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贸圣佳春拍:一波徐仲南、田鹤仙与龚耀庭的瓷艺

这批瓷器原屬香港一位地产界資深藏家。她從上世纪50年代開始搜購中國陶瓷器,藏品曾漂洋过海运送至新加坡,數年後又將所有瓷器運回香港倉庫存儲至今,从未动过。

当我们的征集人员在港打开陈旧的纸箱,剥开层层的老包装纸,一件件尘封多年略带灰尘的瓷器跃然而出,其品相如新,保存状况非常之好,真可谓老器如新,非常之难得,正是当下收藏所追求的“真、精、新”之最高境界。

整批瓷器中珠山八友带纪年款的其创作年代均为己卯、庚辰两年,由此推断其当时可能为同一人定制,或许是国民党某一权贵,或许是某一地方政要新贵人士,亦或是某一文人雅士,然时光苒苒,岁月经年,今天我们已经无法知晓80年前那段尘封的往事了……

如今面对这批藏品,彷佛面对80多年前的时光,大师们在陶瓷上的一笔一画,一点一染,每个痕迹,每个笔触都引发我们认知陶瓷绘画的伟大,可以说笔墨力量能够穿越时空,让我们由衷的感叹收藏的因缘,艺术的魅力!

本场拍品LOT2713-2716与中贸圣佳2019秋拍LOT0653王步粉彩独卧吟秋诗人物瓶由香港同一藏家提供。

附:拍摄于上世纪70年代老照片

Lot2713

1940年 徐仲南 粉彩竹石图笔筒

题识:虚心友石。庚辰六月徐仲南写于珠山。

钤印:徐

H:15.4cm  D:5cm

RMB:100,000-150,000

来源: Lot2713-2716 源自香港同一藏家

笔筒是中国古代除笔、墨、纸、砚以外最重要的文房用具,一直是文人书案上的必备之物。自古以来,笔筒因其较高的文化品位和艺术个性,受到文人墨客的青睐。如今,精美的古代笔筒早已成为收藏市场上一道独特的靓丽风景。

明代文人朱彝尊曾作《笔筒铭》,云:“笔之在案,或侧或颇,犹人之无仪,筒以束之,如客得家,闲彼放心,归于无邪。”

在中国美术史上,历来讲究以物寓意,竹因志向高洁,一直是文人雅士丹青笔墨争相描绘的题材。历数各代画竹名家,从唐伯虎、柯九思、高克恭、王蒙、倪瓒、王绂、夏昶、徐渭、石涛,到扬州八怪、戴熙、吴昌硕等,都是树一代画竹新风的大师。至民国时期,徐仲南以超强的天赋加上笔耕不辍的努力,不但山水、人物俱佳,尤以画竹声名显赫。徐氏画竹能以最大的努力浸润传统,进而掌握驾驭传统,同时又在作品上赋予新时代的气息。

此笔筒平口,口底相若,直壁圈足,亭亭玉立,形体隽秀,典雅可人。通体施白釉,釉色莹润无匹,润白如玉。拍品作于1940年,为徐氏画竹巅峰期作品。但见清风之中,新、老、前、后,泼墨有浓有淡,层次清楚,既互相交叉,又各自独立,深得中国画画理中“乱而不乱,齐而不齐”之形式美。竹子似在随风摇曳,如此倾斜而构成的韵律和节奏美,显然深得戴熙之道,极富立体感。“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徐氏画竹。似信手拈来,实则凸显其不畏逆境的文人秉性。

徐仲南(1872-1953),名陔,字仲南,号竹里老人,斋名栖碧山馆,江西南昌人,珠山八友之一,尤擅竹石。少时瓷店学徒,毕生从事陶瓷绘画,所学甚广,博采众长。其人物山水花鸟草虫无所不精。早年攻人物画作,与王琦同路,有黄慎遗风;继之改习山水,博历代名家之长,多显米氏云山;晚年又偏重于竹石虬松,得戴熙、文同之神韵,自成一格。1928年,徐氏加入由王琦发起的月圆会,系珠山八友中最长者。

Lot2714

1940年 徐仲南 粉彩竹石图瓶

题识:宜烟宜雨又宜风,拂水藏邨复间松。移得萧骚从远寺,洗来疏侵见前峰。侵阶藓拆春芽迸,绕径莎微夏荫浓。无赖杏花多意绪,数枝穿翠好相容。庚辰六月上浣竹里老人徐仲南写于珠山。

钤印:徐印

H:24cm

RMB:200,000-300,000

来源: Lot2713-2716 源自香港同一藏家

作品构图舒展,秀石以雨点皴法表现,墨色皴染,敷以石青,逸气纵横,极富质感。秀竹倾斜而出,一笔一笔挥写而成,竹叶风翻转折,随意挥洒,无呆板之弊,爽直灵动,整个画面扑面而来,令人耳边生竹叶婆娑飒飒之声。造型取势,象中蓄意,开合疏密,颇有讲究。竹子的描绘用笔萧疏俊逸,秀石皴染简约明了。徐仲南笔下的秀竹有如美女临风,卓越多姿。清冷的色调,概括的笔法,配以遒劲的书法,气韵生动,有着浓郁的中国文人画之意。

Lot2715

1940年 田鹤仙 粉彩梅花图瓶

题识:卻步凌风迹已陈,水曹诗句尚清新。如今不独扬州种,江北江南总是春。庚辰仲夏荒园老梅田鹤仙写于珠山古石斋。

钤印:鹤仙

底款:古石

H:25cm

RMB:200,000-300,000

来源: Lot2713-2716 源自香港同一藏家

梅花自古代表着中国文人冰清玉洁的高尚品格,和超然物外的独立人格,象征着中国文人墨客的铮铮铁骨。田鹤仙品格孤独高洁,一生爱梅画梅,以梅花自喻。早期作朱砂梅,后多作粉彩梅。“野桥古梅独卧寒屋角,疏影横斜暗上书窗敲”,田鹤仙浙江绍兴人士,与元代煮石山农王冕同乡,田氏画梅深得王冕精髓。此作寒梅枝干及花萼参以金石、楷书笔法,枝干曲折走向,梅花团团簇簇,笔墨拙朴,意趣清雅,古意盎然。画面布局疏而不散,配以遒劲诗文,清新朗逸。堪称“逸笔草草,写胸中之逸气耳”。观之如寒梅吐芳,清新怡人。

田鹤仙(1894-1952),名青,原名田世青,字鹤仙,号梅华主人、荒园老梅。民国初年曾任景德镇税务局职员,后任江西省瓷业公司夜校教员,后来才加入绘瓷行列。先攻山水,后改画梅花。其绘画艺术,以梅花独步画坛。田氏画梅,承元代大家王冕之法,其枝杆似断非断,用笔节节相连,枝干扭曲处似有似无,独创梅花弄影技法,珠山八友王大凡赞其“山水清浑成一格,梅花作出更无双”。邓白先生在《中国现代美术全集》总论中专门提到了田氏所绘梅花“技巧熟练,格调高雅,具有浓厚的民族艺术特色”。

Lot2716

1955年 龚耀庭 粉彩向荒山进军大瓶

底款:景德镇市造一九五五年

H:55.5cm

RMB:200,000-300,000

来源: Lot2713-2716 源自香港同一藏家

新中国成立后,百废待兴,为了支持祖国建设,矿业勘探工作在国家的号召下如火如荼地进行。1955年由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出品彩色纪录片《深山探宝》,该片由王迪执导。影片集中地介绍了在在西北祁连山工作的六〇五普查队和湖北黄石铁山工作的四二九勘探队的活动,记录了他们艰辛而有意义的生活这些年轻人热爱祖国,热爱勘探工作,胜利地完成了国家交给的光荣而又艰苦的任务。

景德镇陶瓷研究所基于祁连山勘探的大背景,以陶瓷为载体讴歌探险献身精神,再现了峥嵘时代的火热激情。祁连山,巍峨耸立,山山峰峰连绵不断,望不见边。可是矿在哪里呢?勘探队员们穿过水洼草地,顺着破碎的岩石地带,爬上一座又一座高峰,插上地质小红旗。只见悬崖峭壁下是滚滚急流,队员们步步都要万分小心留意。祁连山常年风雪怒吼,积雪覆盖山顶,英雄的勘探队员们秉承革命工作的热情,在高山上努力坚持工作。

功夫不负有心人,他们的艰苦劳动,终于得到了结果,普查队在祁连山上发现了含铬、镍、白金的矿体,人们称之为“橄榄岩体”,找寻到了新的矿藏,在许多地方,普查队大面积地发现了这种岩石。祁连山探宝的成功,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自力更生、建设新中国的士气。千万个青年儿女把自己的青春献给祖国,他们是新时代最可爱的人,光荣属于他们,历史会记住这些可爱可敬的青年!

该作品微撇口、束颈、丰肩、鼓腹、圈足、釉面光亮。以赭色为基调,设色浑厚,笔法苍劲有力,兼工代写,真实地再现了祁连山勘探队员风餐露宿,与大江大河为伍,爬山涉水,艰苦卓绝地工作情景,讴歌了新时代青年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伟大精神。

风雷动,旌旗奋,是人寰!此作煌煌赫赫,时代气息浓厚,浪漫磅礴,与李可染、陆俨少同时代巨作有异曲同工之妙!

龚耀庭(1910-1975),江西南昌人,10岁即在景德镇学艺,精于山水,不论青绿、雪景等都能尽其所长,1959年由景德镇市人民政府授予“陶瓷美术家”称号。

参照:中国陶瓷馆藏品

参阅:《薪火相传》出版 粉彩向荒山进军图瓶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