匀; 另取辣蓼、青蒿、苍耳草加水煎煮1小时,滤过,滤液浓缩成清膏,趁热与上述药粉拌匀,保持适当温度和湿度,自然发酵至表面遍生黄白色或灰白色霉衣取出,切成约3厘米见方的小块,晒干即成。 方中的面粉(白面和麦麸)来源于大麦,性味甘咸凉,入脾胃二经,长于健脾利湿,和胃宽肠; 赤小豆俗名红小豆,助面粉健脾利湿; 杏仁润肠通便; 辣蓼、苍耳、青蒿性均辛散,能疏风透表,散湿止痛,其中苍耳草善治风湿痹痛,辣蓼善止痢疾腹痛,青蒿清热。 六药制成曲剂,称为六神曲。 六神曲性温,味甘辛,入脾、胃经。 据测定,主要成分为酵母菌,还含有挥发油、苷类、脂肪油及维生素B等,具有健脾和胃、消食调中的功效,临床上用于治疗脾胃虚弱、饮食停滞、胸痞腹胀、呕吐泻痢、产后瘀血腹痛、小儿腹大坚积等症。 六神曲既可生用,亦可炒黄或炒焦,炒焦称为焦神曲,用于消导作用更强。 用焦神曲配伍焦山楂、焦麦芽,俗称“焦三仙”。 焦神曲消各种饮食积滞; 焦山楂主要消油腻的肉食积滞; 焦麦芽善消淀粉类的食积,这三味药组合,具有健脾开胃、消食导滞的功效。 中成药中的“大山楂丸”就是这三味药,是很常用的消食药,它互相取长补短广泛的用于多种饮食积滞症。 曲类中药中,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是六神曲,《中国药典》中含六神曲的成方制剂就有七十多个,而部颁标准中含六神曲的成方制剂更有三百多个。 六神曲可煎汤内服,常用量为每次6~12克,或粉碎后入茶、丸、散等制剂用。 对丸剂中有金石药品,难以消化吸收者,可用神曲糊为丸,如磁朱丸(原名“神曲丸”)中就用较多的六神曲与磁石研粉,加入朱砂制成丸剂,具有镇心、潜阳、明目的功效,由于佐以大剂量的六神曲健脾助消化以防金石药伤胃气,又利于金石药得吸收,发挥药效。古方集萃: 治脾胃俱虚,不能消化水谷,胸膈痞闷,腹胁时胀,连年累月,食减嗜卧,口苦无味,虚羸少气: 乌梅肉、炮姜(炮)各四两,小麦蘖(炒黄)三两,神曲(捣末炒)六两二钱。 上件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十五丸加至二十丸,米饮下,日二服,不计时候。 (《局方》消食丸) 治脾虚不能磨食: 神曲四两,白术三两,人参一两(俱炒),枳实(麸拌炒)五钱,砂仁(炒)四钱。 共为末。 饴糖为丸,梧子大。 每早晚各服三钱,白汤下。 (《方脉正宗》) 治时暑暴泻及饮食所伤,胸膈痞闷: 神曲(炒)、苍术(米泔浸一宿焙干)各等分。 为末,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三十丸,不拘时,米饮吞下。 (《局方》曲术丸) 治暴泻: 神曲(微炒)、吴茱萸(绿色者拣净,泡洗七遍)各一两。 上二味为细末,以酸米醋为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五十丸至一百丸,空心食前米饮汤下。 (《百一选方》孙盈仲·断下丸) 治休息痢,日夜不止,腹内冷痛: 神曲、芜荑、吴茱萸各等分。 熬,生姜自然汁和丸,如梧桐子大。 食前粥饮下三十丸,(《普济方》神曲丸) 治产后冷痢,脐下疞痛: 神曲三两(微妙令黄),熟干地黄二两,白术一两半。 上件药捣细罗为散。 每服,以粥饮调下二钱,日三、四服。 (《圣惠方》神曲散) 治食积心痛: 陈神曲一块。 烧红,淬酒二大碗服之。 (《摘元方》) 治产后瘀血不运,肚腹胀闷,渐成臌胀: 陈久神曲一斤。 捣碎,微炒磨为末。 每早晚各服三钱,食前砂仁汤调服。 亦可治小儿食臌胀。 (《本草汇言》) 注意: 脾阴虚、胃火盛者忌用; 能落胎,孕妇慎用。建神曲:又称建曲、范志曲、百草曲,最早生产于福建的泉州,《药性考》名泉州建曲,清代赵学敏载入《本草纲目拾遗》,是六神曲的加味方。 六神曲及其大部分原料药也是建神曲的原料药,在神曲的处方基础上加入枳壳、枳实、木香、槟榔、大黄、使君子、防风、羌活、厚朴、元胡、莪术、良姜、麦芽等44味中药研为细末,加入赤豆、小麦拌匀,以青蒿、赤柱草、苍耳草煎汤和药,反复揉匀发酵而成。 其性温,味苦,具有健脾消食、理气化湿及解表的功效,适用于感冒风寒,头痛、食滞胸闷、腹痛吐泻、痢疾、小儿伤饥失饱等症。 它的功效与神曲相似而消食化积的作用增强,消食之中并有解表作用,最大特点是适宜食滞不化兼感风寒者。 《药性考》称其“搜风解表,调胃行痰,止嗽、疟、痢、吐泻; 能安温疫岚瘴,散疹消斑。 感冒头痛,食滞心烦,姜煎温服,或二、三钱。 ”服法同上。古方集萃:疏解清肺饮: 荆芥8分,前胡1钱,苏梗叶8分,桑皮1钱(蜜炙),杏仁1钱5分(研),桔梗1钱,建神曲1钱5分,甘草5分,麦冬2钱(去心),生姜2片为引,水煎服。 主治咳嗽。 (《慈禧光绪医方选议》 泄肝和胃化湿汤: 炒苍术3钱,川朴1钱5分,陈皮1钱5分,木香1钱5分,姜半夏3钱,茯苓3钱,桂枝1钱,炒白芍3钱,香橼皮3钱,建神曲4钱,水煎,每日1剂,日服2次。 此汤具有泄肝、和胃、化湿的功效,主肝有郁热,胃蕴痰湿。 (古籍张泽生方) 佛手丸: 鲜白葫芦5两(去子,蒸晒9次,另研极细如飞尘),鲜佛手5两(用银柴胡3钱煎汤拌炒,切片,蒸晒9次),鲜香橼5两(用金铃子3钱煎汤拌炒,去子蒸晒9次),地道人参1钱(另研极细如飞尘),大豆黄卷10两,炒黑枣仁5两,冬霜桑叶5两,真川贝母5两(去心),建神曲5两,建莲肉5两。 制法: 将葫芦末加入人参末内和匀,再另取川贝、莲肉末4两,渐渐添入葫芦、人参末中,随添随研,和至极匀候用; 其香橼、建曲、豆卷、桑叶4味,及余多之川贝、莲肉,共为细末候用。 先将佛手、枣仁2味煎汤收浓汁约1大面碗令满,为泛丸之用。 泛时将众药起心子,泛至半即加泛人参等末,后再加众药泛上成丸,晒干收藏,宜以矿灰铺纸衬底,庶不霉坏; 泛完药末后,再将糯米饮汤泛上,以免药末脱落,此丸每料干丸约有30两。 主治: 肝胃气痛,脚气,膨胀。 (《良方集腋》卷上) 玉雪丹(别名救苦玉雪丹): 真犀黄5分,水安息3钱,牛蒡子8钱,车前子8钱,青皮8钱,当门子5分,苏合油2两,大腹绒8钱,陈皮8钱,赤芍8钱,真川连1两(水炒),半夏曲8钱,大豆卷8钱,花粉8钱,茅术8钱,真珠子3钱,鹅管石3钱,淡豆豉8钱,前胡8钱,木通8钱,血琥珀3钱,广木香8钱,土贝母8钱,防风8钱,辰砂8钱,茯苓皮8钱,大麦仁8钱,生甘草8钱,连翘8钱,冰片3分,左秦艽8钱,六神曲8钱,广藿香8钱,柴胡8钱,槟榔8钱,荆芥8钱,大黄8钱,枳壳8钱,赤苓8钱,枳实8钱,桔梗8钱,建神曲8钱,白术8钱,麻黄8钱(去节),川桂枝8钱,寒水石1两,真厚朴1两(姜汁炒),白螺丝壳1钱,石膏8钱(另研)。 上药用阴阳水浸拌1夜,晒干,共为极细末,将麝香、犀黄、苏合油拌入神曲12两,白蜜20两,打浆糊丸,每丸重1钱5分,晒极干,外用白蜡为衣。 每服1丸,薄荷汤化服。 小儿闷痘,开水化服半丸。 主治一切咽喉诸症及烂喉斑痧。 注意: 孕妇忌服。 (《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 万应剪金丸: 当门子3钱,香附(童便炒)4两,尖槟榔4两,沉水香5两,青皮(炒)4两,黑白丑8两,胡黄连(醋炒)5两,芜荑 2两,建神曲(炒)3两,枳壳5两,三棱8两,桃仁2两,西大黄(半生半熟)8两,当归身4两,商陆(醋炒)5两,黄芩(酒炒)5两,莪术(醋炒)8两,草果3两,广藿香4两,金毛狗脊(去毛,炒)5两,广木香2两,青木香2两,苍术(米浸,炒)4两,川黄连2两。 上为极细末,外用牙皂8两,茵陈1两,合前药为煎水,炼成膏丸如果大,外用明雄黄1两,朱砂2两为衣,量人虚实,约服2-3钱。 具有行气行血、散滞消虫的功效,主山岚瘴气,疟疾腹疼,食积停滞,九种胃气,心口痞块,五臌十膈,小水不利,大便秘结,跌打损伤,蓄血不止; 小儿疳症,虫积腹胀; 妇人七癥八瘕,血块,产后气血走痛。 注意: 孕妇忌服。 (古籍中的万应剪金丸) 藿香正气丸: 藿香10斤,大厚朴(老姜汁8碗拌炒)8斤,荆芥穗6斤,茅苍术(米泔水浸,切片,炒)8斤,香薷6斤,槟榔(先切薄片)6斤,羌活5斤,青防风6斤,建神曲(杵碎,炒)8斤,独活5斤,香白芷5斤,枳壳(炒)6斤,陈皮6斤,泽泻(盐水炒)6斤,猪苓8斤,滑石(捣粉,水飞)12斤,宣木瓜(炒)6斤,甘草5斤,苏梗8斤,法半夏8斤,葛根6斤,香附(炒)8斤,白术(切片,东壁土拌炒)8斤,青皮(炒)4斤,蔓荆子8斤。 上药各为细末,用橘皮3斤煎汤泛丸,每丸(带湿称)重3钱。 主治四时感冒风寒暑湿,一切不正之气,及疫疬时行,沿门传染,并饮食大过,脾胃受伤者。 用法用量: 春月感冒,淡姜汤送下; 夏秋感冒风寒,橘红汤送下; 霍乱吐泻,淡盐汤送下; 疟疾1-2日1作,姜、枣汤送下; 红痢,红扁豆花汤送下; 白痢,赤砂糖汤送下; 胸腹切痛,砂仁汤送下; 头痛鼻塞,畏风无汗,桂枝6分煎汤送下; 咳嗽初起,疾多气逆,用生姜汤送下; 畏寒肢冷,骨节酸痛,葱白汤送下。 (《易简方便》卷一)半夏曲:始创于明代的《韩氏医通》,是将生半夏、法半夏各半,研成粉末,再用生姜汁和面粉加温开水调成稀糊,倒人半夏粉中揉搓成团,发酵后,以木制模型压制成小块,晾干而成。 本品性平,味苦辛,具有止咳化痰,消食化积的功效,用于治疗咳嗽痰多、苔腻呕恶等症。 以半夏入曲,取其燥湿化痰之力,对治疗寒湿生痰具有良好疗效。沉香曲:先将木香、霍香、檀香、降香、砂仁、白蔻、郁金、枳壳、槟榔等23味中药研成粉,混合均匀,另取六神曲捣碎做成稀薄浆糊,与上列之混合粉末搀合均匀,做成软材,压入己用沉香粉铺匀的模具中成型,然后取出干燥即可。 其性温,味苦香,具有理脾胃气、疏导化滞、消除胀满、去痛止泻的功效,适用于惑冒风寒、食积气滞、胸闷脘胀、胁肋作痛、呕吐吞酸等症。 多入群药煎汤内服。 注意: 阴虚内热者慎用。采云曲:是用焦神曲、炒白术、薄荷、枳壳、麦芽、厚朴、焦山楂、紫苏、肉桂、青皮、羌活、桔梗、木香、白芷、槟榔、甘草、陈皮、草果、檀香、半夏、茯苓、干姜、白芍等27味中药制成,具有祛风散寒、健胃消食的功效,用于治疗感受风寒、饮食停滞、胸闷腹胀、呕吐嗳酸、消化不良等症。 现己制成颗粒剂的中成药,包煎取汁服或用开水冲服,更为方便。 注意: 风热感冒、过敏体质者及孕妇忌服; 服药期间忌食生冷油腻。霞天曲:出自《本草备要》,先将霞天膏(黄牛肉煎汁炼成)用热水加热使之溶解,然后与半夏、焦术、茯苓、党参、炙甘草、陈皮等中药研成的细末混合均匀,放入涂有麻油的模具中成型,取出晒干即成。 其性温,味甘微苦,入牌、肺二经,具有健脾益胃、化痰蠲饮的功效,用于中气虚馁、体倦腹胀、宿饮痰核等症。 《本草备要》载: 霞天曲“治沉疴痼痰,功效最烈。 ”《饮片新参》亦载其: “健胃化痰,消宿饮、癖块、痰核。 ”注意: 内热燥痰者忌用。 典籍上记载,按不同之辅药及治疗功效,还有生姜曲、矾曲、皂角曲、竹沥曲、麻油曲、牛胆曲、开郁曲、硝黄曲、海粉曲等曲类制剂,实际上这些曲剂在临床上并不应用,亦无商品出售,故略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