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画知识︱传世名作中的错别字处理
由于毛笔的特性所致,字写错了无法修改,于是就会有常人眼中意料之外的细节出现,但经高手因势利导,作品反倒平添率真和意趣,仍不失为千古佳作。
从传世书法作品看,错别字的处理主要有以下两种途径。
第一,标出错别字,正确的写在后面。
(图一)
通常的原则是:在错别字边上加三个点,表示不要了。(左右现象均有,图一是在左下角),有时也可能两个点、四个点,或者在字后加一个很小的“卜”字,都是同一个意思。
(图二)
(图二)为北宋黄庭坚所书《廉颇蔺相如传》中文字,现藏于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图中“还”字右边加了三个点,说明这个字有误。通常修正的字会略小,写于右侧,此即一例。黄庭坚先写了“还”字,后来意识到应该是与“还”字同义的“偿”字。
第二,直接涂改,不影响章法结构。
(图三)
作为古代书法涂改界的典型案例,代表作当为颜鲁公《祭侄文稿》(见图三),多次涂改,却不影响其文落架构。
(图四)
一代伟人毛泽东的书法(图四)就像他的领袖魅力、词作风格一样,虽有涂改,亦不减排山倒海、气贯长虹之气韵,如维纳斯断臂,更增其神采。
(图五)
作为有较高禅宗修为的诗人和书法家,黄庭坚与其好友苏轼在书法创作上有相同观点:书法应该是随性的自我表达,“当得妙于心”。对此,滔子君深以为然:书法之妙,在乎一气呵成,合乎自然,那种为合于时而做的修修补补、刻意为之,反倒失去了大家气象。
说到书法大家,1910年以后,中国出现了三位对草书艺术做出巨大贡献的伟大书法家,一个是于右任,他规范了草书的字型;一个是林散之,他刷新了草书的面貌;一个便是毛泽东,他由于特殊的政治地位,极大的个人天赋,突出的书法艺术实践成就,重兴了草书艺术,承继了重绝之学。
三大家之一的林散之,观滔艺术馆有幸与之有深刻的渊源。2019年10月30日,林散之艺术研究院山东分院在观滔艺术馆宣布创建,原南京博物院院长、江苏省民间收藏协会会长徐湖平,江苏省收藏家协会副主席、著名林散之作品收藏家王罡等到会祝贺,江苏省林散之研究会常务理事兼副秘书长、南京博物院书画史论家、著名书法家赵启斌任山东分院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