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圈热点第1期
根际(rhizosphere)一词是德国农学家、植物生理学家Lorenz Hiltner于1904年提出的,指植物的根表以及受根系直接影响的土壤区域,他推测根系释放出一些化学物质使根际聚集了独特的微生物群体。据估算,植物将光合作用固定的碳的10-40%主要以有机碳(根系分泌物,如低分子有机酸)的形式释放到根际。根系分泌物连同根表粘质物、脱落的表皮细胞和根帽统称为根际沉积物(Rhizodeposits),这些物质吸引了大量生物(细菌、真菌、原生动物、病毒、线虫等)聚集在根际,它们交互作用,形成了复杂的根际食物网,对植物生长发育和应对环境胁迫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根际是土壤中各类物质进入植物的重要门户。根际物理、化学和生物过程对植物生长各阶段都有影响显著,但根际构成、过程和功能依然是未解之谜。科学家们已围绕这一热点黑箱,开展了大量创新性研究。LorMe实验室重点关注根际研究进展,从进化生态学角度探究根际各种生态关系和作用过程,通过优化根际管理为粮食高产、高效和安全生产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撑。
回顾历史
这一期,我们分享4篇1930-1949年 Nature杂志上关于根际的报道:
1)1930年5月17日,Nature的Societies and Academies专栏,提到了GeorgesTruffaut和V. Vladykov两位学者开展了小麦根际微生物区系研究,不过没有具体细节。Georges Truffaut and V. Vladykov: The microflora of the rhizosphere of wheat(1930, Nature 125, 765–767)
2) 1936年3月21日,NatureNews的Societies and Academies专栏,提到了学者A. A, Ibbazciv关于巴图姆红土根际微生物的研究。A.A.OBBAZCOV: Micro-organisms of the rhizosphere in the Batum redsoils. Nature 137, 506–508
3)1939年12月23日,West报道了高等植物根系分泌中维生素B1和维生素H对根际微生物的影响。一般认为根系分泌物是根际效应(相对土体,根际有更高的微生物种群数量)的主导因素,但是这一假说仍没有被证实,或者作用机制还没有充分阐明。在研究植物根系分泌物与土传病害关系中,探明植物生长过程中产生的微量的细菌生长影响因子是非常重要的,这些微量生长因子(维生素B1和维生素H)可能在决定根际微生物区系结构特征中发挥重要作用。Excretion of Thiamin and Biotin by the Rootsof Higher Plants. P. M. WEST. Nature 144,1050-1051 (23 December 1939) | doi:10.1038/1441050b0;1
4)1949年12月17日,在关于菌根的研讨会中有人指出,根际真菌的数量受根际环境的影响与菌根形成的趋势是反的,即菌根在根际数量高,真菌数量低。Mr. J. Warren Wilson pointed out that the abundance off ungi in the rhizosphere seems to be influenced in a somewhat opposite sense to mycorrhiza formation. J. L. HARLEY. Mycorrhiza. Nature 164, 1041-1042 (17 December 1949) | doi:10.1038/1641041a0;
-The End-
南京农业大学根际微生态实验室Lab of rhizosphere Micro-ecology
开展根际微生物生态和进化研究,致力于改善作物根际环境
立足本土需求,也努力面向和走向国际化
口号:竞争求发展,合作谋共赢
Competition & Cooperation
感谢您的关注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