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肌瘤的中医治疗
公众号 一品医堂
病例:李某,女,40岁,已婚。
初诊
主诉:月经量多
病史:发现子宫肌瘤2年,患者既往月经规律,28~30天一行,经期5~6天,月经量中等。
近3年来月经周期缩短,20天左右行经1次,且经量较多。
曾以桂枝茯苓丸加减治疗3个月无效,故请肖老师诊治。
刻诊:月经于2004年2月9日来潮,量多似崩,色暗红,有血块,至今未净,伴腹痛腰酸,头晕乏力,颜面浮肿,胃纳欠佳。
舌胖有齿痕、舌质暗、苔薄腻,脉细弦。
血常规检查:血红蛋白80.1g/L。
辨证诊断为气虚血瘀之癥瘕。
治以益气缩宫、祛瘀止血,兼以消癥之法。
方用:
党参15g,太子参15g,南沙参15g
白术10g,枳壳15g
益母草15g,茜草15g
贯众10g,花蕊石12g、煅龙骨
煅牡蛎各30g,三七粉2g(冲服)
水煎服,3剂。
二诊:
服1剂月经净,3剂后乏力懒言好转,舌胖有齿痕,舌质暗、苔薄腻,脉细弦。
妇科检查:子宫如孕8周大,质地坚硬,表面凹凸不平,活动受限。
B超:子宫前位,7.7cm×6.6cm×6.3cm大小,宫壁回声不均匀,可见5处低回声。
提示:“多发性子宫肌瘤”。
证属气虚痰瘀。
非经期以活血化瘀、软坚消癥兼以益气为法
方用:
鬼箭羽15g,急性子10g
瓦楞子15g,海藻30g,鳖甲15g
生牡蛎30g,荔枝核15g,贯众15g
半枝莲15g,桑寄生15g
生何首乌15g,远志12g
月季花15g,夏枯草15g
黄芪15g,川牛膝15g
每日1剂,水煎服。
三诊:
连续服药27日,月经来潮,量明显减少,血块少,伴腹痛,舌、脉同前。
经期改服安宫止血丸(党参、太子参、南沙参、白术、枳壳、益母草、茜草根、贯众、花蕊石、煅龙骨、煅牡蛎、三七等),每次6g,每日3次。
非经期改服肌瘤内消丸(鬼箭羽、急性子、瓦楞子、海藻、制鳖甲、生牡蛎、荔枝核、桑寄生、何首乌、远志、月季花、夏枯草、黄芪、川牛膝等),每次6g,每日3次。
四诊:
连续治疗3个月经周期,
妇科检查:子宫如孕7周大小,质地较硬,表面不平。
B超:子宫前位,6.7cm×6.0cm×5.6cm,宫壁回声不均匀,可见3处低回声。
血常规:血红蛋白110.1g/L,无自觉症状,继续服用肌瘤内消丸和安宫止血丸,非经期加服大黄蛰虫丸,每次1丸,每日2次。
五诊:
服药6个月经周期,月经30日一行,经期5~6天,月经量中等,无自觉症状,
妇科检查:子宫前位,质中,表面平滑,基本正常。
B超:子宫前位,6.5cm×5.0cm×4.0cm,宫壁回声欠均匀。
提示:“子宫附件基本正常”。
按语 :子宫肌瘤是有形癥块,多数患者表现为经血块多,色暗,常伴腹痛,按之不减,舌质紫暗或有瘀斑瘀点,当属血瘀内停之证。
临床观察发现,大多患者都以月经量多为主要症状,且伴有头晕无力,小腹下坠,气短懒言,舌质淡暗,舌体胖大,舌边有齿痕,脉细等,故认为子宫肌瘤之血瘀属气虚血瘀者较多。
此外,子宫肌瘤患者大多伴有带下量多、色白,月经前后阴道排液或血性分泌物,腰酸腿沉、周身困倦及浮肿等湿浊下注之证候。
湿浊久蕴凝滞成痰,痰湿瘀血互结,结于胞中成癥。故痰瘀互结也是子宫肌瘤发病的重要环节。
正如《济阴纲目》所云:“盖痞气之中未尝无饮,而血癥、食癥之内未尝无痰,则痰、食、血又未有不先气病而后形病也”。
可见子宫肌瘤的发生与气虚运血无力、瘀血内阻,以及气虚无以运化水,水湿内停,聚而成痰有着密切的关系。
最终痰、湿、瘀互结,形成癥积肿块。
但因气虚是发病基本因素,故其治当益气祛瘀,化痰散结,补消结合,攻补兼施。
本例子宫肌瘤患者因病程长、出血多,而致阴血亏虚,气随血耗导致气虚;
气虚运血无力,血流缓慢,停蓄胞宫,日久成病,而瘀血日久又可损伤正气,进而加重血瘀。
《医林改错》:“元气既虚,必不能达于血管,血管无气,必停留而瘀”。
本着“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的原则,采取“益气缩宫、祛瘀止血,兼以消”之法。
用党参、太子参、南沙参益气养阴,补而不燥。
白术补气健脾,枳壳理气化痰,二药合用取《妇科玉尺》“束胎丸”之义。
益母草增强子宫收缩,祛瘀生新;
贯众、茜草凉血活血止血,可防止瘀久化热;
煅龙骨、煅牡蛎收敛止血、软坚散结;
又能补充因失血引起的钙等微量元素的不足。
花蕊石、三七粉化瘀止血。
诸药配合,促进子宫收缩,使瘀血去,新血得以归经,收到益气缩宫、祛瘀止血兼以消癥之效。
二诊用海藻软坚散结化痰;
瓦楞子消痰化瘀,活血化瘀,软坚散结,《丹溪心法》云:“最消瘀血”,《医林纂要》云:“去一切痰积、血积、气块,破瘕,攻瘰疬”。
鬼箭羽、急性子活血通经散结。
生牡蛎、鳖甲化瘀软坚,又兼以滋阴清热;
桑寄生补肝肾养血,生何首乌养血消癥,散结消肿;
夏枯草清散郁结、消散痰核;荔枝核散结行气;
气虚血瘀证用黄芪补气,可收祛瘀散结之效。
因妇人久病多郁,取远志祛痰安神之功;
月季花活血散滞消肿。
川牛膝活血散瘀,补肾强腰,引药下行。
夏枯草独入厥阴肝经入冲脉,故能增强消之功。
全方共奏散结消痰,养阴清热,活血调经,补益气血之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