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世界中的马太效应
Deep-Sci:"-sci-"源自拉丁语的"scientia"(知识)
小科
物语
+
强者愈强、弱者愈弱。
【每日一篇】
太上下知有之,其次亲之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悠兮其贵言。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
——《道德经·信而贵言》
25:14 天国又好比一个人要往外国去,就叫了仆人来,把他的家业交给他们,
25:15 按着各人的才干,给他们银子,一个给了五千,一个给了二千,一个给了一千,就往外国去了。
25:16 那领五千的随即拿去做买卖,另外赚了五千;
25:17 那领二千的也照样另赚了二千;
25:18 但那领一千的去掘开地,把主人的银子埋藏了。
25:19 过了许久,那些仆人的主人来了,和他们算账。
25:20 那领五千银子的又带着那另外的五千来,说:'主啊,你交给我五千银子,请看,我又赚了五千。’
25:21 主人说:'好!你这又良善又忠心的仆人,你在不多的事上有忠心,我要把许多事派你管理;可以进来享受你主人的快乐。’
25:22 那领二千的也来,说:'主啊,你交给我二千银子,请看,我又赚了二千。’
25:23 主人说:'好!你这又良善又忠心的仆人,你在不多的事上有忠心,我要把许多事派你管理;可以进来享受你主人的快乐。’
25:24 那领一千的也来,说:'主啊,我知道你是忍心的人,没有种的地方要收割,没有散的地方要聚敛,
25:25 我就害怕,去把你的一千银子埋藏在地里。请看,你的原银子在这里。’
25:26 主人回答说:'你这又恶又懒的仆人!你既知道我没有种的地方要收割,没有散的地方要聚敛,
25:27 就当把我的银子放给兑换银钱的人,到我来的时候,可以连本带利收回。
25:28 夺过他这一千来,给那有一万的!
25:29 因为凡有的,还要加给他,叫他有余;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
这是《圣经·马太福音》中的一个故事。
也是圣经中人们耳熟能详的故事之一,由此也产生了一个词:马太效应。
如今被广泛应用在社会心理学、教育、金融以及科学等领域。
指的是:强者愈强、弱者愈弱。
社会学家和经济学家们经常用它反映“两极分化”的社会现象是,富的更富,穷的更穷。
从表面看起来,“马太效应”和“平衡之道”相悖,与“二八定则”类似。
实际上更确切地说,它是“平衡之道”的一极。
《老子》第七十八章:“天之道,其犹张弓与!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余者损之,不足者与之。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孰能有余以奉天下?其唯有道者。是以圣人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处,其不欲见贤。”
老子认为“天道”的特点在于减少有余而补给不足,而“人道”则反之。
所以,“马太效应”正是老子思想中的“人之道”思想,而“天之道”可用国家整体意志来比喻。
国家意志表现为削弱范围内强的个体,补足其他弱势个体,两者正好是既对立又统一的。
以上是哲学层面的平衡之道。
不仅如此,这个故事给出的启发,还包含财务之道。
这个“道”体现在两大方面。
首先是课责性。
其次是汰弱存强的资本逻辑。
“课责性”的英文词是accountability,指的是处于“负责”的状态。
也就是诚信。
大家都知道,沃伦·巴菲特在每年伯克希尔-哈撒韦的财务报表后面,会附上亲手撰写的《股东手册》。
巴菲特针对“课责性”有一段清晰的说明:“伯克希尔-哈撒韦旗下的首席执行官们是他们各自行业的大师,他们把公司当成是自己拥有般来经营。”
他告诉股东们,虽然组织型态是公司,但经营态度是合伙事业。
巴菲特认为,讲究课责性的公司,也会替股东省钱。
课责性是背后的原则,基于这一点的财务之道就是诚信和操守之道。
财务首先是要诚信,要操守。
没有accountability(课责性)就没有accounting(会计)。
会计贵在真实,而不是舍本逐末,把力量都用在粉饰报表上。
反过来,具有诚信的声誉,其实是大幅减少交易成本之源。
所以台湾集成电路公司董事长张忠谋竭力倡导“好的道德等于好的生意。”
关于“汰弱存强”,不少人可能会有疑义,或者感慨。
是的,这个世界的“人之道”,尤其拿资本市场来说,是汰弱存强而不是济弱扶倾的。
锦上添花易,雪中送炭难。
当然不仅是这个问题。
现在资本市场的逻辑是:资本追求提升投资报酬率的机会。
经济社会中,强者会被分配更多的资本,而弱者将被剥夺所拥有的资本。
他们强调的,是在“没有种的地方要收割,没有散的地方要聚敛”。
资本要求的不只是资产价值的保值,更要求投资报酬率的提升。
马太福音故事中那个将主人托付的银子埋起来的仆人,正如主人所说,是“又恶又懒”的胆怯懒惰之人。
所以,就“夺过他这一千来,给那有一万的!”
这就是资本世行中的汰弱存强。
也是人类世界运行的“人之道”。
结合课责性和汰弱存强这两方面,回过头来看这个故事。
如果从企业管理的角度,你会发现故事中的一些细节处理地很有意思。
首先是资源分配的方式。
最开始,主人“按着各人的才干,给他们银子……”
这是一种按每一个人的才能和特质来分配资源的方式。
虽然看似不平等,却是非常科学合理的。
后来,根据大家的绩效和贡献,资源分配会做出调整。
正如巴菲特强调的一样,课责性,即“负责”的状态很重要。
前两个仆人,都是“把公司当成是自己拥有般来经营”的代表。
其次是实现愿景的方式。
在这则故事中,主人并没有给出任何高大上的愿景。
这一点,在公司经营和财务实践上尤其适用。
真正好的愿景不是空洞的口号,而是切实可行的目标。
伟大的企业多半拥有平时的愿景。
他们的成功,是建立在不断“说到做到”所产生的坚实信念之上的。
再次是一种正循环的成长路径。
无论我们最初的种子有多小,只要能够形成一个正循环,就可以慢慢变强。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企业只要找到一个点,通过踏实的积累就能逐渐成长。
另外,老子的平衡之道也告诉我们,变强后要“柔弱处下”,不要“自恃”、“自见”,要“居其实而不居其华”。
因为自认为强大的时候,往往就是要衰落的时候。
所以永远要放开眼界,知道人上有人,天外有天,不要自满,保持成长的态势。
并且,当你的财产开始有余的时候,不要忘记帮助不足的人,去主动符合“损有余而补不足”的天道。
这样,你才能形成比较完整的理解。
▼ 莫叹苦,莫愁贫。
✨星星发亮是为了让每一个人有一天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星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