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血病中医辩证

白血病中医辩证:

中医治疗

(一)辨证分型治疗

辨证论治白血病,主要有4个途径:①解毒抗癌:根据本病的病因为邪毒,性质属恶性肿瘤的认识,可有选择性地使用解毒抗癌的中草药。②活血化瘀:瘀血是本病的主要病理变化,也有瘀血的临床表现,故应进行活血化瘀治疗。与解毒抗癌结合,主要用于诱导缓解。③益气补血:气血两虚是本病的常见症状,故须益气补血。④滋阴助阳:阴虚或阳虚,亦为本病的常见症状,故宜滋阴助阳。以上四法,根据病程的阶段和症状表现的不同,按病辨证用药,既可联合使用,也可单独使用。攻邪常以解毒抗癌、活血化瘀为主,扶正常以益气补血、滋阴助阳为主,此四者是治疗本病的主要法则,其他多是因兼症而用药。

白血病在治疗上要注意邪与正的消长,辨病与辨证的结合。早期病人虚象不显,应以祛邪为主,佐以扶正;缓解期病人虚象明显,应以扶正为主,祛邪为辅;恶化期病人邪实正虚,宜祛邪扶正并重。

祛邪用活血化瘀法和清热解毒法。活血化瘀法用于有瘀血表现者,可与清热解毒(抗癌)药物结合使用,常用中药有红花、桃仁、当归、丹参、赤芍、川芎、鸡血藤、没药、乳香、卫矛、三棱、莪术等。清热解毒常用于诱导缓解期,常用中药有山慈菇、半边莲、山豆根、黄药子、半枝莲、白花蛇舌草、三尖杉、莪术、青黛、墓头回、龙葵、野百合碱、喜树碱、重楼、蜈蚣、黄芩、黄连、砒石、金银花、连翘、地丁、紫草、丹皮、忍冬藤等。扶正是指补气养血,调理阴阳等,常用于巩固或维持缓解阶段,补气药可用人参、党参、白术、黄精、甘草、黄芪等;补血药可用当归、丹参、阿胶、地黄、紫河车等;补阳主要是补脾肾之阳,常用中药有补骨脂、巴戟天、菟丝子、淫羊藿、仙茅、附子、肉桂、干姜等;补阴主要是补肝肾之阴,常用中药有玄参、地黄、枸杞子、山萸肉、首乌、天冬、麦冬、女贞子、鳖甲、龟甲、旱莲草、桑椹子等。

至于辨病与辨证结合,辨病是反映有针对性地选用一些目前比较肯定的有抗癌作用的中草药,证是指根据病情之临床表现,按理法方药进行辨证施治。临床上比较常见的证型如下。

1.肝火痰热型

证候:肝脾和淋巴结肿大,发热不为汗解,出血不重,头痛头昏,胸骨叩痛,骨节疼痛,口苦咽痛,小便溲赤,大便秘结,起病急骤,舌红,苔黄厚或黄腻,脉弦滑数。

治法:清肝泄火,化痰散结。

方药:当归龙荟丸加减。药用当归、芦荟各6g,夏枯草、昆布、海藻各20g,制半夏、川贝母、黄连、黄芩、龙胆草、青黛、紫草各10g,半枝莲、白花蛇舌草各30g,三七粉8g(冲服)。

2.毒热炽盛型

证候:起病急骤,壮热口渴,渴喜冷饮,发热不为汗解,鼻口衄血,尿血,便血,皮下瘀血,胸骨叩痛,咽喉肿痛,口舌糜烂,小便溲赤,大便干结,舌张苔黄,脉洪大、弦滑而数。

治法:清热解毒,清营凉血。

方药:犀角地黄汤、清营汤、清瘟败毒饮化裁。药用水牛用30~50g,生地、玄参、麦冬各10g,生石膏40g,丹皮、桅子、黄连各9g,金银花、连翘、白花蛇舌草、青黛、半枝莲各30g,丹参15g。

3.瘀血停滞型

证候:周身骨痛,肝脾肿大,胸腹胀痛,皮下瘀斑,鼻口衄血,尿血便血,舌质紫黯,边尖可有瘀斑,舌苔黄腻或白腻,脉弦数。

治法:活血通络,化瘀消斑。

方药:桃红四物汤加味。药用:桃仁、红花各9g,没药、乳香、三棱、莪术、血蝎各6g,当归、赤芍、生地、川芎、丹参、香附、鸡血藤各10g。

4.瘀血结聚型

证候:肝脾肿大尤以脾大为著,伴有胸胁痞闷或痛不可耐,面色晦黯无泽,肌肤瘀斑,时有黑便,舌体色紫或有瘀斑,脉涩或弦数。

治法:活血破瘀,消积散结。

方药:膈下逐瘀汤加减。药用:红花、当归、桃仁、五灵脂、千金子、川芎、三棱、元胡、莪术、赤芍各10g,牡蛎30g,鳖甲、鸡血藤、青黛、丹参各12g。

另外,气血双虚者加党参、黄芪、白术、熟地;饮食不佳者,加草果、砂仁、鸡内金。

5.阴虚血热型

证候:低热不退或午后潮热,五心烦热,颊部潮红,遗精盗汗,耳鸣眩晕,心悸气短,消瘦乏力,腰膝酸软,鼻齿衄血,肌肤发斑,舌红少苔或无苔,脉细数或虚大。

治法:养阴清热,凉血止血。

方药:玉女煎、青蒿鳖甲汤化裁。药用:生石膏15g,知母、生地、银紫胡、丹皮、胡黄连、白芍、地骨皮、太子参、石斛、玄参各10g,青蒿、鳖甲各12g。

另外,合并感染者加金银花、大青叶、板蓝根、连翘;盗汗不止者加浮小麦、煅龙牡;出血者加侧柏炭、龟甲胶、阿胶、三七、白及;脾大者加三棱、桃仁、莪术、红花、牡蛎、龟甲;便秘者加瓜蒌仁或番泻叶代茶饮;淋巴结肿大者加夏枯草、昆布、海藻、半夏、海蛤壳。

6.气血双虚

证候:面色萎黄,气弱懒言,心悸气短,动则成甚,四末不温,常自出汗,唇舌色淡,舌体胖大、周边有齿痕,舌苔薄白,脉沉弱或细数。

治法:补气养血,益气健脾。

方药:八珍汤加味。药用:人参、当归、熟地、白术、白芍、茯苓、黄芪、菟丝子各10g,补骨脂、仙灵脾、首乌、黄精各12g。

另外,自汗不止者加浮小麦、五味子、煅龙牡;腹泻不止者加诃子、山药、赤石脂。

7.脾肾阳虚

证候:面色苍白,畏寒肢冷,气弱懒言,少食纳呆,脘腹胀满,大便溏薄,舌淡苔白,脉沉弱无力。

治法:温阳补肾,健脾益气

方药:四君子汤、右归饮化裁。药用:人参、茯苓、白术、黄芪、山萸肉、熟地各10g,山药、枸杞子各15g,仙茅、丹参、首乌、巴戟天各12g。

8.肝肾阴虚

证候:腰膝酸软,耳鸣目眩,五心烦热,胁下隐痛,潮热盗汗,出血不甚,舌淡红无津少苔,脉细数。

治法:滋阴补肝。

方药:六味地黄丸、一贯煎化裁。药用:生地、熟地、丹皮、沙参、麦冬、山萸肉、当归、丹参、白芍、首乌、玄参、五味子各10g,旱莲草、女贞子各15g。

总之,急性白血病多见毒热炽盛、瘀血停滞、肝火痰热等证型;慢性白血病多见阴虚血热、气血双虚、瘀血结聚等证型;慢性白血病发病时也可表现为毒热炽盛或肝火痰热;而急性和慢性白血病中者均可见到肝肾阴虚、脾肾阳虚、气血双虚等。

白血病常发生感染、出血、发热、贫血、口腔溃疡、脑膜白血病以及化疗引起的骨髓抑制或消化反应等,正确处理这些并发症对于治疗本病也很重要。

(0)

相关推荐

  • 【悟道了玄医道传承:不寐 失眠】

    不寐 不寐,亦称失眠,是因情志.饮食.禀赋体虚而致心胆脾肾阴阳失调,气血失和,以经常不能获得正常睡眠为特征的一种病证.西医学中的失眠症及神经衰弱症.更年期综合征等患者出现不寐时,可参照本病辨证论治.诊 ...

  • 中药学——活血调经药

    中药学——活血调经药

  • 颜德馨龟甲化瘀汤的配方组成、作用与功效、经验

    [配方组成]龟板15克,鳖甲15克,牡蛎15克,黄芪15 克,丹参15克,生地黄15克,莪术12克,三棱12克,太 子参12克,赤芍12克,红花9克,仙茅9克,白术9克, 人参鳖甲丸9克. [作用与功 ...

  • 活血化瘀的用药窍门

    小编导读 血液运行周身,循环不息,才能发挥其"濡养五脏,洒陈六腑"的正常生理功能.若血流不畅或局部血液阻滞,即可出现"血瘀"的病证,这时候便要用到活血化瘀法来解 ...

  • 关于#失眠 最全中医辩证来了!视频有点长,但都是真知识!#失眠播报 #失眠了

    关于#失眠 最全中医辩证来了!视频有点长,但都是真知识!#失眠播报 #失眠了

  • 鼻衄中医辩证论治 第二千六百三十九期

    鼻衄,又称鼻出血,以鼻窍中出血为特征,引起鼻衄的原因很复杂,很多疾病均可出现鼻衄.鼻衄严重者可导致严重后果,如出血过多,就会出现贫血.虚脱,甚至死亡. 西医称本病为鼻出血,认为多与全身性疾病如急性传染 ...

  • 特发性震颤中医辩证,焦三仙的作用

    每日一句:人生本来就是一场即兴演出,没有做不成的梦,只有不早醒的人. 特发性震颤属于功能性疾病,身体没有器质性的病变,仪器检查不出任何病因,只能通过症状诊断,因此西医没有好的治疗方法. 特发性震颤在特 ...

  • 特发性震颤中医辩证,常用药有哪些?起到什么作用?

    每日一句:每天给自己一个希望,试着不为明天而烦恼,不为昨天而叹息,只为今天更美好. 中医学认为特发性震颤的发病主要累及肝.肾.筋脉,肝肾阴虚是发病最根本的病理基础,也是形成风.火.痰.淤疾病之标的根源 ...

  • 舌苔黄腻的中医辩证治疗

    老师,这是你上次药方,第一付药吃了,感觉有点效果,但二三付吃了就没什么效果,好像有的耐药性,第二付吃了两次,两次都腹泄了,流了两次鼻血,可能是熬得药比较少,药性好,老师我这个到底是寒湿,湿热,痰湿,早 ...

  • 胃病、肝病、阳痿早泄的中医辩证用药心得

    胃病中医用药 辩证准确方可下药 1,枳实 胃痛或胁痛属气滞者,单独此一味就可以获效,我感觉它是行气药里效果最明显的.本人几年前患胃痛,开始只是偶发,后来曾持续性,先以郁金,厚朴等效果不显,最后以枳实1 ...

  • 特发性震颤中医辩证,整体治疗,循序渐进是关键

    特发性震颤在特定情况下出现手抖,在紧张,拿东西,疲劳饥饿,注意力集中,写字,人多场合时手抖加重,特发性震颤属于少发病,一般西医采用控制心率类的药物治疗,比如心得安,阿尔玛尔,暂时缓解手抖,依赖性强,副 ...

  • 颅内肿瘤的中医辩证治疗

    颅内肿瘤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大类,其中原发性占所有恶性肿瘤的百分之二,可发生于脑组织,脑膜,颅神经,垂体,血管和殘余胚胎组织等.颅内肿瘤可发生于任何年龄. 由于组织发生及病理特征不同,颅内肿瘤的良恶 ...

  • 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辩证对应治疗良方慢性...

    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辩证对应治疗良方 慢性萎缩性胃炎是消化系统常见疾病,是慢性胃炎的一种类型.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消化系统疾病专业委员会于1989年在南昌制定了<慢性胃炎中西医结合诊断辨证和疗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