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太阳寒水”的思考,明清医学不可学也!

太阳寒水、太阴湿土、少阳相火、少阴君火、阳明燥金、厥阴风木,这六个论断非常出名,在中医基础的课程中多次提到。对于一般的学者来说,背下来应付考试而已,不仅如此还有许多的人前赴后继的支持宣扬这个论断,用上这个晦涩的论断显然能够提升自己的“档次”,尽管他们牵强附会的解释之后以为自己解释清楚了,但我还是不甘于背诵和推崇一些没有道理的内容,仔细思考了一番。

一般的人提及太阳寒水,有两种解释思路,一种为太阳就是寒水,一种则是太阳造成了寒水。著名中医刘力红老师的解释就属于后者。

刘力红老师在《思考中医》中用了两方面的知识解释,一个是八卦(当前易医派主张这样解释),一个是大气雨水形成的过程。用这两种方式解释太阳寒水,结果理论上是拔高了,但读者更加似懂非懂,还是不知道。最多只是知道太阳有了是太阳,寒水因有水气蒸腾升高后变寒了,绕了一大圈知道了它两能够勉强发生关系,但太阳如何就寒水仍然一头雾水。我敬重刘老师的学识,但书里对太阳寒水的解释着实牵强了些,类似于说,太阳使水蒸腾了水升到天上就变寒了,所以就有了寒水,也就是说太阳是水变寒的动力!

倪海厦在讲伤寒论太阳病时提及了,'正常人体表皮肤是冷的',他还说,'之所以有这层寒水是将人体和外界形成隔绝层保护人体'。换句话说,如果是燥热那就是病态了。有没有起到隔绝作用其实未可知,隔绝了什么也未可知。皮肤的结构天然就是体外与体内环境的边界,是身体的城墙(城门是毛孔)。即使知道了这些我们还是不明白太阳为什么寒水?

我们发现皮肤总是'冰凉'的,现代中医解释为太阳寒水。其实这个现象非常容易解释,万不必故弄玄虚,皮肤就是浸泡在空气中,最高温也就是空气温度,再加上蒸发的作用,有可能还要略低,尤其相对于触摸者的手温会有种冰凉和吸热的感觉,感觉上温度也许更低。

我们逆向思考一下,为何体表冷的状态是正常,为何不是热的状态。我们可以想见,如果是高热的,那么则人体需要随时向外界大量散热,人体就是一个散热器,那么为了维持体表的高温,人体的能量消耗一定不小,可以理解为人的'待机'功耗太大。这恐怕不适合人的生存,大自然也许会把这样的人类淘汰吧。

从能量的角度来说,人体如果能设计成为或说进化成为一个类似保温箱(冰箱)的结构也许是较为理想的,也就是说在体表和身体内部中间有一层防止热量散失的结构,而且当人需要大量散热的时候还可以打开它,最大限度的向外排热。不过,这个听起来就很难实现。

如果,仅仅是类似保温箱防止热量外散,估计还是容易一些,比如脂肪层就能完成这样的工作(这与鸟类的羽绒,兽类的毛不是一回事)。那么,始终还是一个有重大缺陷的设计。如何处理呢?

其实,这个排热机制已经在人体实现了,那就是排汗。也就是前面我们思考过的'伤寒反发热'的时候讨论过的汗法。但凡有不正常的热,多余的热,身体都会试图应用汗法排出体外。

人如果能像鱼虾蟹一样终身低体温那待机功耗就更低啦,不过更低的体温可能意味着我们只能生活在水里,或者需要冬眠啦。这个对于我们人类来说,牺牲的自由也太多了!

话说回来,为何太阳就寒水了?谁提出来的啊?

清·黄元御的《四圣心源》云:'寒者,太阳水气之所化也。在天为寒,在地为水,在人为膀胱',古人真是智慧,很早就弄清楚了,蒸腾气化与寒之间有着必然的联系。难道是黄元御提出来的?

那么太阳水气就是具有太阳性质的水气?也就是说我们可以理解为受太阳之热而气化。那么,按照这一思路,我们可以做两个思路的理解:第一,太阳寒水就是由于太阳气化水蒸腾带走热量形成的寒,带走了热,“留”下了寒。第二,则是气化的气态水随着上升形成冷气团,这个冷气团为水气所化。但天上的冷气团实际为地气所化,《内经》云“地气上升为云,天气下降为雨”,那么这里通过上升而变寒的地气绝非我们所说的太阳之水气,充其量只能算作受了太阳之气而得热蒸腾而上的水气,而不是自身有太阳之特性的水气。

所以,一定让我选择一种,我更趋向于第一种理解,即太阳寒水应该是具有太阳属性之水气蒸腾气化而留下的寒,蒸腾时留下了寒,自然也就能寒冷体表之水,太阳之水,故而有了太阳寒水,有了体表的低温现象。

如果说,这个太阳寒水的观点是清朝才被提出来,我们万不必花费这么多的心思来刨根问底问清来由,充其量也就是一家之言。我还是要问,这个太阳寒水究竟是怎么来的,我们向上搜索,问问《黄帝内经》?

我们看《内经.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北方生寒,寒生水,水生咸,咸生肾,肾生骨髓,髓生肝,肾主耳。其在天为寒,在地为水。”

这里显然没有提到太阳寒水,说了寒水,但指的是肾,也就是少阴肾。所以寒水者当为少阴肾,而不是太阳膀胱。

我们再来看《内经.素问·天元纪大论》鬼臾区曰:“……少阴之上,热气主之;太阴之上,湿气主之;少阳之上,相火主之;阳明之上,燥气主之;太阳之上,寒气主之。所谓本也,是谓六元”。这六元倒是和文章开头提到的六个论断从数量上相合了(这里讲的六元就是我们熟悉的“五运六气”中的六气)。

这的提到了“太阳之上,寒气主之”,但这里有一系列的“之上”和“主之”,这里的“之上”和“主之”是什么意思呢?我们从这些并列的句子中来看,少阴是肾,热气主之,太阴是脾,湿气主之……太阳是膀胱,寒气主之。难道“太阳寒水”是出自这里?那么这里的“之上”如何解释, “之上”解释为它本身,显然这个解释方法太过勉强!即使这样解释,也只能看到“太阳寒气”,无法顺利过渡到“太阳寒水”,而且还是“太阳”为“寒气“主之。
          如果“之上”为它的表里相关的脏器,那么就出现了矛盾,因为阳明太阳少阳皆为表腑,它再也么有表了,最多就是与之相合的组织了没有脏器了。
        如果“之上”为它的统领者,那也是它的统领者被寒热湿燥火所主。
        或者,我们理解为“当令,上位”,也就是说当“太阳上位当令时,寒气所主”。

显然,从这里我们找不到太阳寒水,我们回过头来看看除了解释为“太阳是寒水”和“太阳造寒水”,我们是不是可以想想也许这个短语用其他意思更为贴切要义。比如,“太阳主寒水'或者“寒水主太阳”? 根据这条思路,温病学派也有人持太阳主寒水的解释,这里我不赘述。

但无论是那条解释,看客们应该都感觉理解起来费精费力,这和临床有很多联系吗?如何指导临床?说实在的还真看不出来!

既如此,我们还是不要学明清医学,为了理论而理论,掉进理论主意的漩涡中难以自拔了。也许也就是某个医学理论派杜撰出来,抑或缺失了上下文的理论,不去深究也罢!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