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是文化的状态

钟声悠扬,夜半到客船,为船中羁旅客接听,顿生惆怅;雁字南飞,以为旧相识,三杯两盏淡酒下肚,捕捉伤心。声似花粉,只对敏感者反应,雁字高过,只勾有心思者的苦闷。孤独是种状态,与人无法分享。人散后,一钩淡月天如水,大概是中年后才有的状态,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万事皆足,只欠烦恼,乃少年做作。
徐志摩是个好红火之人,顾影不单,却也无奈地说出了孤寂之语:“习惯,失眠,习惯寂静的夜,躺在床上望着天花板,想你淡蓝的衣衫。习惯,睡伴,习惯一个人在一个房间,抱着绒绒熊,独眠。习惯,吃咸,习惯伤口的那把盐,在我心里一点点蔓延。习惯,观天,习惯一个人坐在爱情的井里,念着关于你的诗篇。你走吧,我总要习惯一个人。”寂寞是感觉,孤独是状态,徐志摩大概属前者。苏东坡也是位身不单者,且始终被过分关注,不同的是,他能在孤独中不断提炼自为,深刻自我,较之《江城子》的“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西江月》的“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然北望”,富贵功名,门内沧桑事,荣枯得丧,隐痛不忍言,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新凉?
金农题《梅花》诗云:“东邻满座管弦闹,西舍终朝车马喧。只有老夫贪午睡,梅花开候不开门。”平生常抱岁寒心,寂寞感觉也。黄山谷《自赞》云:“似僧有发,似俗无尘。作梦中梦,见身外身。”周作人《五十自寿诗》云:“前世出家今在家,不将袍子换袈裟。街头终日听谈鬼,窗下通年学画蛇。老去无端玩骨董,闲来随分种胡麻。旁人若问其中意,且到寒斋吃苦茶。”半是儒家半释家,孤独状态也。寂寞也好,孤独也罢,皆平和安详,风趣俳谐,算是具有大智慧。
木心说:“来美国十一年半,我眼睁睁看了许多人跌下去——就是不肯牺牲世俗的虚荣心,和生活的实利心。既虚荣入骨,又实利成癖,算盘打得太精:高雅、低俗两不误,艺术、人生双丰收。生活没有这么便宜的。”在距离虚荣实利越来越远时,孤独便成为一种修养状态,避世即避利,避人乃避俗。寂寞是生活的感觉,孤独是文化的状态。
“芝兰生于深林,不以无人而不芳”,安静角落,兀自绽放;“君子修道立德,不为穷困而改节”,独立精神,自由思想。孤芳中的自守,反骨般倔强,却总有些凄然,虽说他就站在熙攘的喧嚣里。熊十力暮年不顺,累累若丧家之犬,其哀叹道:“人生七十,孑然一老,小楼面壁,忽逢十祀。”你说他抱残守缺,但他没有人云亦云,你说他泥古守旧,但他没有趋炎附势。花繁柳密处,总有一双冷眼,于沸腾欢呼间,躲进人群窥视;风狂雨急时,总有一张迟嘴,在合唱列队里,并未附和发声。孤独在一个人的内心里,必定越走越远,这样的孤独,较之伶仃于寒江的独钓者、孑然于窗前的枯坐人,更主见,更持衡,也必定更孤独。
月榭凭栏,坐看氤氲,不知联想者何?抒怀者何?联想抒怀的境域里,何来离索?何来孤独?处明若晦,澹泊之守,处动若静,镇定之操,岂止是孤独者的状态。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