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炉子看展——卖石头丢脸吗?
很多人觉得卖石头是件丢脸的事。于是就有了以下说法:
——我只买不卖!
——偶尔“让”一两颗!
——对眼了可以“交流”!
——卖石头像“卖儿子”,卖了很心痛!
——卖石头像“嫁女儿”,要嫁个好人家!
仔细分析,怕卖石头丢脸的,大约是这样的人群:
一、有充足的其他经济来源的企业家或大藏家,他们觉得石头仍处于原始股低价阶段,正是买进的大好时机。现在卖出,捡了芝麻,丢了西瓜,一个没有战略布局思想和远见的企业家、收藏家,一定会被被同层次的人看扁,丢不起这个人。
二、家境殷实的玩友。他们本来就是因为喜欢石头,拿些闲钱来玩票,在圈中很超然,是较纯粹的石友、玩友,觉得买石头是消费,是件很愉快的事情;卖石头是筹钱,是件丢人的事情;即使要卖,也要有被人“求着”的感觉,不仅面子好看,“里子”也实惠——“偶尔'让’一两颗”“对眼了'交流’”的,那是亏不了石头的。
三、爱石头又很缺钱、同时还想卖个好价钱的石友。这拨石友爱石如子女,到了“卖儿”“卖女”的境地,怎么看都是件悲催的事,即使用巨额资金来弥补心灵的剧痛,他们的内心仍然深深地觉得卖石头也是件很丢脸的事情。
石头如果被当做商品的时候,这些说法怎么听怎么觉得怪异;石头如果可以被创作成“赏石艺术品”,其艺术品价值的呈现似乎连萌芽期都没到。
实际上,不仅很多石头被创作成“赏石艺术品”,而且也在撞击高端收藏之门,进行高附加值成交的探索。而以此为生营的普通石商,比谁都想卖石头。
之前全国不少石展,都说是要“推动石文化发展石经济”,而文化研讨和交流往往流于形式,没有多少深邃的思想碰撞和理论成果。参展者因心理价位较高,展场成交也难以达到理想效果。
“一定要卖石头”,今年一月开展的温江石展以“卖石头”为核心内容,用朴素的思想推开了2019年的石展。
石展的“主办单位”是4个石友:白林、李茂林、徐青龙、张伟。参展和出席开幕式的是来自全国有单位和没单位的各地石友。程序简单,目的明确,把“卖不掉石头丢脸”作为检验这次展会成不成功的唯一标准。
“最难的是选石定价”,白林是4人中最能说会道的,他当过老师,赏石的小诗和鉴评文章都写得很好,他说,我们反反复复地和石友把“卖石头”的道理讲透:个个把价格订到天花板上去,鬼才来买。这次展会不仅要做到合理定价,明码标价,有些石头就算亏本也是赚来的。建立和买家的实际联系,才会不断有生意做。
“不托底,掉到地板价也不怕,就要真实成交”,李茂林和他的“石上拍卖”团队具体负责落实拍品制图、网上与现场拍卖,中石协画面石专委会联络安排北京保利的拍卖师到现场举棰。20件长江石,零底价起拍,拍到什么价就什么价,主办方几人不组织人托价,其中几块2万多元成交的,在店里就有客户出过3万元没卖;最后7.1万元成交的那块,两年前就有人出过10万元价。最后,20件拍品全部成交,实现了我们办这场展会“卖石头”的目标。
“要布好展很麻烦”,布展是徐青龙的一项工作,要布得有艺术性,石头要能看得清,每个石头的价格标牌要对的上。要达到的效果就是让看了能体会到石头的美,能上手去清晰鉴赏判断,价格有吸引力。这场展会200块参展石,成交约40块,算是蛮好的成绩。
“不论展厅还是地摊,都要尽量让石友卖货”,负责招商的张伟说,他说,我们都不好意去动员石友来摆摊,自愿来就好,我们尽量请买家来,来的嘉宾不仅在展厅买石头,都去地摊去逛了个遍,曹磊、袁中文等也在地摊摊上买了不少。
组织展销会能卖石头,光荣!
即使是纯以交流为目的艺术性赏石雅集或展会,卖石头也不丢脸——这是真金白银地体现出“赏石艺术”的艺术价值!
卖石头丢脸的有两种:
一种是水平臭,人参卖了萝卜价,真的很丢脸!
另一种是既贪心又水平臭,萝卜卖了人参价,乱了市场,得罪客户,一样是丢脸!
《宝藏》杂志
国家级赏石艺术传播平台
收藏于中国国家图书馆
展陈于南方航空公司全国机场贵宾室
收录入国家核心文化期刊数字网络、
中国知网、超星网、博看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