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读书流水账

最近在地铁里读书的时候,脑海中时常会弹出一组字幕:出来混,早晚是要还的。回想自己的大学时光,那会儿都干嘛去了呢?既没好好的谈几场恋爱,也没轰轰烈烈的拉起一个社团,稀里糊涂的就毕业了。白白蹉跎了时光。

有一天在饭桌上领导问我:你一年读多少本书?有上千本么?我已经对外公开给你吹牛都吹出去了。

我深以为,领导这是打算给我涨工资的意思。

1.《日戈瓦医生》

有时候,比小说本身更吸引人的,是作者的八卦。

帕斯捷尔纳克,凭借本书获得1958年诺贝尔文学奖,属于典型的“墙里开花墙外香”,帕斯捷尔纳克在获悉自己得此殊荣时,向瑞典科学院发了一封十二字电报说:无比感激,感动,光荣,惶恐,羞愧。两天后,彼时的苏联作家协会宣布开除他的会籍,莫斯科作家协会要求政府褫夺他的苏联公民权,高尔基文学院学生集体到作家住宅前闹事,投掷石块,击毁门窗……重压之下,帕斯捷尔纳克只好宣布拒绝接受诺贝尔文学奖,并致电瑞典科学院:鉴于我所从属的社会对这种荣誉的用意所做的解释,我必须拒绝这份已经决定授予我的、不应获得的奖金。希勿因我自愿拒绝而不快。随后,他又在报纸上刊登了一封检讨信。最终,迫于西方的压力,苏联并没有将帕斯捷尔纳克驱逐出境,作家在孤独的活了两年后,又孤独的死去。

仅仅凭借这段故事,人们便应该读一读这本书。对了,也有人曾把此书列为女人一辈子要读的100本书之一。

摘录全书最核心的一句话:艺术总是被两种东西占据着:一方面坚持不懈的探索死亡,另一方面始终如一的以此创造生命。

2.《渴望生活》


这本书的腰封上写着:中学生必读书目。闺蜜说她在大学时代读过此书,读完之后很难受,她又说此书虽是一本好传记,但却真心不建议我读。

她都这样说了,我怎么可能不读呢?

1930年,写成本书之后,作者欧文斯通前后被17家大出版社拒绝,理由如出一辙:你怎么可以要求我们,让正处于萧条时期的美国大众,接受这么一位默默无闻的荷兰画家的故事呢?2015年10月,在遥远的北京,一趟地铁车厢中,梵高的画被装饰在车厢中,表达人们对他的敬意;北京东边的大悦城商场,也以梵高星空为主题,举办一场艺术展览,人们蜂拥而至。艺术的价值,大概需要时间来判定。从26岁开始学习画画,到36岁挂掉,梵高用十年的生命,成就自己几个世纪的辉煌。

这本书快读完的时候,发生了两件挺有趣的事情,一件是国家发布政策,全面放开二胎,允许人们再生一个孩子。从梵高成长的轨迹来看,再生一胎,这是很有必要的,如果没有弟弟提奥无怨无悔的支持、信任和鼓励,梵高大概仅仅会成为一个疯子,而不会成为一个疯掉的画家;第二件事是我做了一个梦,在梦里,我在教堂里看到一箱子书,我问牧师:你可以给我一本圣经吗?帅哥牧师很遗憾的耸一耸肩:很抱歉,圣经已经发完了,恐怕你要等下一次再来领取了。

摘录一段梵高与老师的对话,或许对每个人都有启发——

梵高:一个年轻怎么能知道自己的抉择是不是正确呢?譬如,他认为自己应当用自己的一生,去从事某项特别值得做的工作,而后却又发现自己根本就不适合干这种工作,那怎么办呢?

老师:你永远不可能总是对任何事情都做到确有把握,你所能做到的就是用你的勇气和力量去做你认为是正确的事情。结果也许会证明你的所作所为是错误的,然而,至少你是去做了,这才是重要的。我们应当按照理智的最佳指令行事,然后,听凭上帝对它的价值做出最终的判断。不要胆怯,要相信你的信念。

3.《写给大家的西方美术史》

读书这件事就像吃饭,需要合理的搭配,既然已经读了梵高的生活,顺势而为,便又翻了翻这本《写给大家的西方美术史》。读这类书,对于一个从小上美术课只会画太阳和草地的人来说,其实是有点高攀不起的。我也时常附庸风雅跑到美术馆去看个画展,起初我只会说:这幅画画得像真格儿得一样,就像照相照下来的。渐渐地,我也会说上一句:这幅画让我欲哭无泪。

4.《中国诗学》

梧桐为什么是寂寞的?

在没有读此书之前,想要知道这个问题的答案,我大概首先会百度一下,然后再知乎一番。我也的确这样做了,结果如下:百度上,还真有人问过和我一样的问题:为什么提到梧桐,会有寂寞二字?贴吧里有人回答:因为凤凰非梧桐不栖,而凤凰又很少,所以梧桐是寂寞的;知乎上,没人关心梧桐寂寞与否,我的提问石沉大海。

看看黄永武老师是如何回答这个问题的吧。在《中国诗学》这本书里,黄永武老师写到:种了梧桐,可以伐作琴瑟,所以梧桐长成了要等待出色的匠人来眷顾,制成琴瑟;然后,等待知音的高手来赏识,这样的良缘嘉会,什么时候能凑巧齐备呢?对于梧桐来说,等待凤凰的决心,可以操之在我,但凤凰来不来,却操之在天。修炼自己成为”五音谐和“,或许可以操之在我,但鲁班匠人要不要斲(zhuo)削?伯牙、师旷等音乐大师要不要试弹,却操之在别人。世上的人,总想把操之于天的部分,争之在我;而把可以操之在我的部分,反任之于天,那么,便会怨上天不赋以奇材,怨自己不遇功名富贵了……世上也许根本没有凤凰,没有钟子期,所以梧桐就注定一生是孤寂落寞的命运了。

在赶时髦般读一读辛波斯卡,或在微信上转一转”穿过大半个中国去睡你“这类句子外,不妨钻一钻故纸堆,读一读永不过时的《中国诗学》。

或许,这便是”诗意的栖居“吧。

5.《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

哲学类书籍不可不读,不可只读一时。

疯子尼采所著本书,在打算读本书之前,我甚至连书名都念不顺溜,骄傲的尼采将自己的这本书列为“第五福音”,排在《新约》中《马太福音》、《马可福音》、《路加福音》、《约翰福音》之后,据说当年德国士兵走上战场前,人手一本。

我有种预感:这本书会很难啃。

果不其然,在11月,这本难啃的书成了最好的催眠剂,每晚读上一页,马上因为累死了太多的脑细胞而昏昏欲睡。

6.《德语课》

我觉得,每一本书,都会有那么1-2句话,值得摘抄下来。这句话有时候是这本书的”书眼“——即全书的核心精髓,想到这本书便会想到这句话,想到这句话便会想到这本书,比如那句著名的”围城说“,还有那句“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有时候,值得摘抄下来的这1-2句话,跟书眼无关,甚至跟全书的内容也没什么关系,之所以要摘抄,仅仅是因为,他们在某一瞬间,恰好击中了你。

”吃东西可以使时间有条不紊地过去“——送给吃货们

”他孑然一身,没有爱,在那个没有稳定价值的时代里“——送给精神孤独者

这篇小说写的故事是:如何理解语言,如何执行语言带来的命令。

德语课上,老师布置的作业题目是:尽职的快乐。小男孩儿通过回忆自己的父亲,向我们展示了一幅与众不同的”尽职的快乐“。在绘画被禁止的年代,小男孩儿的父亲,一个乡村警察,收到来自柏林的命令:严禁画家作画。这位乡村警察在某次差点溺水挂掉的时候,画家是他的救命恩人。所以,当看到乡村警察负责将这纸命令送达画家并负责监督执行的时候,我们以为他终于找到了一次报恩的机会,最起码,他可以说:恩人,你得小心点了,时局或许对你不利。然而,他只是对画家说,你知道的,这是柏林的命令。

我们以为乡村警察应该懂得如何对待画家与禁令,应该知道如何在恩人画家与柏林禁令之间,找寻到最佳黄金处理点。他的确找到了,他的方法便是告诉画家:你知道的,这是柏林的命令。在这条命令的要求下,乡村警察严于律己,执着的遵守着、贯彻着“严禁画画”的命令,起初是防止画家画画,然后是及时阻止画家画画,慢慢的又演变成搜查画室,翻出作品,直至演变成找到幸存的作品,统统烧掉。人们对警察说:你所做的,已经超越了柏林的命令。警察说:我只知道,柏林不允许他画画,我只是在尽忠职守……

7.《幸福与教育》

发现这本书很是偶然。

去书店买书,在教辅类书架旁边,摆着”教育理论“书籍,顺便瞅了两眼,便发现了这本书。忽然觉得,这便是实体书店必须存在的价值。在电商横行的时代,上网买书,你遵循的路径是什么?或者是别人的推荐,或者是从排行榜下手,看看最近在流行什么,但你极少有机会去亲自发现一本好书。唯独在实体书店,你才会真正拥有”发现一本好书“的乐趣与小小惊喜。

在读这本书的期间,发生了一件可能每年都会有的新闻:一个15岁的孩子猝死在课堂上。新闻里说,孩子头天晚上12点多才睡,第二天早上6:30爬起来上学,孩子的爸爸伤痛欲绝:孩子,你在天堂里好好睡一觉吧。关于怎样教育孩子这件事儿,每个家长都有一套独特的理论,也有一种与生俱来的“我的孩子我愿意怎么教就怎么教”的霸道自信。

在《幸福与教育》的作者内尔诺丁斯看来,教育的核心目的是使人获得幸福,所有的教学活动,都应该围绕这一核心目标展开。她说,如果当下你正在做的事情,并不让你有幸福感,那么又何必苦苦坚持呢?看到作者这样写,我忍不住想起另一个著名的诡异逻辑句子:如果现在你不吃苦,将来怎么可能获得幸福?!

人啊,总是这样在矛盾中纠结着,最终将所有纠结转化为一道道抬头纹,带进棺材里,拉倒。

8.《爱达或爱欲》

如果你喜欢《洛丽塔》,又怎么肯错过《爱达与爱欲》?这两本书应当算是言情小说的鼻祖啦!甩韩剧几条大街啊!还记得当年读《洛丽塔》时年少轻狂,只翻了几页便不耐烦的对身边文学博士同事抱怨:你推荐的这个什么纳博科夫是个什么人物啊,这本书简直没法看,无法入读,太啰嗦了,我都翻了7、8页了都不知道他想要说什么!那位文学博士语速缓慢的耐心解释道:纳博科夫嘛,他可是文学大拿,老衲的书,你只需耐心读下去就好了。

后来那本书我一不小心读完了,心中怅然若失:怎么?这就结束了?我还没读够呐!

读《爱达或爱欲》也是一样的感受。吸引人的不仅仅是故事,而是老头子纳博科夫那修炼成精的语言。所以,南京师范大学教授韦清琦这样形容自己的翻译心路历程:“就像一个欲罢不能的妇人,跌撞着跟在这个老头子后面,穿越了无数非人的陌路、幽洞与深井,咬牙切齿了无数遍我恨透了这个自大狂之后,临了,还是叹道,我仍是爱他的……”

在知乎上提问:如何正确理解并评价纳博科夫的《爱达或爱欲》?

没人回答。

11月做了一个跟读书有关的梦。梦里面,我一如既往的坐地铁,准备下车的时候,旁边的老太太对我说:我一看你这发型,就知道你是打算去书店买书去的。梦醒的时候我一直在琢磨:老太太是怎么得出这个结论的呢?

不过到年底了,各种书评榜单又纷至沓来,这会儿想要捂紧钱袋子,不是件容易的事儿。听说囤书是种病,而且非常不好治。

(0)

相关推荐

  • 男人热衷扮女警竟蒙混数月:到底如何辨认警察

    柏林什么奇事怪事都有!柏林一个男人乔装打扮成女警混入警察队伍参与执法,几个月都没有被发现! 这个男人出生姓名为Öemer,17岁时对一位男士有严重的暴力行为,于2014年因性侵罪被判处3年零3个月的少 ...

  • 在天才和疯子之间徘徊的苦命人,回顾文森特·梵高短暂的一生

    文/烈炎狂狮 梵高荷兰印象派画家,喜欢梵高作品,源于他天马行空的想象力. 梵高的作品中充满的悲悯情怀和苦难意识.梵高对农民,对田野生活,对乡村田野风光有着很高的热情,他喜爱农民,尤其是<向日葵& ...

  • [敝帚自珍]关于自画像

    自画像         2016            段守虹 人这种动物可能是这个世界上唯一能够描绘自己的生物了. 例如说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这里没有单指自己的意思.最最庆幸的是人的灵机中有粉饰自己 ...

  • 不能反哺,也别反咬—2月读书流水账

    在读书这件事儿上,2月份显得很尴尬,赶上春节这件大事儿,一切都围绕着过年.吃饭.走亲戚展开,回乡过年,捧一本书这个动作,就非常不入乡随俗了,远不如打麻将散财让旁人愉悦.所以,整个2月份就这么荒料掉了, ...

  • 月读│2月读书流水账

    2月开工上班,读书这件事情,被认真提上日程.且从今年开始,计划将每一本认真读完的书,转送给同样喜欢此书的朋友.做这件事情,我是有私心的,因为我实在不忍心一本书被看完之后,或是束之高阁,或是被放进纸箱子 ...

  • 2019年11月读书笔记

    每月精读一本书,这个月阅读的是陈经先生所著<陈经说:中国的官办经济>,这本书对当前政治,经济等问题有系统的观点,对中国经济的历史发展和展望有其独特的视角. 一本书的价值,不在于它提供了多少 ...

  • 2016年11月读书及观影笔记

    2016年11月读书及观影笔记 司马狂/文 11月读书:<爆品战略> 作    者:金错刀  一个专业从事商业研究的培训者.作者,担任过很多品牌的顾问,著有<微革命>.< ...

  • 2017年11月读书及观影笔记

    2017年11月读书及观影笔记 司马狂/文 11月读书:<人类简史:从动物到上帝> 作    者:尤瓦尔·赫拉利  1976年出生的犹太籍新锐历史学家,牛津大学历史学博士,现为耶路撒冷希伯 ...

  • 2018年11月读书及观影笔记

    2018年11月读书及观影笔记 司马狂/文 11月读书:<销售江湖纪事>纵横.通关 作    者:崔建中 一个真正的销售出身的人 图书类型:商战小说 个人点评:这是一个系列的两本书,< ...

  • 2019年11月读书及观影笔记

    2019年11月读书及观影笔记 司马狂/文 11月读书:<七侯笔录> 作    者:马伯庸 图书类型:奇幻小说 个人点评:这本小说,是马亲王多年前的作品,这次是填坑把整个故事全部讲完.说实 ...

  • 2020年11月读书及观影笔记

    2020年11月读书及观影笔记 司马狂/文 11月读书:<夜闻录> 作    者:高楼大厦 图书类型:小说 个人点评:这部小说,塑造的是一个与众不同的瞎子的形象,而由瞎子引起的是鬼市的那些 ...

  • 我们一起读书——2017年11月读书笔记(2)

    行至目前,时间极为宝贵,读书笔记恐怕无法做到全面地侧记了,仅整理可归纳为理论层面的所得,其它视情点到为止. 1  关于读书 除了社会意义,除了人情世故,除了人物刻画,<西游记>牵涉到的其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