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劳的那些超乎寻常的本领

伯劳,本来是一种雀形目(Passeriformes)伯劳科(Laniidae)的小鸟,但却不甘寂寞,甚至有点“好高骛远”,把自己装扮成酷酷的猛禽样子,当起了“伪猛禽”。

想要装猛禽可没那么容易,你看那老鹰、猎隼、猫头鹰等都有一幅凶神恶煞的面孔,那犀利的眼神像是要将对方看穿。关键还要有强健的爪子和锋利的嘴,既要能抓住猎物,还要能将猎物撕碎。为了不让猎物跑掉,嘴尖还带了钩。为了在撕掉猎物时不至于“打滑”,嘴上还要特化出一两个缺刻,形成一种榫铆结构,也像是匕首上的“血槽”,一旦被叼上,基本没有逃脱的可能。

既然要装首先在形象上要装得像,所以伯劳的嘴也强大,先端也带钩,只是那钩的幅度比老鹰要小一些。当然嘴上的缺刻也是不会少的,只是缺刻没有那么深。不管怎么样,这一身打扮已经有了猛禽本有的元素。它那翅膀比较圆短,尾较长,飞起来也可以很迅速且无声。

这个子是没办法装了,保持着中小型体型。头较大,嘴须发达,头型也与老鹰无异,大多数种类还具有宽阔的黑色过眼纹,看上去真就酷酷的,像是戴了佐罗的面罩。很多种类雌雄羽色相似,让你傻傻分不清。也有长得不同的,但性格还是差不多。但食性是完全可以跟风的,养就一幅掠食性。

这伯劳知道自己不是真正的猛禽,没有猛禽那么强大的本领,抓不了鸡抓不了鸭,连兔子也抓不了,但抓一些鼠类、蛙类和小鸟来吃吃还是可以的。不像那些与它个子差不多的其它小鸟,最多吃一些昆虫、贝类等小东西。

真的假不了,假的真不了,再怎么像也只是伪装。为了能很好地撕吃那些老鼠的蛙类,伯劳还学会了利用环境和使用工具。伯劳每年繁殖1次,繁殖期为5-7月。总是在藤刺灌丛和有高大带刺植物附近筑巢,周边的棘刺除了能保护孩子不易受到攻击外。杯状的巢不是很大,但却足以让自己的子女能够躲避风雨。巢材为细树枝、枯叶、松针,还有一些松软的小草茎等。窝卵数多为4-7枚。卵淡青色或灰色,被以褐色、灰棕色或红色斑点。当然像孵化这些“家务事”都是由雌鸟来完成,要守着巢度过14-15天孵化期。雏鸟晚成性,但长得很着急,雌雄亲鸟共同育雏13-14天,幼鸟就能自己飞去觅食了。

那些强大的棘刺还有一大功能就是帮助自己处理食物。伯劳会将它弄过来的相对较大的食物挂在棘刺上,慢慢地将食物撕碎,或喂给自己的孩子,或自己享受。挂在棘刺上的食物还有一个好处,容易风干保存,就像人类晾晒的风肉和腊肉。当然,这样一来有可能造成食物的丢失,因为它的同类总是在边上左顾右盼,等待着它一离开就去偷食。这伯劳可不傻,总是将自己的猎物看得紧紧的,还有可能夫妻俩轮流看管。它们不仅吃老鼠,还是蜥蜴以及小的蛇,都是靠工具帮忙把猎物撕碎。就因为它这凶猛的习性和“庖丁解牛”的本领,有人称其为“屠夫鸟”。

其实伯劳并不是一个种,全世界有64种,中国也有十多种,在贵州最为常见的有牛头伯劳和棕背伯劳。经常可以看到它们静静地站在村头的电线杆或电线上,居高临下地观察着周边的动静。一旦发现猎物,迅速扑下来,毫不留情地抓走。实在搞不定的,还会把猎物重重地摔下来,摔晕或摔死后再挂到刺上撕吃。天天吃“野味”,吃得理直气壮,才不管什么禁不禁野。

古人把伯劳称作“鵙”,念[jú]。但实际上鵙是另一类鸟,雀形目的鵙科,只是那个“佐罗眼罩”与伯劳有点像。

“东飞伯劳西飞燕,黄姑织女时相见。”这两句《乐府诗集》中的歌词,大概就是“劳燕分飞”这个成语的来历。说明古人早就已经发现的伯劳是喜欢在村庄附近活动的。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