遂川旧事之——顺流而下
顺流而下
刘述涛
从南风面的岩石中慢慢渗出,顺着右溪水,流进遂川江,汇聚到赣江,再流经万安,趟过泰和,到了吉安,短暂停留,然后一路向下,就是吉水、峡江,新干、鄱阳湖、长江、淮安、再通过京杭大运河,就可以直通到北京,或者不进入京杭大运河,就顺着长江往下漂,就能够到达上海。
一条河,就这么把大半个中国都走个遍。
随着水流一起走的,还有船上的汉子,遂川的特产。我记得,就在我家前面不远,有位撑船的老大,为了省事,他把他的几个儿子,分别叫做吉安、吉水、南昌、九江。到现在,我仍然时不时的听见他响亮的喊他儿子的名字,他似乎每喊出一个名字,就能够从名字中依稀记起自己的船到过的地方,在那个地方,他看到什么样的人,经历了什么样的事。
我的父亲,也是一位生活在江边上的人,他们所在的造船厂,就在吉安河东的赣江边上,所以,我小时候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赣江边上度过的。
到现在,我的三哥,还总是会说起他带我在一只木筏子上的事情,他说他背着我在木筏子上玩,木筏子一晃,我就一个倒栽葱跌进了赣江,三哥吓得大喊大叫,他又不敢下水去救我,还好我命大,刚好被一位船老大看到了,他一把操起了我,这才有我的今天,仍能坐在电脑前来敲这些文字。
那时候的造船厂还才刚搬到吉安没多久。一开始,造船厂还是县航运公司的一部分,造船的和撑船的在一起,这也是一件天经地义的事,船要修理,要造新船,都得有造船的人员,而我的父亲又是木匠,他在1951年航运公司组建的时候,就进到航运公司,算是航运公司的老人了。但到了1970年的8月10日,县航运公司自行制造22吨20匹马力“井冈山号”铁质机帆船,这是遂川县历史上的第一艘铁质机帆船,这让交通局的一位领导看到了遂川县造船的能力,1974年的4月份,造船的人从航运公司分离,建立了遂川造船厂,并在赣江边上成了立遂川造船厂的吉安基地。
那时候,在赣江边上的造船厂还有很多,吉安、吉水的造船厂都在河东的赣江边上,这充分说明当年水运的发达。
要说,在1980年以前,陆路运输还没有兴起的时候,一般的县市所依赖的大宗运输工具,还是水运。遂川也不例外,明成化年间,就有了漕运所,县里有五艘官府掌控的漕运船往返于遂川至淮安,将漕粮运至淮安之后,又从淮安运食盐回遂川。也在那个时代,遂川船业开始兴起,只是船都不大,都是一些土话叫做的车角仔、两头蛇、横敖、踩梗仔、三角板。最流行的还是车角仔,因为这样的船吃水浅,航行灵活,装卸方便。而船户受雇于商贾,运费由货物的多与少来定。航行的河道主要也是以遂川江和县内的支流短途运输为主。因为在罗塘,以前叫做罗滩万,还有货仓,也有更大的船只接运。
写到这里,就不得不多说一句,就在昨天,参加一个有关于茶叶的会议,竟有人说到,以前遂川的茶叶,都是经过木排来运往他乡销售的。我就不知道说这话的人,了解不了解遂川县的历史。遂川县的历史一路走过来,木竹的确是遂川县的主要物产,从宋朝造船业开始兴起,遂川的木材就源源不断的销往江苏,安微、上海等依靠船只往来的地方,那时候造船需要大量的木材。
但是,在解放以前,好多水道,支流,只能够单根木头流放,到了水域宽阔地,再扎成小排,到大河,再次聚集,扎成大排。后来林业局成立,许多木材转运站,都是扎排流放的地方。这些木排扎来扎去,有哪位货主愿意自己的货物也这么搬来搬去?别看七十年代木排多,那是因为在1954到1982年这些年的当中,为了木排的顺利流放,分别对朱砂冲、暗石冲、洛口冲、羊领冲、草林冲,右溪河的牛口冲,以及包括蜀水在内的一些急流险滩进行炸礁、疏浚、导流作业。而在这之前的木排,怎么可能装运货物?遇上横排,断架,过险滩的时候,自身都难保,哪位商贩,愿意把自己的货物交由木排来运输?偶尔为之,还有得一说。但要说茶叶,土特产都是通过木排运出去的,那是不懂得历史的人,在睁开眼睛来尿床,满嘴胡话。
说到这里,又有说到一些所谓的专家很有意思,硬要说狗牯脑茶的祖先所用的茶叶种籽是遂川的原种,就不敢认同人家狗牯脑传人梁家一直对外所说的,他家的茶叶种籽,就是祖奶杨氏从南京带回的。这些要改历史的人很好笑,为了强调本土特色,本土意识,没有一点自信,就硬要说这是本地的茶叶种籽,这不是自欺欺人?当然,本地的的茶叶种籽有,但不是狗牯脑茶的原种。何况哪里的种籽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这里的人能制出好茶,这里的土地能够适应该种籽生根发芽,出好茶!这也更说明,这里的气候环境好,才能够生产出这么好的绿茶呢。这里有云、有雾,有山中的小气候,所以,在江苏种不好的茶叶种籽,到了遂川却能够成为好茶,这难道就会失分?打死我也不认为一定要说本土的茶叶种籽就好。还有,解放以前,梁家也不是像今天这样的工业化生产,那时候的梁家又真的能产出多少吨的茶叶?还原历史,就是他家自己所说的,祖辈都是由挑夫挑往广东的南雄、韶关一带去销,而非像现在所谓的一些专家说的,坐木排走水路,真正走水路,撑木排的是梁家狗牯脑的祖先——梁为镒!
所以说,一条水路,有了狗牯脑茶,也成就了狗牯脑茶,这些自然是题外话。
还得说,遂川县最早的船行有四家,分别是交通、通济、同意、道兴四大船行,专门承接各类货物的运输。也因为水运的发达,也使得遂川县有了专业的码头,像阳关码头,就专以装运香粉为主。那时候,通往上坑的路边上,全是打香粉的作坊。中渡码头,装卸的大都数以黄豆、麦子、食盐、煤油以及土特产为主。华洋码头,是以药材、百货、煤油、食盐和其它日用品和农副土特产为主。
在那个年代,有专业的脚行,也就是在码头边上装卸货物的苦力。我的曾祖父,曾经就是一位脚行的老大,他没有到场的时候,谁也不敢上船去挑第一担货物,否则就是对脚行老大的挑战。而当了脚行老大,也就有头子钱。这些事情,都是我的父辈们一次又一次在我们的耳边讲起我曾祖父的故事,我才知道的。
到后来,就不叫脚帮,而是叫做搬运队,并且成立码头工会,设土车、码头、木排三个分会,有些水路发达的乡镇也纷纷组建搬运队。只可惜,随着八十年代水运的日渐衰弱,不要说船只,就连遂川江上的木排也看不到了。而如今,遂川航运公司和遂川造船厂,也早已经倒闭,我们小时候,在造船厂推木船下水,看着船在一根一根的木头上滚下水,大家大喊叫出响号子的场面,实在让人又激动又开心。如今这些,全部只留在我们的记忆之中了,想起来,就仿佛仍在昨日,可见日子有多大,不知不觉我就老了,才会如此念念不忘过去的那些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