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威震华夏到折戟沉沙

内容:《三国志》第十五次领读会:关羽
主讲:@宝钗
点评:@江羽飞
记录:@江川 @Ayra
弹幕:@Ayra时不时出现在括号中的内容
格式说明:
海盐焦糖杏仁色:原文
杏仁香草奶油色:译文
杏仁饼黄色:工具批注
(本文节选自江壹城书友会《三国志》第十五次领读会下半部分。原文约两万字,此处节选约一万字,预计阅读时间:10分钟。)
高光时刻
@宝钗:刘备只是听到张飞营中都督有报,便已经知道发生了什么事,这种感觉我已经不好用、不能用语言来形容,大家通过原文应该可以体会……
@江羽飞:对,这里已经明白的不能更明白了。就是:刘备已经猜到张飞被他们干掉了
@宝钗:明白了,那我们继续讲三国。接下来就是“威震华夏”了。
二十四年,先主为汉中王,拜羽为前将军,假节钺。是岁,羽率众攻曹仁於樊。曹公遣于禁助仁。秋,大霖雨,汉水汎溢,禁所督七军皆没。禁降羽,羽又斩将军庞德。梁、郏、陆浑群盗或遥受羽印号,为之支党,羽威震华夏。
建安二十四年,刘备自立为汉中王,官封关羽为前将军,并授予符节和斧钺。同年,关羽率军在樊城攻打曹仁。曹操派于禁领兵救援曹仁。当年秋天,大雨连绵,汉水泛滥,于禁督率的七军全被淹没。于禁投降关羽,关羽又斩杀魏国将军庞德。梁、郏、陆浑一带的豪强武装,有的遥受关羽的印信号令,成为关羽指挥的地方武装,关羽声威震动中原。
@江羽飞:关羽这时候是中心开花啊。襄樊防线一旦被关羽打穿,那么许都就近在咫尺。
@宝钗:想起了张灵甫……单指中心开花)
@江羽飞:不太一样,关羽是在四战之地,但是东南西北都是畅通无阻。张灵甫是深陷绝地,唯一能与之比较的,是马谡。而且两个人一模一样,都趴在了没有水的山上,你说是不是傻。所以,国民党那帮人,读书真不如我们这边的。
@宝钗:张灵甫和马谡一样,一看就没人和他一块儿读三国志。
@宝钗:襄樊之战与败走麦城,深深牵动了曹刘孙三家,所涉及的信息是极其多的,我在此简单分析一下,如果有错误疏漏,欢迎大家的批评指正。这一段是襄樊之战,关将军威震华夏。这种形容词,整本三国志可能也找不到第二个了
@江羽飞:襄樊之战威震华夏,本来应该是蜀国局面大好。
@宝钗:结果成了局势大崩。
@江羽飞:即便是关羽不前出,仅仅是牵制敌人,刘备也可以在西边甚至汉中往北走。
@宝钗:首先是“前将军、假节钺”、镇荆州,继续坐实关羽作为刘备集团二号人物的地位。
@红日辉:想起了15年A股大牛市[捂脸](单指事物发展的末期),上帝欲使其灭亡,必先使其疯狂。
@江羽飞:宏观来讲是的,就是猝死之前一定是激烈的。
@宝钗:接下来我们来扫一眼荆州,这一无法回避又充满历史迷雾的地方。
荆州共有七个郡。北边一个南阳属曹,向下两个南郡、江夏属孙,再向下的荆南四郡零陵武陵桂阳长沙属刘。这样的占领,我们可以看到曹操和刘备在荆州这块地方被孙权给隔开了。
借荆州一事,目前似乎只有孙权方面说借的是整个荆州,其他地方提到的则只是借南郡。
@江羽飞:
@宝钗:当时南阳一带的叛乱是襄樊之战很重要的背景之一。上面的荆州划分图是刘孙双方经过又一次谈判后的结果。南郡划归刘备,于是刘备与曹操接壤,但刘备也不是空手得南郡,下面的荆南四郡分了右边两个郡给孙权。
@江羽飞:说明黄河以南,曹操很可能已经不能完全控制,进入了无政府状态。
@红日辉:曹操属地,有星火燎原之势。
@宝钗:的确是大好局势。“梁、郏、陆浑群盗或遥受羽印号,为之支党”。
关于荆州,我的介绍就到这里,只是一个很简单的归属状态变化的描述。我在准备这次领读时,感觉荆州问题完全可以单独拿出来作为一次读书内容,我今天就算是抛砖引玉啦[抱拳]。
@红日辉:南郡聚集着当时荆州大量的人口、物资。相当于荆州的省会。借南郡,当时差不多就是借荆州。
@宝钗:荆南四郡则地广人稀。
@江羽飞:这时候,曹操有个巨大的包袱,就是他移民汉中的人口到关中。汉中少说30万人。这些人抛家舍业,粮草也没有。
在汉中之战尾期,曹操与刘备互相攻击对方的粮道,结果曹操没能成功,而刘备却在汉水成功的打击了曹操的粮道,这一下子让曹操受不了,那么多人的粮食供应一下子收紧了,很天都有很多士兵跟着迁移民一起逃跑。
而且要想顺利的保证这30万迁移,由此增加的费用负担全部落在曹魏边境地区的农民身上,苛捐杂税更多了,百姓更加不满意了,曹操在汉中实在是撑不下去了。所以说,真正压垮曹操的,或许不是赤壁之战。而是汉中移民这个决策。
@宝钗:是的,汉中之战也是襄樊之战的一个重要背景。险些烧成燎原大火。荆州实际统治区的划分,是襄樊之战前发生的一件大背景,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形势的新变化。
@江羽飞:那个时候的形势,对于曹操来说,可以说是一口气上不来,弄不好全线都有崩溃的危险。刘备要是从汉中往关中追着曹操,那就有意思了。
@宝钗:首先是鲁肃这一孙权方面联盟最大支持者去世,这是襄樊之战前两三年的事情;其次是襄樊之战这一年在南阳发生的叛乱,我们刚刚看到,南阳是处于曹操实际控制之下的;其次是此时刘备与曹操在汉中的争夺,在双方拉锯两年后,以刘备胜利告终,这是年中的事情。
@红日辉:我觉得一个谜团是,当时关羽北进,没有刘备的配合,或者说配合不够。以至于关羽兵败被杀好久,刘备才知道,这很奇怪。
@宝钗:这时刘备忙着称汉中王……
@江羽飞:
@红日辉:或许是刘备刚刚拿下汉中,需要守住胜利果实。然后荆州这边,关羽北进后后方就一直出问题。
@江羽飞:确切的说,或许是刘备集团内部需要刘备出来明晰产权。如果刘备集团是纯军事化集团的话,那一切应该以军事目标为第一要务。
@宝钗:该论功行赏或者论“功”行赏了。刘备没有策应关羽,虽然是个不足,但不至于让关羽身死。
@江羽飞:关羽和刘备之间的信息,似乎是走诸葛亮这个渠道,至少有一部分。
@宝钗:哇这个,很有注意的必要呀。(前文有诸葛亮和关羽通信部分,联系到此处,大有深意。)
@江羽飞:那么,关羽一步一步落到孤军奋战,刘备和关羽之间的联络,出了什么问题?
@宝钗:拿出本本儿记下。在这样的背景下,关羽北上夺取襄阳、水淹于禁、围曹仁于樊城,同时积极联系叛军,一时之间威震华夏。
@江羽飞:如果刘备和关羽之间可以直接方便的通信,那么关羽和刘备那么铁,为什么不直接问大哥?非要让军师出主意?
我觉得,“威震华夏”这个词不能小觑。就是一定各方都有震动,对时局有了重大的影响。战略态势明显是出现了极巨的变化。在短时间内即便是短时间,但足以让各方势力震动。
@宝钗:是的。
@管强兵:这个词是专指关羽的。
@宝钗:那一刻,刘备真的可能复国。
@江羽飞:对。
@宝钗:下面我们看各方的反应,略长。
曹公议徙许都以避其锐,司马宣王、蒋济以为关羽得志,孙权必不愿也。可遣人劝权蹑其后,许割江南以封权,则樊围自解。曹公从之。先是,权遣使为子索羽女,羽骂辱其使,不许婚,权大怒(一)。南郡太守麋芳在江陵,将军(傅)士仁屯公安,素皆嫌羽(自)轻己。〔自〕羽之出军,芳、仁供给军资,不悉相救。羽言“还当治之”,芳、仁咸怀惧不安。於是权阴诱芳、仁,芳、仁使人迎权。而曹公遣徐晃救曹仁,(二)羽不能克,引军退还。权已据江陵,尽虏羽士众妻子,羽军遂散。权遣将逆击羽,斩羽及子平于临沮。(三)
曹操建议迁离许都以避开关羽的威胁,司马懿、蒋济则认为关羽得志取胜,孙权一定不会高兴。应该派人前去劝说孙权,让他派兵从后面袭击关羽,并答应事成之后割让东南诸郡封给孙权,这样樊城之围自然而解。曹操采纳了这一意见。起先,孙权曾派人为自己的儿子向关羽的女儿求婚,关羽辱骂来使,拒绝结亲,孙权十分恼恨。另外南郡太守糜芳驻守江陵,将军士仁驻扎公安,两人一向怨恨关羽轻视他们。当关羽领兵出征,由糜芳、士仁两处负责供应粮草军需,两人不愿全力救援关羽。关羽放出话说:“回去后就惩处他们。”糜、士二人都恐惧不安。于是孙权暗中派人去诱降糜、士二人,二人即派人迎接孙权。而曹操又派来徐晃率军救援曹仁,关羽攻不下樊城,只好领兵退还。这时孙权已占据江陵,将关羽及其将士的妻儿老小全部俘获,关羽军队于是全部溃散。孙权派部将堵击关羽,在临沮斩杀关羽及其子关平。
@曹操想要迁都了,因为襄樊、南阳离许昌很近。
@江羽飞:首先,关羽是刘备的人。成为孙权儿子的岳丈,算是怎么回事?
@宝钗:孙权……明知故问?
@江羽飞:要知道刘备和孙权是有姻亲关系的。而且这个关系并不愉快,孙权这是自讨没趣。
@宝钗:
@宝钗:糜芳献城出降。我们看一下刚刚的地图,可以推测关羽在进攻势头受阻后想要退回江陵,他不知道江陵已经没了,而且还是这样没的,否则他应该去往刘封孟达方向。
@江羽飞:这里也很奇怪,相当于关羽一头扎进一个口袋里。
@宝钗:是的,情报是军队行动的生命线。
@江羽飞:这就相当于,孙权瞅准了关羽的一个前线调整,在后边把关羽老巢端了。可是,关羽不是傻子。平时怎么可能让人随便端了老巢。再加上他老早就跟糜芳这伙人过不去了,他是刀尖上舔血的人,这点事他会不明白?所以,孙权占据江陵这件事,大有文章。
@管强兵:感觉是几方势力联合做局。
@江羽飞:仅仅糜芳这伙人,不足以让关羽在这么明显的地方吃亏。
@宝钗:最后是关羽到了城下才知道江陵已经没了,这时想往上庸方向撤退已经晚了。
@江羽飞:所以,一定是另有其人递刀子。或者说,内部人早就串通好了。
@Skye:内部被人收买了。
@宝钗:那估计又是一篇大文章呀
@skye:也说明诸葛亮-糜姓家族势力渗透有多深。
@江羽飞:对。我甚至觉得糜姓家族都不是主谋,因为事后糜家大哥羞愧致死。不知道是真羞愧还是别人灭口。总之,主谋不可能死的。能调动蜀国内部,还有东吴两大势力。
@宝钗:糜芳糜竺乃至糜家,算是刘备集团的元老了,如果做个比方的话,刘备这个水有多深,糜家的船就有多高。
@江羽飞:对啊,刘备当了皇帝,糜家也跟着变成富户,这个是主要关系。糜家是来自于徐州的一个外人,是跟刘备一样的。本地财团,才有动机做这件事。
@红日辉:确实如此。
@江羽飞:我们梳理一下。如果,如果关羽真的把黄河以南收复了,那么刘备必然东出汉中,跟关羽汇合。进而推之,如果刘备真的打进洛阳。占据关中那刘备的执政合理性不容置疑,因为他是皇家。那请问,这个时候,北方的财团会如何?
@宝钗:拥戴新势力?
@江羽飞:关陇老爷们肯定是两头下注的,刘皇叔也是熟人,那刘备就真的统一北方了。刘备占据北方,当时北边是大头,那么蜀汉集团内部,又将面临新一轮注资。
@红日辉:荆州股权被稀释。。。?
@宝钗:初期股份继续稀释。
@江羽飞:刘备完全可以摆脱荆州集团,跟大老板,北方财团直接做生意。刘备是皇帝,永远都是大股东。但是,荆州集团剩下啥?北方人口是益州的四倍。工坊,马场,产业链都在黄河流域。比如,司马宣王投了刘备。刘备还用凡事都跟诸葛亮商量吗?
@宝钗:[天啊]
@管强兵:这么看来,张飞不体恤下级的说法,估计也要打问号了。
@江羽飞:对的,我们之前讨论过这个问题。长官体罚下属,是常态,不体罚,是变态。
@江羽飞:诸葛亮在这边是实际文官系统的BOSS,到了北边他算啥。
@宝钗:荆州汤都不一定喝得上。
@江羽飞:要知道,诸葛亮是乱世才有机会的人。北边都是王公贵胄,老勋爵。
@宝钗:old money。
@管强兵:看看曾经被诸葛亮保过命的李邈怎么评价诸葛亮的:“亮身杖强兵,狼顾虎视,五大不在边,臣常危之。今亮殒没,盖宗族得全,西戎静息,大小为庆”--《华阳国志》
@江羽飞:这个说的就露骨了。
@江羽飞:荆州集团充其量就是地方小财团,事实上,最后也是北方完成了对南方的兼并。荆州这个集团,地跨益州和孙权的势力范围。以前是资助刘表。刘表一家眼看要完,立刻推出诸葛亮给刘备。
让刘备顶着曹操,还帮刘备拉孙权,给荆州。要地盘给地盘,要钱给钱,要啥给啥。就是一句话,拒绝被北方兼并。不然,怎么会有诸葛三兄弟,分别侍奉三国还不被人指指戳戳。这不make sense。
@红日辉:刷三观了,没想到啊。
@管强兵:刘表在位的时候,也不是没有去拓展地盘,他是往交州打[捂脸]
@红日辉:孙权不去北方打徐州,好像也是这个意思,当时孙权其实也可以北上打徐州,因为曹操的统治根基早已不稳。至于周瑜,不愿意借荆州给刘备,就被弄死了。
@江羽飞:孙权很听话,而且孙权自己是个不扩张的人。周瑜要扩张,这帮人就把周瑜弄死了。
@宝钗:周瑜想要二分天下,甚至更远。
@江羽飞:谁出头,破坏南北平衡,谁死。糜来了才知道水深。而且糜死了,恰好说明了糜不是主犯。
@Skye:糜以为跟他们是一伙的,结果是个跑腿的。
@红日辉:这孙策也是被弄死的[捂脸]。
@江羽飞:我不是说,就连糜芳这个草包是不是被人装进去了,也不好说。关羽刚骂骂咧咧了两句他就真的跟孙权好了?太明显了吧。
@宝钗:糜家这黑锅背的……
@江羽飞:这锅有点黑啊,如果关羽对糜芳有防备,那么江陵不会丢。如果关羽对糜芳没有防备,那这件事就有意思了。
@宝钗:那么我觉得我们有必要继续向下看了。关羽传还剩下一小部分,撑不起再一场领读会,我今天还是领读完吧,饿的同学可以先去吃饭~
【裴注】典略曰:羽围樊,权遣使求助之,敕使莫速进,又遣主簿先致命於羽。羽忿其淹迟,又自已得于禁等,乃骂曰:“貉子敢尔,如使樊城拔,吾不能灭汝邪!”权闻之,知其轻己,伪手书以谢羽,许以自往。
 
臣松之以为荆、吴虽外睦,而内相猜防,故权之袭羽,潜师密发。按吕蒙传云:“伏精兵於舳舻之中,使白衣摇橹,作商贾服。”以此言之,羽不求助於权,权必不语羽当往也。若许相援助,何故匿其形迹乎?
【裴注】译文:《典略》称:关羽围困樊城,孙权遣使要求助战,又叫使者不要急于去见关羽;同时派主簿预先向关羽通个消息。关羽恨吴人行动有意迟缓,而且自己已经俘获了于禁等人,就破口痛骂:“野畜生敢这么作弄人!一旦让我拿下樊城,难道我就灭不了你孙权!”孙权听说了,知道关羽没把自己放在心上,就假意地写了封请求原谅的信,答应亲自率兵前往。
 
裴松之认为,孙刘虽表面上联合结好,而实际上却相互猜疑防备,所以孙权袭击关羽,是偷偷地隐蔽进军的。按《吕蒙传》所说:“埋伏精兵于船舱之中,使百姓摇橹,穿着商人的衣服。”据此看来,关羽并没有求助于孙权,孙权也绝不会告诉关羽自己来了。若是答应前来援助,还要伪装干什么?
 
@江羽飞:孙权和关羽之间已经是互相接近打明牌了。从这段就可以看出,不存在孙权单方面偷袭,关羽毫无准备一说。正常情况肯定是,孙权即便偷袭,但是凭借江陵城防坚固,关羽可以游刃有余。孙家连野战都不行,是水军,更别说城防攻坚了。
@宝钗:是的。吕蒙一直主持取荆州一事,他和鲁肃,分属于不同的利益集团吧。结果江陵城直接没了。
@江羽飞:吕蒙和鲁肃因为自身利益政见不合,被后面的人推到了前台。
@绿荫枇杷:也就是有势力刻意维持的三国的分裂形式,好从中获利?
@江羽飞:对,咱们一直在说这件事。
@宝钗:而且吕蒙文化水平还不高,吴下阿蒙。
@江羽飞:是啊,没人指点吗,关羽都是有家学的。
@红日辉:吕蒙算是好学的,后来手不释卷。不过这中间的点播,还是孙权(《吕蒙传》)记载。
@宝钗:以后哪位小伙伴领读吕蒙传的时候,需要注意的地方就多了。
@江羽飞:对,吕蒙深受孙权待见。因为吕蒙是草根,让没有安全感的孙权,可以信赖。
@宝钗:孙权确实很没安全感,心眼还大得跟个针眼似的。
@红日辉:可能是,吕蒙刚好和当时的三国分裂势力的想法不谋而合,这些人在背后推了一下吕蒙。
【裴注】蜀记曰:羽与晃宿相爱,遥共语,但说平生,不及军事。须臾,晃下马宣令:“得关云长头,赏金千斤。”羽惊怖,谓晃曰:“大兄,是何言邪!”晃曰:“此国之事耳。”
【裴注】译文:《蜀记》称:关羽和徐晃从前就友好交往,临阵远远地互相搭话,只说些日常生活情况,并不涉及军事,一会儿,徐晃下马了,突然下令:“谁杀得关云长脑袋,赏赐千金!”关羽大吃一惊,慌道:“大哥,你这是说什么呀!”徐晃说:“这是国家的公事啊!”
@宝钗:关羽和徐晃关系也不错。这里没有明指时间,但大概就在襄樊之战期间,徐晃带领援军来和关羽对峙。
@红日辉:关羽和曹魏阵营很多将军关系都好,能服众在曹军那么短的时间。曹公自带吸才属性曹公若是庸主,感觉可能性很大。
@江羽飞:所以这种人一旦过河,曹军里面会不会有人来投?
@宝钗:能力摆在那里,不服不行,大概率有。
@江羽飞:徐晃这些人,表面上跟大家说要“千金取人头”,暗地里会不会已经跟关羽暗通款曲?不然干嘛做的这么戏剧化?
@宝钗:只能说有可能吧,不能确定。
@红日辉:曹公若是庸主,感觉肯恩性很大。当时张辽也是从徐州赶过来了,张辽和关羽关系更好。
@江羽飞:对,但是形势比人强。不少人都是两头下注,不然曹操也不会烧了那么多信,打赢袁绍的时候,太多人了,没法说。
 
【裴注】蜀记曰:权遣将军击羽,获羽及子平。权欲活羽以敌刘、曹,左右曰:“狼子不可养,后必为害。曹公不即除之,自取大患,乃议徙都。今岂可生!”乃斩之。
 
臣松之按吴书:孙权遣将潘璋逆断羽走路,羽至即斩,且临沮去江陵二三百里,岂容不时杀羽,方议其生死乎?又云“权欲活羽以敌刘、曹”,此之不然,可以绝智者之口。
 
吴历曰:权送羽首於曹公,以诸侯礼葬其尸骸。
【裴注】译文:《蜀记》又称:孙权派将军袭击关羽,俘获了关羽和他的儿子关平。孙权想让关羽投降,好用来敌对曹操和刘备,他的左右说:“豺狼之人不可豢养,养着将来肯定是个祸害。曹公当年没有干脆除掉他,自取大患,以至于要迁都避难。现在怎么能让他活着呢!”于是斩了关羽父子。
 
裴松之按《吴书》记载:孙权派潘璋迎截关羽归路,关羽一到就被擒了,何况临沮(湖北远安县北)离江陵还有二三百里,怎么允许不立即杀掉关羽,还去议论什么让他活还是不让他活的问题呢?又说什么“留着关羽来敌对曹操刘备”,这话的毫无根据,是用不着明眼人去开口辨析的。
 
《吴历》称:孙权把关羽的头送给了曹操,又以埋葬诸侯的礼仪掩埋了关羽的尸身。
@宝钗:这段讲关羽之死。
@江羽飞:关羽直接做掉,然后寄给曹操。这帮人,用意很明显吧。
@宝钗:嗯……张飞同样死于“部下”之手,首级同样被割了下来,说是想要送到孙权那里。但张飞首级最后的去处没有出现,这种级别的人如果传首异国,是不可能没有记载的。
这里我引一段张飞传,太有感慨,不引不快。
先主伐吴,飞当率兵万人,自阆中会江州。临发,其帐下将张达、范强杀飞,持其首,顺流而奔孙权。飞营都督表报先主,先主闻飞都督之有表也,曰:“噫!飞死矣。”
刘备征伐东吴,张飞遵令准备率领一万人马,从阆中出兵赶赴江州与刘备会合。临发兵前,张飞的帐下部将张达、范强杀害了张飞,并割下他的首级,顺江而下投奔孙权。张飞军营都督上表飞报刘备,刘备一听到张飞都督有表上奏,即说:“唉!张飞死了。”
@宝钗:夷陵之战前夕。
@江羽飞:对,咱们上次说这段战役,我也是这么觉得。张飞是刘备为数不多能调动的人之一,连赵云都不跟刘备走。
@宝钗:刘备只是听到张飞营中都督有报,便已经知道发生了什么事,这种感觉我已经不好用、不能用语言来形容,大家通过原文应该可以体会……
@江羽飞:对,这里已经明白的不能更明白了。就是,刘备知道张飞被他们干掉了。就是,从容的接受这件冰冷的事实,关羽死,他就已经很清楚这件事怎么回事了张飞和他,就只是时间问题,如果不妥协的话,
@宝钗:除却感情,我们可以推测虽然张飞作为主帅被杀,但其军队没有失掉秩序,甚至可能已经进行追捕了,因此其首极有可能在之后被追了回来。
@江羽飞:对,那说明,军队在谁手里?而且,故意把人头送给刘备看。
@宝钗:突然感觉那些戏说三国的文字是对刘备那些人的不尊重。
@江羽飞:把某些人捧成“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对所有人的不尊重。但是,历史是他们写的,没辙。
@红日辉:刘备为啥不直接搞内部清洗,鱼死网破,非要对外。最后死前还不得不依附于诸葛亮最后。
@江羽飞:因为他没那个力量。文官系统,都在别人手里,内庭都不保险。也只有在外面,军队还有一部分听自己的话,因为是老部下,信得过。呆在皇宫里就是别人砧板上的肉。
@知常:总是押着一样的韵脚。
@红日辉:东汉两百年形成的中间食利集团。
@宝钗:接下来就是关羽传的结尾了……
追谥羽曰壮缪侯。(一)子兴嗣。兴字安国,少有令问,丞相诸葛亮深器异之。弱冠为侍中、中监军,数岁卒。子统嗣,尚公主,官至虎贲中郎将。卒,无子,以兴庶子彝续封。(二)
 
关羽死后被追谥为“壮缪侯”。他的儿子关兴继承了爵位。关兴字安国,年少时就有声名,丞相诸葛亮对他十分器重,且认为他不同常人。关兴二十岁即担任侍中、中监军,几年后去世。儿子关统继承爵位,娶公主为妻,官至虎贲中郎将。关统没有儿子,死后就由关兴的庶子关彝续封爵位。
令问:美好的声名。问,通“闻”。
@管强兵:谥号有个“缪”,有贬低吗?
@钱满满:关于壮缪,查了一下资料,武而不遂曰壮,名与实爽曰缪,意思是武力高强,可惜志向没有实现、盛名之下其实难副
【裴注】(一)蜀记曰:羽初出军围樊,梦猪啮其足,语子平曰:“吾今年衰矣,然不得还!”
 
江表传曰:羽好左氏传,讽诵略皆上口。
【裴注】译文:(一)《蜀记》载:关羽初出军围困樊城,梦见猪啃他的脚,就跟儿子关平说:“我现在年老力衰了,也许不能活着回来!”
 
《江表传》载:关羽爱好《左氏春秋》,熟读得大致都能上口。
@宝钗:“然不得还”,一语成谶。
@江羽飞:猪=诸葛?别太当真啊,或许是个巧合……
@红日辉:关羽兵败时,突然明白了?原来一直被牵着走,这样感觉,还是笑里藏刀。
【裴注】(二)蜀记曰:庞德子会,随锺、邓伐蜀,蜀破,尽灭关氏家。
【裴注】译文:(二)《蜀记》载:庞德的儿子庞会,后来跟随锺会、邓艾大军伐蜀。蜀汉灭亡后,他杀掉了关氏全家。
 
@宝钗:上面我们读到襄樊之战关羽斩杀庞德,这里庞德之子灭关氏家……
@江羽飞:猪=诸葛?这一定是春秋笔法,诶不对,下面又是《春秋》……
@宝钗:疯狂暗示吗?
@江羽飞:干嘛这里突然来一段“春秋”,不觉得唐突吗?春秋是什么意思,大家都知道。反正我是少数派,诸葛粉丝们不要怪我……(一脸傲娇)
@红日辉:咳咳咳,写书的的人千方百计。这些人,应该不是一个个人,而是人性中的恶与自私。否则,怎么灭也灭不掉,而且一直那么强大。
@宝钗:关羽的故事还有很多,我今天只是挑了一些内容和大家一起共读,更多的细节期待大家日后的讲解~感谢大家的参与!
@钱满满:有所不解,如果诸葛是南方世家大族的利益代表,为什么还要坚持北伐呢?张飞驻军阆中,其实相当于预备的机动力量。
@江羽飞:
是为了拖着北方。
诸葛亮的北伐,是拉着曹魏的尾巴,跟东吴一起维持南北均衡。
关羽的北伐,是凭借有利的特定历史条件,直捣黄龙,颠覆北方政权。
@钱满满:这就能理解了,谢谢江老师。
@江羽飞:最后送大家一首诗经的诗歌。
〈魏風.葛履〉
糾糾葛屨,可以履霜?
摻摻女手,可以縫裳?
要之襋之,好人服之。
好人提提,宛然左辟?
佩其象揥,維是褊心,是以為刺。
@江羽飞:(认真脸&宇宙无敌皮)我们打开百度百科“履”字,第一行就是这个葛履。https://baike.baidu.com/item/%E5%B1%A5/10800959
因为这是上古诗经中流下来的,所以可以推测,至少在汉代的时候,这首诗是基本上是人人会读的。因为,现在都有,那么古代也一定有类似于大家的启蒙教材。
那么,在三国时期,一说履,多半大家都会想到《葛履》这首诗。
回到刚才那段关羽做梦的春秋笔法,上下文很突兀,猪吃足,不是说猪吃鞋。而是猪啃了你的光脚,那你自然想,鞋去哪里了。至少,在我看来,这个逻辑是这么串起来的。
猪 = 诸,脚 = 葛
@枇杷:猪脚=诸葛?所以诸葛村夫这个梗还是有史实依据的了。
@江羽飞:你们今天都吃什么好吃的?(这到底是转折,还是承上启下?)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