株洲基地第一百万辆下线,北汽下个十年会怎么样?

北汽董事长徐和谊曾经对媒体说过这么一段话,“创新是北汽的唯一办法,沿着老路追没戏,加大创新力度,走势和自己的创新之路,北汽就是全面新能源化,燃油车不玩了,北汽没戏,或者戏也不大。”

虽然事后官方又来解释说,“不做燃油车其实是北京以外的工厂不去生产,北京本地该做还是要做,全面新能源化指的是在未来全部切换为新能源汽车。”但我们从这里还是能看到徐和谊的真实心声,“走老路就是死路一条,放弃燃油车是早晚的事,北汽可能比任何自主品牌都要更快地放弃。”

2019年10月27日,随着BEIJING-EU5缓缓驶下生产线,北京汽车株洲生产基地迎来了第100万辆整车下线。十年,一百万辆。这十年内中国汽车工业和消费市场经历了多大的变化,想必大家都再清楚不过。此时此刻的第一百万辆下线,这辆BEIJING-EU5,承载了北汽对未来十年的一个规划,一种姿态。

过去的十年,取舍之道

从现在来看,北汽过去十年的成就比不上吉利,比不上长城等自主品牌车企。消费者市场对北汽依然有所成见,这在短时间内是不能消失。在去年的媒体对徐和谊的采访中,他还是说到了这十年的一个关键词,摸索。他说现在很多品牌的产品同质化了,样子也差不多,只不过这个内饰做得好一点,那个配置高一点,大同小异,水平、技术含量都差不多,打到最后全是靠价格拼,这么走下去肯定是一条死胡同。通过北汽这些年培育自主品牌的探索,我们发现最关键的还是要培养自己的自主品牌“杀手锏”。”

什么是杀手锏?无非技术和创新。拼价格战的时代早已过去,如果连最基本的产品竞争力都比不过别人,那就不是卖的比别人便宜就能解决的问题。在消费、产业双升级的当下,更加成熟的市场环境,消费者对产品本身有着更高的要求。

2017年5月,株洲基地一座具有“智能、透明、互联、绿色”属性的现代化工厂——二工厂建成投产。与此同时,一工厂产品、工艺全面升级换代。由此,一个以新能源汽车为特色,以智能化、网联化为特点、年产50万辆规模的汽车产业集群加速成形。5400吨的全自动化冲压线和全自动化焊接生产线,630多台机器人阵列成“机械特工”。穿行于“数字化工厂”,全生产过程车辆自动跟踪识别的MES系统,物流需求精确计算的LES系统,无穷睿“智”,让AI触手可及。国内首个自主开发和应用机器人远程一键休眠、一键暖机技术;汽车行业涂装车间第一个应用纯电动输调漆系统、第一个应用智慧管理中心;亚洲最大新能源汽车与传统汽车共线生产基地。

这就是北汽给出的答案,打铁还需自身硬,如果连车都造不好,还谈什么变革,谈什么创新之路。除此之外,在此次百万辆下线仪式中,北汽清晰地展示出了株洲工厂的产品线,株洲基地生产的BEIJING-U5、BEIJING-X5和BEIJING-X3,全面开启北汽自主品牌2.0时代;BEJING-EU5、EX360和EC5等系列新能源车型的量产。什么是未来,一看便知。

虚中之实,精神之下的质量管理体系

在很多场合之下,徐和谊都喜欢讲一点发扬精神,或者诉说北汽从几十年前的各种不易。在很多人看来,这好像是国企领导们的一个任务,说好听点叫统一思想,提升精神素养,通俗点叫务虚。不过从这次下线仪式中来看,这不是一个务虚的事情,而是北汽打造质量管理体系的必经之路。

在北汽的设想里,从质量管理体系的搭建,到质量管理模式的不断探索,株洲基地不断自我革新,从产品开发质量控制主流程的确立,到基于大数据系统的整车质量信息管理体系的探索与实践,从最初的“碰一颗钉子拔一根针”的被动应对,到如今“以我为主,预防为先”的主动担当,始终将“质量为魂”的理念贯穿如一,湖南人“吃得苦、霸得蛮、扎硬寨、打硬仗”的进取精神深深植入了北汽株洲人的内心。承北汽文化之魂,取湖湘文化之粹,“向人民军队学管理”,株洲基地形成了一套极具特色的“创业·发展”文化体系。

而质量管理体系的打造,就是对北汽人精神素质的一个锤炼,一个提升。古人说,“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不管做什么事情,修养自身都是排在了第一的位置。而在现代工业化社会中,工业产品线可以买,供应链可以谈,可以引进,而这精神,却是需要慢慢培养,需要锤炼得到的。生产模式,质量最优,成本最经济,控制精确到秒;资源拉动,人员组织、运行方式,无系统不配置。这不仅是北汽这样的国企需要的,更是每个中国企业都需要的精神力量。在那之后,才能谈质量管理体系,才能谈进取和奋斗。

新时代的北汽会怎么样?

不管怎么说,现在不是北汽最好的时候,更不是北汽最坏的时候。北汽之后的路会怎么走,就像文中最开始说的那样,徐和谊早就想好了。

几十年来,自主品牌从体系、品质、性能、技术应用等多方面有了长足的进步。但不可否认的是,自主品牌创新能力与国际先进水平仍有差距。我们还没有世界级的中国品牌,零部件体系还较为薄弱,尤其是在传统燃油车领域,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局面还没有得到根本的转变。但是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尤其是三电核心技术,自主品牌的创新能力与跨国品牌的差距并不大,某些方面甚至已经达到国际一流水平。

这是北汽的掌门人徐和谊多次对媒体表达的一种观点。在传统燃油汽车领域,西方汽车大国有着巨大的固定资产和投入,在转型过程中有很重的包袱。而中国车企在传统燃油机上家底很薄,反而可以轻装上阵。新能源技术对汽车领域很多东西是颠覆性的,核心就是“三电”:电池、电机、电控。

这是所有自主品牌的一个机会,更是北汽彻底蜕变的一次机会。因为没有哪家车企,会像今后北汽这样,在新能源之路上走的如此彻底和坚定。凡是过往,皆为序章。北汽今后会在新能源领域给我们什么样的答卷,让我们拭目以待。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