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道密码阴符经(三)

(接上回)

密码三  盗之度与被盗之道

经说,其盗机也,天下莫能见,莫能知。君子得之固躬,小人得之轻命。

盗这东西是很玄的,通常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但是,它却是客观存在的,而且对人、对万物的作用力也是很强大的。一旦掌握了这盗的玄机,就能有更多盗的机会,这机会,君子用之,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一身。小人用之,则惑名而失其身,得利而忘义。

中华文化的兼容性是很强的。就取盈补损的“天道”而言,儒、释、道的认识是很一致的佛劝人向善,普渡众生,就是取盈补损的体现。儒家说得更直接:存天理,灭人欲。

从“存天理,灭人欲”看盗之道

朱熹说:“存天理,灭人欲”。其前提就是认同“取盈补损”的“天理”和“取损补盈”的人的贪婪本性。从其本义上说,存天理,灭人欲属于心性修炼,天理是公、大善、是人的仁爱之心,人欲是私、是小恶、是人的自私之情。只有培养人的公心、大爱,才能使“人之道”的取损补盈特质,向“天之道”取盈补损特质靠拢。从狭义上看,“存天理,灭人欲”也是合乎天道的。吃,以能维持自己的基本生存所需为度,这样的吃,就是合天理;你食不厌精,为满足口腹之欲,餐餐山珍海味,那就是人欲。同理,“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娶妻生子,为种族繁衍而性,这是天理;如果超出繁衍的目的,在美色和性快感中沉沦,甚至为求一时之快,以暴力取性,以药物辅性,这就是人欲。也就是说,为求健康、求生存而获取的,是天道赋予一个生命体的权力,是合理的;如果超出这个范围,那就是朱、程要灭的“人欲”了。不知道大家注意到没有,被列入“山珍海味”的东西,对人类都是“久食有害”的:鹅肝,食品高脂之首,小牛胸腺,嘌呤是牛肉数十倍,比四川火锅的汤底还高几倍;鱼翅鲍鱼,重金属超标等等。老人常说,人一辈子吃多少喝多少是上天注定的,所以要“细水长流”,说的也是这个理。近几十年,人们活得自在了,“人欲”泛滥,吃出来的“三高”、“绝症”,因纵欲亡命亡家乃至带来人类灾难(如艾滋病等)比比皆是,这也是朱熹理论的佐证。

不少人,或者说是越来越多的人,正在倡导“简约生活”:吃用力求简单。吃以健康为标准,用车以方便安全为标准,这是理性的回归。据说,脸书大老板扎克伯格,通常开的是飞度车,李嘉诚一餐也只花几十元。也许,应该为这些人点个赞。一个人,当他追求生存时,他是勇敢勤劳的;当他追求享受时,他是慵懒的;当他追求奢侈时,他是空虚没灵魂的。

朱熔基在胡雪岩故居的题词,值得一读:“胡雪岩故居,见雕梁砖刻,重楼叠嶂,极江南园林之妙,尽吴越文化之巧。富埒王侯,财倾半壁。古云:富不过三代。以红顶商人之老谋深算,竟不过十载。骄奢淫靡,忘乎所以,有以致之,可不戒乎?”。入木三分。

那么问题来了,古今中外,物质财富从来就没平均过,一个胡雪岩被灭了,也不能说明什么吧。这就要分清楚盗与被盗的辩证关系了。

佛说,每个人来到这个世上,都是来还债的。你来到世上,从别人处获得你生存的必需,都是你欠下的一笔笔债,这债,你有能力还的,不妨多欠些,能力差的,少欠些,没能力还的,你就得靠别个施舍着过日子了。这,就是盗与被盗的关系。

舍得

经说:瞽者善听,聋者善视。绝利一源,用师十倍。三返昼夜,用师万倍。

瞽者善于听,是因为忘色审声,所以致其聪。聋者善于视,是因为遗耳专目,所以致其明。一昼之中三而行之,所以至也。一夜之中三而思之,所以精也。可能金庸先生受这话的启发,设计出《葵花宝典》“欲练此功,必先自宫”的桥段来诈人了。

“舍得”二字,是中国社会哲学的高度浓缩,寓意有舍才有得,先舍而后得。当然,不同的人,对舍与得的境界是不同的。其一:舍就是为了得。我做好事、善事,我礼佛,就是要想得到佛的保佑,或者为了下一生、下一代过得更好,此为有条件的爱;其二,多予少取,助人为乐。宁可苦自己多些,也要帮别人多些,甚至牺牲自己帮助别人,此为无私的爱;其三,但行好事,莫问前程。见好事做就是了,至于做了以后会怎么样,不管。甚至也不管自己喜欢与否。此为糊涂豁达的爱。

取舍的辩证

既然倡导“执天之行”——遵照天道行事,要取盈补损,那么,如果我获得比别人多的财富,是不是要拿出来与别人平分,才符合天道?我以为,这天道远没有一“均贫富”就了事那么简单。人的能力、际遇各有不同,对社会对自然的贡献自然也不同,这也决定了每个人所能盗得的数量也不相同:

多舍多得,道之理也。

天之道强调的是平衡,能多舍,自然也可以多取,这里强调的是取舍的对等。人的贡献是多种多样的,捐款捐物,就是我们平时常说的行善积德,解决一些贫苦者一时之困,是贡献;用自己的钱、自己的智慧能力,为社会创造很多就业机会,养育了千百万人和他们的家庭,更是贡献巨大;用自己的智慧解决在环境保护中遇到的方方面面问题,传播正能量,教人向善,为社会和谐稳定提供自己的智慧和能力,更是善莫大焉。象这些对自然、对社会有大舍的人,多得也是自然的。而且也必须多得,这们的人,取得越多,就越能多回馈社会,越能推动社会发展,别人从他身上获得也越多。把握度才是最重要的。

人们常说,“老天有眼”,“人在做,天在看”。其实不是说天会帮人类辩别是非,做人类的超级大法官,老天是不去帮你辩忠奸的,也不会去为具体的人、具体的事去实施奖惩。《经》说“天之无恩而大恩生,迅雷烈风,莫不蠢然”,就是说,老天给予世间万物的恩典,都不是老天自己本意,天只是做了自己应该做的事,比如它该打雷就打雷,该下雨就下雨,才不管打雷下雨对谁有利对谁有害。至于打雷下雨唤醒滋润了万物,使之有了生机,给了万物这样的天大恩典,和老天的本意无关。老子在道德经中也说,天地不仁,视万物为刍狗,说的也是这个理。所以,我们在检讨为什么老天让好人没好报,为什么老天不“收”那些坏蛋时,更多要从是否遵从天理去探讨,而不是以人的道德标准去衡量。只取不予、多取少予自然是不平衡,多予少取、只予不取,也是不平衡,只有取舍有道,才是符合天道。

有时也会祸起取舍不平衡。值得注意的是,社会上有一种好人无好命的现象,这种好人,大多也是以牺牲自我为已任的舍之多,取之少,取舍不均,同样非天道所提倡。所以,如果我们遇到需要帮助、需要施舍的人,那就我还是大方些,做个好事;如果我们通过奋斗,取得了超过自己生活所需的财富,别穷奢极侈透支自己,把钱用在再生产再创业上,因为社会需要更多财富,人们需要更多就业岗位;如果我们心中有善、心中有爱、心中有知识,那就做个师者吧,传道解惑,去播散善意和爱心,去丰富人的知识和才能,去平静人的烦燥心。这些都是社会平衡的需要,是在替天行道。

故说,行善积德寻常事,普渡众生是佛心。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