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3年,国医大师邓铁涛诊病之时对一位...

1973年,国医大师邓铁涛诊病之时对一位手脚冰凉宫寒的患者说:“以后这种情况,有大夫叫你喝汤药的话,一定不要喝。”

但是患者听了也是一头的雾水,明明中医治病就是靠汤药调服的,为什么邓老不要让我喝汤药呢?

接着邓老说:“那你这情况喝了那么久的汤药,调理好了吗?”

患者说:“没有,但是也不能说完全没有效果,喝药就会减轻,停药就会复发。”

像她的这种情况很明显就是体内有寒湿,虽然身材并不胖,但是到小肚子这块就比较明显了,这就是属于湿气型肥胖。

内服汤药之法虽然是温阳化饮,但是当药物进入脾胃进行代谢分解的时候,药力就已经有所减小了,剩余的药力将寒邪逼在腠理之间,但是无法逼出体外,等到药劲一过寒邪就会又回来,所以就是这样反反复复的。

这也就是为什么中医里讲:“千寒易去,一湿难除”。

于是邓老大手一挥拟方:桂枝,茯苓团,艾绒,桂圆,花椒,白芷,陈皮。将这7味药每晚睡前敷于肚脐,早上醒来后取下。

这就是外治法,由内向外不行,就由外向内。通过穴位将药物的药力直接传送到皮肤的腠理之间,再通过气血的带动输于五脏,从而逼出体内的寒湿邪气。

患者拿回家就用了有一个多星期的时间,首先就是手脚冰凉得到了很好缓解,宫寒等症状有了明显的改善,每次敷上的时候她觉得腹部温热温热的一会之后就感觉像有一股温热的水流一样从腹部开始像身体四肢传送,感觉暖暖的很舒服,但是跟热水袋的又不一样,比热水袋舒服。

肚脐在中医里就是神阙穴,用温阳之药敷于肚脐有着引火归元,回阳救逆的功效。其中:

艾绒:打通全身十二条经脉,散一身之寒,祛一身之湿气;

桂圆:性温,滋养心脾之血,通交心肾;

花椒:是祛湿散寒的高手,尤其善于启动脾胃功能,祛脾肾的寒湿;

白芷:解表散寒,祛风止痛,燥湿止带;

陈皮:行气除湿消胀;

桂枝:通阳化气、温经散寒、解肌;

茯苓团:利水、渗湿、健脾。

早在《黄帝内经》中有言,”任脉者,起于少腹,直上贯脐中央”,又说”冲脉者,起于气街,并少阴之经。挟脐上行,至胸中而散”。

冲为血海,任主胞胎。所以通过药物刺激肚脐,将药物通过气血的运输送到体内的五脏六腑,从而用药物的温阳之性逼出寒湿的目的,效果自然要比内服汤药好的多。

另外用汤药肯定是先要经过脾胃的运化才行,脾胃若是不好,就要先健脾,这样一来不仅治疗的周期会很长,而且花费也大,每天熬药还费时间,更为关键的是最终的效果也并不好。

身为大夫就要疗人间疾苦,让病人花最少的钱到达最好的疗效,否则所谓的医者仁心又体现在何处呢?

之后为了增加疗效,又复开一副泡脚方:艾草,益母草,老姜,桑枝、苦参、川穹、丹参、红花

因为脚是人体的第二心脏,从这里入手通过药物的温阳之性加上肚脐敷药的双重作用,

尤其是里面的红花有“女性的天使”之称可以活血化瘀、疏通气血、调节新陈代谢,促进湿毒的排出,还能起到养颜美容的效果。其余的药物也是有着很强的温阳作用,坚持用让寒湿不停留。

后来我也在临床中多次使用,效果确是斐然,而且不论是调理周期和费用都要小很多,现在的科技发展这样的方子已经可以量产了,对于有这样情况的人来说更加方便,现在社会不仅是女性的寒湿重,男性的寒湿也很重,所以经过改良后的这两副外用方男士也能用,效果都很好。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