撷取文本之花 插在课堂的篮——以《老山界》教学为例
我一直觉得,语文应是美的。悠悠华夏,沉淀着几千年的文化,都浓缩在语文中,让人痴迷,让人沉醉。
可爱的你,语文教师,你应是这美的发现者,传承者,欣赏美的同时,要把这美传给学生。“送人玫瑰,手有余香”,教育的幸福就在这里。
所以,在教学中,可爱的你,语文教师,应左手文本解读,右手教学设计,不负左手,也不负右手,你的语文才会缤纷多彩。
沉浸到文本解读中,小小课本,就如同那半亩方塘,当你轻轻打开它的那一刻,有天光云影,有阳春白雪,徘徊在你的眼前,引你入梦。
而那一篇篇精选的文章,恰似一方方美丽的花园,引你驻足,让你流连。
你轻轻地,轻轻地走进,走进花园中,不要言,不要语,就那样静静地观赏,全身心地投入,看那绽放的蕾,闻那沁人的香,这种美就为你所得,成为你身体的一部分,成为你思想的一部分。
悦纳你的身心的同时,可爱的你,语文教师,撷取你最爱的那几朵,捧在你的手掌中,进入属于你的语文课堂,把花交给学生,而这种给予是需要花费心思的,你要让学生感受到花的美,花的香。
怎样做到呢?可爱的你,语文教师,那就精心设计你的语文吧!让它完美地呈现。
为它立一个坚挺的干,撑起文本的花;
给它引几条遒劲的枝,伸展文本的花;
予它饰一树茂盛的叶,衬托文本的花。
如能如此,那,可爱的你,语文教师,你的语文不仅美了你自己,还美了你的学生。
那,怎样让文本解读的花,美丽地绽放在语文课堂呢?那是需要一日日,一月月,一年年,在你的语文田野里,像园丁一样,辛勤地劳作,嗅着黑土的香,陶醉其中。初始的时候,它不一定有多美,但,如果是你自己的耕耘,不妨孤芳自赏一下,在欣赏中,你会发现,拥有瑕疵也是一种美。
那,试一试吧!让我们走进一方花园,一方叫作《老山界》的花园,试着让它开花,试着扮美它。
当它静静地与你相对时,先读一读它吧!一遍,两遍,三遍……读到每一个字都向你微笑,读到每一个词都向你眨眼。连那长长的句子都向你摆动着腰肢,向你展示它的美。
斯时,你就是陆定一,陆定一就是你,你来到了老山界,那山,那路,那山岩,你都曾经走过;那星,那火,那树林,都让你身心愉悦。
你终于发现了,老山界这座高山,是对长征路上的红军战士们的一次意志力的考验,是红军战士们革命乐观主义精神的体现。
“行行重行行”,那一次次的困难,恰似一个个难题,亘在红军战士的眼前出现,可喜的是,最终,红军战士们都交上了满意的答卷。
老山界的夜,很冷,冷得让人浑身打着颤。可星星很美,美得像宝石;山峰很高,高得像巍峨的巨人。即使一翻身,从梦中滚落山崖,也不要害怕,为了革命事业而死,重于泰山!
那偶遇的瑶民,在文中是有意的栖居,它的存在,是为红军战士增光添彩。饱经战乱之苦的瑶民,被军阀欺凌过,被国军压榨过,没想到,现在,却被翻阅老山界的红军战士善待着。“你们红军早些来就好了!”这是瑶民的心声,这是人民的渴盼。谁能让已经不相信这个世界的善的瑶民真诚以待,只有红军!
还有那每一个字,每一个词,每一句话,都是需要我们细细地去品,在品读中,红军越山虽苦,但他们却没有感到苦,他们的苦,是甜的。
渐渐地,你对文本的赏析,开出了一朵朵思维之花,他们在你的脑海中绽放。
用你那无形的手,轻轻地撷取它们吧!用一个盛花的蓝,把它们精心地摆放,设计出悦人的风景,带到课堂,带到你的学生的面前。
怎样设计呢?在这里,我且以我粗劣的插花艺术,插一篮我所认为的美的语文花。
第一朵花——题目之花。《老山界》,这一篇和红军战士的意志力有关的文章,和革命乐观主义有关的佳作,在阅读中,学生一定会有所思,有所悟,即使这种思,这种悟是粗浅的,那,也是他们自己的阅读所得。
设计这样的一个问题:请在“老山界”的前面加上一些修饰性的成为,说一说你眼中的老山界。
学生可能会说——
难以翻越的老山界;
被红军征服的老山界;
充满困难的老山界;
……
学生们说得可能不够准确,学生们说得可能有所偏颇,但这又能怎样呢?只要学生能够主动思考,且思考还有所得,即使错误又何妨?
只要他们主动地思,主动地想,思想是流动的,就是一道美丽的风景。我所要的,就是这样的文章内容的概括。
第二朵花——困难之花。翻越老山界,困难何其多。而这困难的翻越,就是红军意志品质的超越。
“在翻越老山界中,红军都遇到了哪些困难?他们的态度如何?”老山界的困难,是对红军的一次考验。禁受得住考验的,都是铁血军团。是红军战士意志力顽强的体现,是革命乐观主义精神的表现。
调动学生,让他们分组寻找,在分组中有竞争,在分组中有合作,学生在主动思考中,理解了文章,解读了文本,思维之花在悄然绽放。
第三朵花——描写之花。在文中,有几处景物描写,而这些景物描写并不是作者的闲来之笔。它们是文中一道道亮丽的风景,焕然在文章最恰当的地方。
“天上闪烁的星星好像黑色幕上缀着的宝石。”
“黑的山峰像巨人一样矗立在面前。”
“耳朵里有不可捉摸的声响,极远的,又是极近的,极洪大的又是极细切的,像春蚕在咀嚼桑叶,像野马在平原上奔驰,像山泉在呜咽,像波涛在澎湃。”
“浓密的树林里,银子似的泉水流下山去,清得透底。”
……
“一切景语皆情语”,这几处景物描写,写出了在艰难的翻越中,红军战士们所见到的老山界中美景,景是美的,心自然是快乐的。
想起了毛主席的诗,“山,快马加鞭未下鞍,惊回首,离天三尺三。”多么豪迈,多么有气魄,
第四朵花——词语之花。中国的语言文字是需要玩味的,在品读词语中,文意自现。
“我们决定要爬一座三十里高的瑶山。”为何要用“爬”,是为了写出翻越老山界之艰难;
“横下心躺下去。”句子中的“横”,是不顾一切,是义无反顾,写出了红军战士面对困难时的决绝和无所畏惧。
“远远地还听见敌人飞机的叹息”句子中的“叹息”,是对敌人的蔑视,是对敌人的嘲讽。
……
这样的句子,慢慢地领着学生品,越嚼越有语文味,学生学语文快乐了,我们语文老师教语文才会快乐。
在文本解读中撷取语文的花,精心设计,让他们在语文课堂上芬芳,这样的语文人生,才是我所期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