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能力强,并不见得就一定是好事!
工作能力强,并不见得就一定是好事!(体制内)
最近,我发现了一个颇有意思的现象。那就是体制内的很多中层管理者,并不是很在乎所谓的工作标准和质量(很多还都有守摊子、保底线的思想),只要能够稳起走就可以了,但是却非常在乎上级领导的一举一动,经常揣摩研究领导的思路和想法(在日常的交流中,涉及上级领导的内容占到了60%以上)。
后来,我秉持着“存在即合理”的想法,仔细分析了其中的缘由,发现这些所谓的中层领导真的都是聪明人,也都是“明白人”。毕竟在体制内工作,一个人(或单位)的工作成绩如何,归根结底还是要看领导的主观评价。领导若是喜欢你、认可你,那你所干的一切都是成绩;领导若是反感你、讨厌你,那不管你再努力再积极,都是瞎折腾。
说到这里,我们就不得不说一说个人的工作能力。一般情况下,一个人的工作能力肯定是越强越好,工作标准是越高越好。但是,大家有没有发现,在体制内工作,怀才不遇最多的也是那些工作能力比较强的;而且很多走上中层领导岗位的人,也不见得工作能力有多强,相反很多人的工作能力还非常一般。
其实,这其中存在着一个非常奇妙的心理因素。
那些工作能力比较强的人,干工作确实不错,不仅速度快,而且标准高,但是他们往往会把自己取得的成绩归功于自己的拼搏和奋斗,而不是归功于领导(忽视了体制工作的“游戏规则”)。我们都知道,人性是有弱点的,作为领导,哪个不想下属把其自身的成长进步归功于自己,对自己感恩戴德(领导给予的平台和机会,是干出工作成绩的先决条件)。
这种情况下,那些工作能力强的人的心理就和领导的心理发生了冲突,鉴于预期不一致,最终领导放弃了对那些工作能力强的人的培养,转而把资源和机会给了那些工作能力不是很强,但非常听招呼、守规矩、懂感恩的人。于是,就出现了“能力悖论”,工作能力强的人没能得到提拔和晋升,反而那些能力平平“会来事”的人却得到了提拔和重用。
古人常讲:“邦无道则隐,邦有道则现。”当你所处的环境或单位风气明显有问题的时候,千万不要把工作能力强当作是优势(这时候往往是掣肘),一定要紧跟形势的变化,及时调整自身的行为,随机应变,应时而动。千万不可只会闷起头干活,否则就会出现费了很大的心血和努力,却得不到肯定和重用,只能空叹时运不济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