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诺奖生理学或医学奖预测!分子免疫领域能否拿下一棋?

受新冠疫情影响,原定于每年 9 月颁发的医学界“诺贝尔奖风向标”拉斯克奖(The Lasker Awards)宣布取消,不过,科睿唯安遴选的 “引文桂冠奖” 如约而至。

自 2002 年以来,科睿唯安每年都会基于 Web of Science 平台上的论文和引文数据,遴选诺贝尔奖奖项所涉及的生理学或医学、物理学、化学及经济学领域中全球最具影响力的顶尖研究人员,并授予他们“引文桂冠奖”。

对于本届 “引文桂冠奖” 的生理学或医学领域的研究成果,科睿唯安科学业务高级战略副总裁乔尔・哈斯佩尔(Joel Haspel)表示:“今年获奖者的研究成果,通过在个性化医疗和疫苗研发领域取得的研究进展,扩展了临床护理的边界。我们十分荣幸地表彰和庆祝他们所取得的巨大成就,他们的引文数量本身就有力说明了其研究成果对同行、学科以及整个世界的影响力。”

以下是 4 位生理学或医学领域 “引文桂冠奖” 获奖名单:

帕梅拉 · 比约克曼

(Pamela J. Bjorkman)

美国加州理工学院生物和生物工程教授

杰克 · 莱昂纳德 · 施特罗明格

(Jack L. Strominger)

美国哈佛大学生物化学系希金斯研究教授

获奖原因:两位教授开创了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的晶体学研究,这是分子免疫学中的一个里程碑式的发现,有助于药物和疫苗开发。

比约克曼被认为是免疫反应过程中不同蛋白质的结构、功能和相互作用研究的领导者之一,她的研究内容涵盖了抗体疗法和结构免疫学。1994 年,她曾获得盖尔德纳国际奖。

目前,比约克曼的实验室正在研究针对 HIV-1 和其他病毒(包括 SARS-CoV-2)的免疫反应,以开发改良的治疗剂或疫苗。比约克曼实验室成员正在使用 X 射线晶体学、电子显微镜和生物化学来研究病原体糖蛋白和宿主免疫蛋白。利用结构信息和替代抗体架构,实验室正在设计具有增强效力和广度的基于抗体的试剂。与此同时,实验室还在研究有效的抗体介导的 HIV-1、SARS-CoV-2 和丙型肝炎病毒的强效抗体介导中和的结构相关性,以更好地了解是什么导致了自然发生的强效中和抗体。

比约克曼和施特罗明格结识于 1979 年,前者曾是后者合作伙伴唐 · 威利(Don Wiley)实验室的研究生。1987 年,他们的研究团队分离、结晶并确定了两类 MHC 蛋白的三维结构。所得的晶体学图像显示,蛋白质具有明显的被抗原包裹的裂口,该抗原对杀伤性 T 细胞产生反应。该发现阐明了如何启动适应性免疫应答,在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情况下,MHC 蛋白会攻击病原体、植入的组织以及人体自身的组织。

施特罗明格发现了青霉素如何杀死细菌,以及免疫细胞如何区分 “自身” 和“外来”细胞,阐明了人体免疫反应的分子免疫学基础。在漫长的科研生涯中,他发表了 960 余篇论文。1995 年,施特罗明格获拉斯克基础医学研究奖,1999 年获日本国际奖。

考虑到新冠疫情引起了全世界对免疫学和疫苗的关注,这两位教授的研究成果或许同样会被诺贝尔奖青睐。

中村祐輔

(Yusuke Nakamura)

日本癌症研究基金会癌症精准医疗中心主任、

东京大学名誉教授、美国芝加哥大学名誉教授

获奖原因:开发和应用多态性遗传标记物的开创性研究,以及对全基因组关联研究的贡献,开启了癌症的个性化治疗。

中村祐輔是日本著名的遗传学家和癌症研究者,以发展全基因组关联研究(GWAS)而闻名于世,是世界上应用遗传变异和单核苷酸多态性(SNP)标记和全基因组关联研究的先驱之一,引领了个性化医学的研究领域。

1987 年,中村祐輔成功地发现了 VNTR(可变数目串联重复)标记,1991 年成功地发现了肿瘤抑制基因 APC。此外,中村祐輔在日本癌症研究基金会和东京大学的研究小组开发并绘制了多个基因多态性标记,为绘制和克隆遗传性疾病的致病基因以及与药物反应和癌症有关的基因做出了贡献。

2001 年,中村祐輔和日本理化学研究所 SNP 研究中心的同事们开发了全基因组关联研究(Genome-Wide Association Study,GWAS)的方法。利用这种方法,他的团队于 2002 年首次发现了淋巴毒素 -α基因中与心肌梗死易感性相关的功能性 SNP,这是医学遗传学研究领域的一个突破。

中村祐輔还专注于应用基因信息来改善癌症患者的治疗,努力将实验室的发现应用到临床实践中。2001 年,他在东京大学的癌症研究促成了 OncoTherapy Science 的成立,该公司专注于新的癌症疗法,是一家成功的日本生物技术上市公司。

胡达 · 亚也 · 佐格比

(Huda Yahya Zoghbi)

美国休斯敦贝勒医学院分子及人类遗传学系教授

获奖原因:发现了包括蕾特氏症(Rett syndrome)的遗传起源在内的神经系统疾病的发病机制。

佐格比是黎巴嫩裔美国遗传学家、休斯敦贝勒医学院分子及人类遗传学系教授,同时兼任贝勒医学院儿科学系神经内科和发育神经科学部教授、同校神经科学系教授、同校雷夫 ·D· 费根教授、德州儿童医院珍 · 邓肯与丹 · 邓肯神经内科研究所主任、霍华德 · 休斯医学研究所研究员以及贝勒医学院丹 · 邓肯综合癌症中心研究员,她也是再生制药董事会成员。

1983 年,佐格比从班特 · 黑格博格(Bengt Hagberg)于 Annals of Neurology(《神经科学年鉴》)刊登的文章中认识了蕾特氏症,并在德州儿童医院的纪录中发现一些被错误诊断为其他病症的蕾特氏症病例,这激起她对此疾病的兴趣。当时,全美国都没有蕾特氏症病例被发表。佐格比 1985 年发布的一篇文章吸引大量蕾特氏症病人往德州儿童医院求诊,使她接触到大量病例。

由于绝大部分蕾特氏症患者是女童,而且不同患者的症状均相同,佐格比肯定此疾病跟遗传有关。1990 年代,她跟斯坦福大学的乌达 · 法兰嘉(Uta Francke)合作,寻找导致蕾特氏症的基因。1992 年,她将该基因的位置缩窄至 X 染色体的一部分。1999 年,佐格比的一个博士后研究员发现蕾特氏症的致病基因为 MECP2,MECP2 蛋白与 CpG 位点内的甲基胞嘧啶结合,而且几乎对所有脑细胞的运作不可缺少。她的团队在文章中显示蕾特氏症是 X 染色体显性遗传病,意即只要身体中两份 MECP2 基因的其中一份出现异常,患者就会发病。

此后,佐格比和其团队继续研究 MECP2 基因,并在 2004 年发现在老鼠中过度表达(overexpress)MECP2 蛋白会导致类似自闭症的神经系统疾病。2009 年,佐格比在缺乏 Mecp2 基因(人类 MECP2 的老鼠同源基因)的老鼠中确定,它们的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和血清素水平亦较低。这跟她在 1985 年发表、描述蕾特氏症患者临床症状的文章完全吻合。佐格比发现,MECP2 蛋白也会和非 CpG 位点内的甲基胞嘧啶结合,以及只把部分老鼠神经元的 MECP2 蛋白回复至正常水平便足以令蕾特氏症的一些症状消失。

佐格比的研究解释了蕾特氏症与小脑萎缩症的病因,因而先后于 2016 和 2017 年获颁邵逸夫生命科学与医学奖及生命科学突破奖。

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究竟会花落谁手?10月5日,生辉与你共同期待!

参考资料: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8%83%A1%E9%81%94%C2%B7%E4%BD%90%E6%A0%BC%E6%AF%94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5%B8%95%E6%A2%85%E6%8B%89%C2%B7%E6%AF%94%E7%BA%A6%E5%85%8B%E6%9B%BC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6%9D%B0%E5%85%8B%C2%B7%E6%96%BD%E7%89%B9%E7%BD%97%E6%98%8E%E6%A0%BC

https://en.wikipedia.org/wiki/Yusuke_Nakamura_(geneticist)

https://mp.weixin.qq.com/s/ep_ODKp9QpiLGlGGpJTSKA

https://www.bbe.caltech.edu/people/pamela-j-bjorkman#profile-4177b219-tab

https://hscrb.harvard.edu/people/jack-strominger/

https://www.mcb.harvard.edu/archive/jack-stromingers-scientific-journey/

-End-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