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驹过隙,岁月荏苒,千帆过尽,往事随风,看着这些学生青春逼人的文字,既羡慕又嫉妒。羡慕他们如旷野之鸟,活力满满,间不容发,憧憬生活的样子;也嫉妒他们意气风发,神色坦夷,无所畏惧,走向生活的勇气。毕竟成熟带来的结果,虽可避免幼稚的伤害,却也错过了起始的勇气。
这些年轻人,做着自己年龄段该做的事,穿自己年龄段该穿的衣,写着自己年龄段该写的文字;将风景丢失在山水间,将点滴往事储存了下来,将爱恨怨恋诉诸于纸上,将喜怒哀乐渗透在笔端。他们笔下,有春天相识,夏天热络,秋天分手,冬天疗伤的故事;也有片言只语,皆是经历,万语千言,化为闲笔的感悟。他们深知,每个生命里出现的人,都有其原因与使命;每个生活中的偶然必然,都会成为青春路上的印痕。茨威格说:“那时候还太年轻,不知道所有命运赠送的礼物,早已在暗中标好了价格。”也许,给别人的礼物,还需要积攒;但给自己的礼物,就在这字里行间。相信穿行于乱花之中,他们的每一个拐弯,都是为了走到一条更好的路。
好吧,年轻不为梦想埋单,老来凭何话说当年?然后,推荐一下,鲜衣怒马少年时,字里道尽长安花!
《鲜衣怒马》栏目,专门推送学生优秀作品。
本栏目既接受个人投稿,也欢迎指导老师以班级或者学校为单位投稿,尤其欢迎带辅导老师点评的作品。
-------高丽君
小时候没事就爱在家里翻箱倒柜,经常翻出一些新奇的东西。譬如妈妈的茶晶手链,由十来颗纺锤形的水晶穿成,每颗水晶的两头分别引出十余条棱线,将表面整齐划一地分为数十个紧密的三角形剖面。数目众多的截面为光的反射提供了多元的选择,只要有灯在,总有那么一两个面能完美地捕获到灯光,闪烁的光芒幽邃璨烂,若再将它旋转,它便呈现万花筒般的光彩。几度让我不禁怀疑,是不是一千零一夜中隐藏洞穴的珠宝,历经沧海桑田,散落人间才来到我家了。再比如一条故意做旧过的项链,黄豆大的玛瑙浆果和春芽大小的小铁叶散布在交织如网的细铁链上,浆果红润将滴,逼真得诱人食欲,铁叶虽小却充分地伸展开来,似乎还在生长,打开抽屉看到这条项链,恍然间好像误入某个森林了。
给我印象最深的,莫过于一副珍珠耳环。圆润饱满的珍珠上,蒙着浅紫色的光晕,弥漫在乳白的表面上,显得格外神秘而纯洁,简直就是圣洁的象征。我还无数次把它用手别着比划在耳朵上,照着镜子仔细端详,想象自己带上耳环的模样,一边心里暗暗发誓,长大一定要扎耳洞,好戴上这对耳环。这个想法到现在也没有忘记,前段时间还在家里仔细搜寻过它,却哪里都找不到了。一次偶然的时机,我知道了珍珠之所以能形成,是由于沙砾进入了蚌壳,蚌壳无法将沙砾排除体外,无奈只能不断地分泌物质将其层层包裹,最后才形成晶莹的珍珠。最初听到这则科普时,我不禁愕然,随之而来的就是深深的失望:原来珍珠并不是纯净无暇的,它乳白细腻的质地下,最深处还隐藏着一颗粗糙黒褐的砂砾!从此以后,我看待珍珠的眼光发生的变化,每每看到珍珠时总能想到它中心的异垢,在心里挥之不去,对她的感情更是在欣赏中生出的许多惋惜。她表面隐隐浅浅的紫色光彩,更像是一位绝世而独立的佳人,衣着华服,却不小心被人知道华服底下竟穿着破烂的里衣时脸上泛起的羞愧的红晕。我曾无数次天真的想如果能在不破坏珍珠的情况下取出砂砾,或者不通过砂砾直接产生珍珠就好了。但我也清楚这并不可能,砂砾是因,珍珠是果,有着因果关系如此强烈的牵绊,它们注定是无法分开了。
从随处可见的沙尘到价值连城的珍珠,可能是过程过于奇妙,也可能是珍珠蚌坚持不懈裹挟的过程实在太艰辛,人们被珍珠的故事而感动,写下了不少篇章来歌颂珍珠化腐朽为神奇的经历,光是我看过的都数不过来。在这些故事里,砂砾往往寓意困境与挫折,而形成珍珠的过程自然便是克服重重困难的经历,最后便是呼吁我们不但要不畏困苦,更要感恩磨难,因为磨难成就辉煌。初读这些文字,我并不觉得有什么问题,反而觉得很有道理,自然而然地便接受了这些思想,甚至可能还在作文里引用并写下向珍珠学习的激昂文字。在想起来还觉得挺有趣:还从来没有经历过困境的我就已经知道要感恩挫折了。但即使我接受了思想的升华,我还是无法改变看待珍珠的眼光,深处的砂砾依然刺眼而令人惋惜,毕竟那么漂亮的珍珠中间有一颗丑陋的砂砾!后来一晃就是许多年。到了参加高考,临近查成绩的两天,寝食难安,到了当天,晚上十点出成绩,午饭吃过就几乎什么都做不了,只是心慌。在家里走走站站,想找点事做发现什么都做不下去,后来干脆专心坐着等时间过去,却又度秒如年,坐了半天时间崩溃地发现才过去几分钟,不得不又找点事情干。终于到了成绩出来的时候,我好像知道前方等待我的是什么,心里如有一根细绳吊起一块巨石,充斥胸腔,产生巨大的压迫和恐惧感。当我终于鼓起勇气去看分数时,小小的冰冷数字跟我目光相接的一刹那,一股冷流顺着视线逆流而上,注入了我的身体,一把小刀干脆利落地割断了胸腔里的绳索,巨石轰然坠落,沉闷地砸在心坎上,砸得我四分五裂后还继续把我拖入深渊。那是我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感受到绝望,我躺在床上,感觉看不到光,哪里都黑的很彻底。我感觉我没有路了,以后即使再走,也是没有目的的漫游,没有意义。我躺在床上,回想起以前从噩梦里醒来时的如释重负,那种乌云豁然散去的畅快,那种发现一切都只是梦的感恩。我从来没有那么热切地企盼过眼前的现实都是一场梦,甚至怀疑自己就在睡梦里,但是脑子里清醒的思考和身上清晰的触感甚至每一次呼吸的运动都无不提醒着我在现实。我不知道该怎么办,我不知道自己为什么是这个下场,我第一次感觉自己的未来如此扑朔迷离,我在一片茫然和深深的恐惧里睡着了。第二天,我好像知道起床要面对什么,不愿意醒来,又好像那个不愿意面对的现实只是另一个噩梦,只要把它睡过去它就真的只是一个梦,但有什么厌恶的东西不断拉扯着我把我唤醒,我只能在极度低迷下醒来面对这个死局。后来我复读一年,考上了更好的学校,甚至比我如果第一年正常发挥下的成绩可能还要好一点。进入大学之后,我偶尔会想,如果我当时考的不是差的难以接受,哪怕再高那么十多分,我说不定也不会有勇气去复读,也不会身处现在的校园,如果照这样想,我是否应该感谢自己的失常,让我有了更好的出路呢?然而自己的感情是无法欺骗自己的,每年总有那么几次,我会在噩梦中惊醒,梦里或是复读不顺利,或是高考前还没有复习完,最难受的莫过于回到第一次查分的晚上,重温最真实的绝望。这种梦一旦有一次,往往两三天才完全缓过来。像无风的天里笼罩黄黄的浓雾,厌烦而持久,只能慢慢等它散去;好像梅雨季节的雨水从死气沉沉的云里漏下,怎么漏也漏不完。我又想起了我对珍珠的惋惜,觉得这不好的回忆就像珍珠里的砂砾,哪怕它是希望的种子,是美好结果的起因,我依然喜欢不起来,也感恩不起来。昨天读林清玄先生的书时,看到一则叫苦瓜变甜的故事。说师父让弟子带着苦瓜去朝圣。遇到圣河,就用圣水浸泡它;遇到圣殿,就把它放到圣桌上朝拜供奉它。晚上师徒在吃饭时师父吃着苦瓜语重心长地说:“泡过这么多圣水,进过这么多圣殿,这苦瓜竟然没有变甜!”林清玄先生在书中感慨:“对待我们的生命与情爱也是这样的,时时准备受苦,不是期待苦瓜变甜,而是真正认识那苦的滋味,才是有智慧的态度。”读完文章,感到似有源头活水在涌动,又好像春风拂过,在心里泛起涟漪,无声无息地扩散出去,泛到了心中其他的角落,碰到了某块岩石,荡起了新的波浪。我突然想到:泡过圣水的苦瓜还是苦的,无论经历了怎样的变化,苦瓜的本质是不会变的。被珍珠包裹的砂砾还是砂砾,无论珍珠变得多么圆润饱满,哪怕美得感天动地,哪怕价格高昂价值连城,砂砾终究是砂砾,不会随着珍珠身价提高而有所不同。鉴别好的珍珠,看大小,看形状,看光泽,看颜色,还从来没听说过看里面的沙的。不可能把珍珠剖开取出砂砾,拿到拍卖宝石的地方去拍卖,说:“看!这是稀世珍珠的砂砾!”人们便争先恐后地出价。这样的场景想想就觉得滑稽。而单纯地感谢挫折与困境,不就相当于把珍珠里的砂砾单独取出,去赞叹,膜拜吗?与其被砂砾分散了精力,不如着眼于珍珠本身;与其对挫折念念不忘,不如多看看自己在泥泞里走下的路,把对困境的执念转化为肯定自己的力量,化为下次碰到挫折也要堂堂正正向前迈进的强大自信。当一个人终于走出迷境时,能在心中感叹:“我成就了一颗多么美丽的珍珠!”
杨婧菡,华北电力大学学生,爱好文学,希望通过不断写作发现生活细微中的美好。
顾问组成员
(排名不分先后)
王士敏 王友明 李东辉 蔡汉顺 李锡文 马明高 丁尚明 高丽君 周 海 张道德
责编团队
(排名不分先后)
荆淑敏 马明高 吴云峰 李锡文 李佩红 胡安同 蔄红伟 苏小桃 黎 乐 高丽君 赵 阳 袁明秀 邓贵环 周 海 李慧丽
坚持“尊重名家,不薄新人”的办刊理念。
感情求真,思想求深,角度求新,
视野求广,语言求美。
请支持如下稿件:人性之美、大爱情怀、乡愁、亲情友情爱情、生态情怀、性灵自然等。
合作纸媒:西岳评论散文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