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卫辉】陈鸿溪丨石磙印记

石磙印记

作者/陈鸿溪
几年前,看到农村街道边遗落的石磙,青年时代,“三夏”期间石磙蹍场的画面瞬间喷涌脑海。
八十年代,只有个别村有铲麦机,农民心疼那几元的收割费,收麦基本靠镰刀收割。然后运到提前碾好的麦场里,用木杈撒开麦子,还尽量把麦子秸秆挑乱,撒的均匀,中间透风透光,以便于晾晒。大约下午两点以后,正是骄阳似火烈日当空的时候,全家草草吃过饭,略作休息,劳累,炎热……实在一动不想动,可父母早备好了一大壶凉开水和几顶草帽,督促着“上晌”。
路上还有些微风,来到麦场,晒得焦黄的麦子,散发着浓烈的热气,炙热的阳光,令人不敢抬头,站着不动,还汗水直流。父亲抓起几个麦穗,在手心里使劲搓搓,见麦粒和麦芒已经分离,口中念叨着:“中了!”,随后,他将石磙挂在拖拉机后面,用销子固定好,用力摇开拖拉机,伴随着“突突”喷出的阵阵黑烟,父亲用毛巾摸一把脸,就驾驶着拖拉机在麦场转起了“圈圈”。
那时,年轻的我自然好奇,想着这样蹍场应该是“爽歪歪”的感觉,就想体验几把。稍后,父亲停下车,告诉我怎样挂挡位,怎样转圈?我一边心不在焉地“嗯嗯嗯”,心思早就飞到了车上。我踩下离合器,挂上一档,二档……拖拉机迅速地在麦场里奔驰起来。几分钟的好奇过后,我就逐渐“难受”起来,热浪阵阵,夹杂着麦秸的碎屑和土腥味,不时迎面扑来,使我不敢大睁双眼,且恶心的只想呕吐。奇痒的感觉,让我不时用手抹抹脸,挠挠手臂。裸露的双臂,被烈日刺得阵阵灼疼,石磙在身后不时起伏,伴随着“呼腾呼腾”的响声,石磙四周飞卷着麦秸的碎屑。麦场本来就不太平整,拖拉机也是随着高低不平的地面颠簸,坐在拖拉机上,屁股也是忽高忽低起伏着,不到十分钟,屁股就被硌的生疼。
当我咬牙切齿地捂着屁股跳下拖拉机后,半天坐立不安,不坐吧,累呀!坐吧,屁股疼。弟弟指着我的脸,一个劲地嘻嘻笑着。“你不干活儿,还瞎笑什么?”我满腹的怨气。半天,他才指着我的脸说:“你,你都成了小花猫了”,原来,汗水和着尘土布满我通红的脸庞,那一道道泥痕,岂不是一个“小花猫”?
老杨树上,几只喜鹊“嘎嘎嘎”地叫唤着,悠然地舞动着双翅。远处,隐隐传来“布谷——布谷——”的鸟鸣,收粮心切的人们,哪有心情去顾及它们的存在。
看着父亲蹍场“转圈”的专注和“洒脱”,定格着石磙靠离心力揉搓麦子的画面,儿时,“为啥石磙是一头小一头大”的疑问瞬间释然。邻居三叔还告诉我,蹍场可不是开车胡乱瞎跑的,而是要从外圈开始,按顺时针方向,一圈一圈向里面收缩,每一磙都和上一磙交错,确保不留“夹生饭”。无论说啥,我用草帽呼扇着飞扬的尘土和麦秸碎屑,心里暗暗念叨:“这活儿,说啥是不再干了。”
碾场结束,就该“起场”了,就是把脱粒后的麦秸清理到旁边,堆起麦垛。随后,把底部没有脱粒的麦子重新翻身,再晾晒几十分钟,第二遍蹍场继续如此循环,最后才是“扬场”。这些环节,需要全家齐上阵,即使天气不变,也要一鼓作气,紧锣密鼓,不能稍有懈怠。哪怕是喝口水,也是匆匆地“咚咚”几口了事。个个累的腰酸腿疼,汗湿衣衫,灰头土脸,才披星戴月回到家里。
石磙“休息”的间隙,没有石磙的邻居就会“见缝插针”,互相借用石磙。至今,流传在民间的一句歇后语:两家共使一个磙——场在一块呢。其起源就是蹍场时因两家临近,互相借用石磙方便。后来延伸为人们之间关系熟,感情好。
2017年,农村街道绿化美化,不少遗落在街边的石磙,原来都是被村民当“凳子”使用的,现在都需要清理。我就让铲车把十几个石磙运到了学校一角,还布置了有关解释的板面。作为学校宣传传统文化的主阵地,也成为老人和游子们勾起乡愁的场所。
2018年是卫辉市教育均衡创建国家验收年,卫辉市,封丘县,原阳县,陆续数百名校长局长到我校参观,纷纷点赞:“这个农具一角,利用的好,是宣传传统文化的亮点!”
时代在进步,尽管石磙已退出了历史舞台,但承载在石磙上的岁月痕迹和文化符号,将永久氤氲孩子们心田,并焕发出历久弥新的精神力量。

作者介绍:

陈鸿溪,男,53岁,中共党员,现为河南省卫辉市庞寨乡柳位完小校长,卫辉市作协副主席,新乡市作协成员,卫辉市政协文史研究员,爱好写作,先后在省市级媒体发表小小说、散文、新闻500余篇。多以乡土题材为主。

【总第1174期】“智泉流韵”杯全国“战疫”征文各奖项揭晓(上)

【总第1174期】“智泉流韵”杯全国“战疫”征文各奖项揭晓(下)

【总第1123期】【名家大咖】【北京】金思宇丨“战疫”诗书作品之一

【总第1123期】【北京】叶建华丨“战役”诗书之十三

【总第1088期】“战疫”征文【河南】郭进拴|首发文——大爱满人间

【总第1093期】【名家大咖】【北京】叶建华丨“战疫”诗书选之一

【总第1092期】【特邀作家】【辽宁】蓝 歌丨底 气

【总第1000期】热烈祝贺《智泉流韵》微信文学平台上线3周年出刊1000期

【总第1033期】纸刊《文艺界》免费发稿通知

【总第1033期】《智泉流韵》文学平台免费发稿及稿酬规则通知

【总第1087期】《文艺界》“抗击新型肺炎”文学作品征稿启事

【总第1075期】《文艺界》总第四期发布,电子杂志同期推出

(0)

相关推荐

  • 7张老照片重现30年前割麦场景,能够看哭的,都是过来人

    麦子又熟了,许多农民朋友都在忙忙碌碌地准备或正在收割小麦,不过,现在有小麦收割机,收割小麦并不是一件非常麻烦或十分劳累的事情.然而,在30年前,是没有收割机收割小麦的,从小麦收割到颗粒归仓大部分都需要 ...

  • 贾龙杰:打麦场上的那些农活儿

    无论走多远,家乡总是我们最温暖的牵挂 Hometown Central Plains 给在外打拼的家乡游子一个寄放心灵归宿的地方   乡土文学    打麦场上的那些农活儿 作者 |贾龙杰 原创 | 乡 ...

  • 1982年,南阳农村收麦标准流程

    1982年,5月下旬. 六伯家房后那棵高大的桑树,结满了紫红的桑葚. 村外田野里的麦子,开始由青变黄,散发着阵阵带着湿润的麦香.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天蓝,云白,树绿,麦黄.这是一年里农村最美的 ...

  • 李延奎丨打麦场

    过年时一家人欢聚一堂,听父母聊起老家的人和事,一张张熟悉的脸庞,一幅幅清晰的画面,不时跳入眼帘.回忆一下把我拉到昨天,拉到那快乐的童年,我仿佛又回到了村头的打麦场上. 麦场是农村最重要的生产生活聚集地 ...

  • 话说传统麦收-郑州日报数字报

    ♣ 燕英超 传统麦收不仅是一个紧张繁忙的季节,它还是一种收获仪式,更是一项农耕文化.仅麦收使用的专项农具就有:木掀.桑杈.扫帚.木掠耙.竹耙子.石磙.椤框.捞耙.镰刀.扁担.捆绳等达十多种.正是&qu ...

  • 齐悦社群专栏||收麦子咯

    每到麦收时节,我总会情不自禁吟起白居易的诗句: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一夜之间已是金黄铺满地. 记得五月下旬回家,远处蔚蓝天空下涌动着金色的麦浪,屏息而立,一股热风迎面扑来 ...

  • 【河南丨卫辉】陈鸿溪丨芳哥其人

    芳哥其人   作者/陈鸿溪(河南卫辉)     芳哥名字带"芳",我常常称他"芳哥".他是我的同事和朋友,是个纯爷儿们,你不要想到"村里有个姑娘叫小芳 ...

  • 【河南丨卫辉】陈鸿溪丨如此招待(小小说)

    如此招待(小小说) 作者/陈鸿溪 老周是一位六十多岁的村支书,因为脑瓜子灵活,群众基础好,组织部门就特批他延长一届退休年龄. 要说老周的能力,那还是卖盆的进街--有几套的.村里没人上访,"先 ...

  • 【河南·卫辉】​陈鸿溪丨从一介草民当“皇帝”说开去

    从一介草民当"皇帝"说开去   作者/陈鸿溪     老孔六十多岁了,初中都没有毕业,他非常反感"相面"和"风水"等一类的说教:" ...

  • 【河南丨卫辉】陈鸿溪丨当柳毅邂逅了牛郎(小小说)

    当柳毅邂逅了牛郎(小小说)   作者/陈鸿溪     题记:人性中最基本的善良,就是学会彼此自省和相互欣赏.   这天,在远离城市喧嚣的一处"农家乐"内,柳毅和牛郎不期而遇.亮明身 ...

  • 【河南丨卫辉】 陈鸿溪丨免费的午餐(小小说)

    免费的午餐(小小说)   作者/陈鸿溪     最近,局办公室的几个年轻人手头有点紧,本不宽裕的工资,除了各种还贷,好几桩婚宴.面宴的份子钱,谁的兜里比脸都干净. 这天中午即将下班,小张提议:&quo ...

  • 【河南·卫辉】陈鸿溪丨厨师三哥

      厨师三哥   作者/陈鸿溪     三表哥是厨师,却没有接受过"专业训练".何以称为"厨师"?他年轻时曾到新乡,焦作等地饭店做过几年学徒工,留心,细心让他的 ...

  • 【总第1260期】【河南·卫辉】陈鸿溪丨轮回(小小说)

      小小说:   轮回   作者/陈鸿溪     李家三媳妇彩云都快五十岁了,女儿已出嫁,儿子在省城落户,说到三媳妇对城里儿子和媳妇的好,可是在小村里非常有名. 几亩薄地的收入,除了留下三两千零花,其 ...

  • 【河南·卫辉】陈鸿溪丨加班

    加班   文/陈鸿溪     农忙时节将至,这几天,农丰机械厂的订单多了好几笔,且一笔比一笔催的急,可把厂长老尹高兴坏了.可咱是乡镇企业,这几十号人马大都是本地农民,都有几亩薄地,请假者日益增多,老尹 ...

  • 【河南·卫辉】陈鸿溪丨数儿痴老赵

    数儿痴老赵   文/陈鸿溪     老赵六十多岁了,据说是小学毕业,脑子还是很灵活的,就是口算能力差,对数字反映迟钝,属于数儿痴,也有熟人开玩笑地戏称他是"不透气儿". 人家买东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