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的一生
〓 第 1443 期 〓
文|巩凤军 编辑|王成海
他出生于清末年间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苦和累基本上贯穿于他的一生。为了生活,为了家,为了儿女多少苦他都能吃,多少累他都能受。他情愿像蜡烛燃尽自己,照亮儿女;情愿像春蚕到了生命的最后,也要为儿女献出仅存的一份爱。
他从小就立志要做一名有知识,有学问,有智慧之人,他渴望求知,看见别人家的孩子上学堂,读私塾羡慕极了,他多想多希望也能和他们一样能够读书学习,学知识长本领,将来也许能够改变一下自己贫穷的命运,然而家境贫寒,一贫如洗的他知道,读书乃是富人家子弟的事 ,对自己来说那只是个可望而不可即的遥远的梦想而已。残酷的现实让他的希望像泡沫一样迅速破灭了。
这个不公的世道令他那颗幼小灵感到了不安和困惑,他很心寒,也很失望。但他人穷志不穷,他不信也不甘心这辈子就因穷而做一个“睁眼瞎”(文盲),天资聪慧,勤奋好学,自强不息的他在为富人放牛之余,硬是靠旁听自学识得了大量的字,但因未经过正规学堂的学习和练习,所以只能认不能写。后来的他能够熟读大量的古典小说和现代文学作品,讲起四大名著是津津乐道,熟如囊中取物。尤其是对三国演义更是情有独钟,熟读深思,烂熟于胸,简直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那当时他已然是村里少有的文化人和故事王,村里人都爱听他读古典小说和讲历史英雄人物的故事,无论是在田间地头,还是在村民们的喜事宴席间,大家都要求他给讲上一段,这慢慢的也就成为了村民们饭后茶余之乐趣。
他从小给地主放牛挨打受骂,长大又被抓了壮丁,好不容易冒死逃出,可那年又开始闹饥荒,无奈只能携家人逃荒。从山东逃荒过来,几经周折,最后驻足于内蒙库伦一隅,并在此安家落户,娶妻抱子。全家人仅靠其一人给地主打工过活,过着缺吃少穿,饥寒交迫,寄人篱下的苦日子。直至1949年,生活终于有了转机,共产党领导人民翻身得解放,人民当家做了主人,打土豪分田地,人人有其田,家家有田种,人民生活水平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此,意味着他将告别过去的苦日子,他坚信,有毛主席和共产党的坚强领导,劳苦大众被奴役的旧社会将一去不复返,他终于盼来了阳光明媚,苦尽甘来的新生活。
有人说,父爱如山,比山还伟岸。这种比喻放在他身上没有丝毫的夸张。解放后,他因碍于生产资源的匮乏,人口多,又老的老小的小等种种原因,还是难以养家糊口,故为了换取粮食保全一家老小吃饱肚子不挨饿,不顾生命危险,1950年替人参加抗美援朝供给救援队。抬担架救伤员,穿梭于枪林弹雨之中,每天都要面临着生与死的考验,他看见一个又一个的战友倒下去再也没能站起来,他却无能为力,只能为他们的牺牲感到痛心和惋惜。这一幕幕的惨烈场景,这血淋淋的残酷的战争并没有吓倒他,他不但没有胆怯,没有退却,反而更加激发了他勇敢地战斗下去的勇气和斗志,他要顽强地继续战斗,直至这场保家卫国战争取得最后的胜利。
春去春又回,花谢花又开。久违故土的他,常常遥望着家乡的方向,心潮起伏,浮想联翩。他心想这可恶的战争也不知何时才能结束;不知何时,还能否回家与家人团聚;也不知家人现在怎么样,是否都安好;夏天的连雨天房子漏没漏;冬天生火取暖做饭的烧柴备足否;粮食够否……
都说鸿雁能传家书,是人类的友好信使,他望了望天空,他幻想着如果有可能的话,也希望让它们传来家书一封该有多好啊,也好得知一下家里的消息,可这战火连天,生灵涂炭,天空中连只麻雀都不见,更别说那些有灵性的鸟儿了。想到此,他自劝自慰道 ,嗨!还是不去想了,想也没用,只要能活着就好,一切都等战争结束了再说,相信一切都会好起来的,胜利的那一天终会到来的。
1953年,抗美援朝战争终于如愿以偿了,一场旷世之战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胜利。福大命大的他幸运地躲过了子弹,避开了炸弹,安然无恙的随志愿军凯旋,荣归故里。他看到时刻惦记的老人和孩子们,在妻子尽心竭力的照料下都平安健康的样子,欣慰极了,兴奋极了,尤其使他高兴的是他从聪明健康,活泼可爱,朝气蓬勃的儿女们身上似乎看到了充满希望的明天。于是乎,他触景生情,心中萌生一种美好的想法,他开始精心策划着美好的未来,编织着美丽的梦想。他要有个富足的生活;他要多子多孙求多福;他要儿女们都有个美好的前程,将来都能成为社会有用之人,成为国家栋梁之才。这就是他,一位平凡而伟大的父亲之梦想。
这坎坷的人生经历,尤其是经过战争的洗礼,使他的内心变得更加豁达,成熟,自信,强大。他更加热爱生活,热爱家人。他并不伟岸的身躯内蕴藏着强大的能量,他经营有道,治家有方,从朝鲜战场回来后没几年家里生活大变样,使家人过上了丰衣足食的生活。有牛有车(牛车)有房子了,他带领家人在种地之余,还种下了二三十亩地的杨树(后来儿女们成家建房时都有受益)。他为了儿女不惧任何艰难困苦,他含辛茹苦地养育着九子女(八男一女),并使他(她)们都成人成才,均学有所成,并都帮助成了家,诚然不易。为了儿女即便吃了千般苦,受了万般累,他也心甘情愿,无怨无悔。
他渐渐的老了,他那饱经风霜的脸上刻满了岁月留下的皱纹,斑白的头发和花白的胡子诉说着岁月的无情。他虽然显现了许多老年人的特征,如耳聋了,眼花了,背驼了等,但他依然精神炯烁,头脑清晰,思维敏锐,记忆清楚。他已然是位风风雨雨的走过了七十多个年头的老人了,步入古稀之年的他看着自己的儿女们一个个的都已出人头地,有当军官的,有当企事业单位领导的,有当村干部的,有当教师的(有五名教师),还有商人,他感到了非常的欣慰和自豪,他觉得这辈子所有的辛苦和付出没有白费,一切都值了,一切都圆满了。
那年他83岁,一向健康乐观的他毫无先兆,一觉未醒,悄然离去。他没有痛苦,没有遗憾,没有拖累子女,平静的,安详的,放心的走了。
他虽然不曾是战功赫赫,胸前挂满了勋章的大功臣;也不是地位显赫,飞黄腾达的达官贵族;更不是腰缠万贯,堆金积玉的富室大家。他就是一个平凡的人,是个普通的农民,但他有着一颗金子般的超乎寻常的爱心和善良质朴,勤劳勇敢的高贵品质及坚韧不拔,不屈不挠钢铁意志,这是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是任何名贵和财富都不能置换和相媲美的无价之宝。
他爱家如己,爱子如命,他用自己的光和热给予了儿女们温暖,照亮了儿女们前行的道路。他的一生就是为家为儿女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一生。
他就是我最尊敬之人,是我最亲最爱之人,是给了我生命和光明前程之人,是我心目中最伟大的父亲。
喜欢本文就在最后右下角点个“在看”让更多朋友看到!
平台精选官场小说阅读区,点开即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