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LP直投时,LP在想什么?
一是提高整体回报。比如我们在中国的团队,这十年来,母基金的回报接近30%的年化。而直投的部分比母基金回报要高得多,很大的一个优势就是可以优中选优。像我们有100支子基金在预先选好的三大赛道里,每一个细分垂直领域,跑在前面的头部底层资产都摸得比较清楚,这相对而言就是一个风险收益比较好的状态:你的风险相对可控,同时又可以尽量抓到回报比较好的项目。
另外,我们实际上是一个优中选优之后加码的打法,我们在子基金的布局上比较偏早期和早成长期,这种情况下避免了跟GP竞争,更多是赋能和加码的方式。早期的VC体量比较小,许多很早期的项目要快速做下一轮的时候,我们不仅可以帮它介绍后面的领投方,也可以在企业资源上做更多的对接。
对于创业的小团队,在后续的资源对接上就有很多需要添砖加瓦的地方。这种情况下,我们的打法是跟GP背靠背共同战斗。对于早期VC,我们有很多可以共同去做的,包括介绍投资人、介绍核心团队、介绍客户等。
反过来,我们以母基金跟投的方式也不是跟GP去竞争项目的同一轮融资,而是赋能下一轮、下两轮。这样的核心是你要有一个能看得懂项目的团队,这样就会有一定的协同效应。
在我们这边有两种情况,一种是纯市场化的基金,决策是非常快的;另外一种,在LP有一定参与度的情况下,目前也会因为时间赶不及丢项目。但是我们的政府客户都是非常开明的,有很好的沟通机制,我们做不到三天就完成从接触到打款的流程,基本上直投的项目都跟踪了超过一年、两年甚至更长的时间,最短也至少有几个月。一是我们自己会优中选优,另外我们先做行研,能上会的项目,至少是前期跟踪了解了几个月的,真正要做下一轮了,就多做点工作,早点走沟通流程。
第二,我们做直投,核心就是只投自己懂的,不懂的跟投也不踏实。比如说AI,我们看一下,哪里对接应用跑得起来,商业模式跑得出来的,拿出细分的子赛道比对,在相对小的聚焦领域里面有一个自上而下梳理之后的打法,这样团队的经验也可以积累,他们自己写的白皮书也有内容。这是一个正循环,企业成长之后团队也会有比较深的认知,GP也会互动比较深。我们有一个比较全面的观点,如果我们和谁一起投,需要GP可以提供有价值的信息、建议,对项目整个发展的战略、对接资源可以一起互相帮助。
我们在国内做了11年的人民币基金了,美元做了20年了。我们很感激团队从当年一直走到今天,他们大概第六、第七年就会有很多的分红。现在我们是一个“母基金+直投”的平台,我们对团队要求很高,他们一定是看得懂产业,懂金融又懂技术的,有耐心的、愿意沉下心来的,投的每一个项目真的觉得再也遇不到更好的项目了。当然我们也看到现在市场上有很多年轻人很着急、很想投资一个项目,希望马上有一些成绩出来就可以跳槽了。真正德才兼备、愿意和产业一起成长的人才是最优的团队。A级团队才会有A级的业绩,这是时间一定会检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