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禅与实修大圆满中的疑情

昨天我们提到禅宗中参禅者的疑情,不允许思维、不允许分析,还不得有答案出现!何以故呢?须知参禅人所发起来的疑情,作用之一,便是要在行住坐卧的昼夜之中,唯以这份充塞身心、充塞天地虚空、无处不在的强大疑情,截断一切思维妄想。

所以参禅的行者,必定要以疑情的强大力量,密密堵绝一切意识思维中作知做解,凡是一切逻辑、推理、猜度等攀缘妄想的分别运作全都被截断,如此一来,疑情与功夫很快做成内外不分、理事不分的一味之程度。

过去德山禅师的当头猛“棒”,临济祖师震耳欲聋的“喝”,作为接引学人的方法和手段,令来者猝不及防的当下中,一切心识活动忽被截断,此人便于不假思维、不假意识造作的猛然间,亲见自心的本真面目。

而心髓大圆满法中,也有行者自己高呼一声“呸”字的窍诀,用来斩断、催破心续中的所有分别念头,正在这时,行者便有可能于任何皆非的“发楞”状态中,洞彻绝对待、非实有、无挂碍的法身本面。

与上面历代禅宗祖师们出其不意、本无防备的棒喝相比,心髓教法中这种自己高呼“呸”的方式,因为落在行者自己有意识的造作和防备中,效果恐怕是要大打折扣了也。

参禅的疑情,另外一个重要的作用,那就是先聚集、后爆发。

所谓先聚集,就是疑情的状态绵绵密密,白天是它、晚上也是它,穿衣是它、吃饭也是它,抬头是它、低头也是它。乃至行住坐卧、待人接物、百姓日用的一切时一切境中,总是这份疑情在,疑情到了吞也不是、吐也不是,进也不是、退也不是的地步。

功夫做到这里的人,整日里如痴如傻,除了疑情之外,几乎再也没有其他的妄想、其他的分别念头流行了,这时可以用一首诗来形容他的状态: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所谓后爆发,“小疑小悟、大疑大悟、不疑不悟”,疑情凝成一团、打成一片后,由于“疑”之本身的穿透力、迸发力,时节因缘到来,好比烈日当空下的放大镜,对准某点某物聚焦一般,此一疑忽然粉碎无余——当下中翻身一掷,也就是“现前此一心”的状态,到这里虚空粉碎,于是彻见此一心(也即此一疑)的赤裸本来面目!

既到这里,行者从此不疑生、不疑死,与十方诸佛同一鼻孔出气,正如过去亲历过这里的祖师们云:山高水深是佛境界,日上月下、云腾鸟飞是佛境界,宫殿楼阁、园林浴池是佛境界,乃至明暗空色、成住坏空,以及三涂六趣、九有四生、八万四千尘劳等等,无一不是佛之境界也!

但是呢,对于刚刚要进入但又还没有正式迈入大圆满正行的禅修行者,虽然上师的耳传引导中,给出了弟子很多的疑情,但是这里的疑情,运用的却是比较粗糙的思维修与观察修之方法——质疑的同时允许你思维、允许你分析,这点与参禅者的疑情,真是大不相同了,不过行者思维到不能再思维、分析到不能再分析,理尽词穷、心意堵绝之时,忽然柳暗花明,不是亲见到了口诀引导所要见到的真相,就是心意空明而进入到精微状态、入定智慧状态中的修持。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