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阳五行、太极八卦,中国人的文化渊源
就在不久之前,太极拳申遗成功,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很多读者对太极的了解,局限于小区里的健身活动和武侠小说、电视剧。实际上,太极拳除了是一项强身健体的运动之外,它还有着很深的文化渊源。
关于太极拳的起源,可以说是众说纷纭。有人说是张三丰创立的,有人尊陈玉廷为正统,现在太极拳中最有影响力的一支就是陈氏太极。太极拳结合了中国传统儒、道哲学中的太极、阴阳等理念,具有修身养性、健体、护身多种功能,又吸收了传统文化中的阴阳五行、经络学、导引术等,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今天我们将通过阅读《秦汉的方士与儒生》和《老子、孔子、墨子及其学派》这两本书,了解太极拳中“太极”究竟是什么意思,“阴阳五行”又如何与日常生活结合在一起。
秦汉的方士与儒生(节选)
汉代人的思想的骨干,是阴阳五行。无论在宗教上,在政治上,在学术上,没有不用这套方式的。推究这种思想的原始,由于古人对宇宙间的事物发生了分类的要求。他们看见林林总总的东西,很想把繁复的现象化作简单,而得到它们的主要原理与其主要成分,于是要分类。但他们的分类法与今日不同,今日是用归纳法,把逐件个别的事物即异求同;他们用的演绎法,先定了一种公式而支配一切个别的事物。其结果,有阴阳之说以统辖天地、昼夜、男女等自然现象,以及尊卑、动静、刚柔等抽象观念;有五行之说,以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与其作用统辖时令、方向、神灵、音律、服色、食物、臭味、道德等等,以至于帝王的系统和国家的制度。
这种思想不知道什么时候发生的。依据现存的材料,阴阳说可说是最先表现于《周易》,五行说可说是最先表现于《洪范》。《周易》是筮占的繇辞,比甲骨卜辞为后起,当然是商以后的东西;而且在《周易》的本文中不见有阴阳思想,不过它的卦爻为—和——的排列,容易激起这种思想而已。《洪范》上的五行,说是上帝赐给夏禹的;但从种种方面研究,这篇书很可疑,大约出于战国人的手笔。所以这种思想虽不详其发生时代,但其成为系统的学说始自战国,似已可作定论。汉代承战国之后,遂为这种学说的全盛时代。
《秦汉的方士与儒生》
顾颉刚 |著
北京出版社老子、孔子、墨子及其学派(节选)
印度、欧洲的哲学家以及我国古代的老子后世的宋儒,都喜欢研究宇宙本体是什么,独孔子说:
神无方而易无体。(《系辞传上》)
孔子所谓“易”,自然是“宇宙万有”的代名词,他却直截了当下一个断案,说宇宙万有是没有本体的。这种主张,不惟与古代天帝主宰的思想不同,即与老子“有物混成”“其中有物”“其中有精,其精甚真”的思想亦异。真算得思想界一大革命。宇宙本体有没有,原是往古来今打不清楚的官司,就算是有,也断不是拿知识判断得来。那么,便是学问以外的事。所以讲学问的人,只好把这第一原因搁下,第一现象说起,孔子说“易无体”,怕也是这个意思。然则无体的易,从那里来呢?孔子说:
生生之谓易。(《系辞传上》)
拿现在流行语翻译他,说的是:“生活就是宇宙,宇宙就是生活。”这句话怎么解呢?《论语》有个譬喻最好: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譬如我们在京汉铁路黄河桥上看见滔滔混混的水,叫做他黄河。这黄河有本体没有呢?照常识论,目前看见的水,就是他本体。但黄河从昆仑发源,合了几百条川流才到这里,那些川流的水,原只是这水,为什么不叫他黄河呢?黄河东流入黄海,连着就是太平洋、印度洋,为什么不都叫做黄河呢?然则想从水所占的空间指出那些水是黄河本体,了不可得。换过来,从时间一方面看,现在在桥下的水,像可以叫做黄河了。但什么是现在,却大有问题。李太白有两句好诗,说:“前水复后水,古今相续流。”时间是相续的东西,细细分析下去,可以说只有过去,只有未来,并无现在。因为才说这一刹那顷是现在,却早已过去了。要说这一刹那是现在,却还属未来。所以想从时间指出那些水是黄河本体,也了不可得。孔子说的“逝者如斯”,正是此意,所以说易无体。
然则什么是黄河?水之相续不断的动相,就是黄河。好像演电影,无数的影片,连续不断的在那里动,若把他的动相停了,光看那断片,便毫无意义了。现代大哲柏格森,常拿这种譬喻来说明他的宇宙观、人生观,自命为“流动哲学”。他的立脚点,和孔子很相类。孔子这部哲学书,名叫做《易》。“易”就是“变”,就是动。一个“逝”字,一个“生”字,“动”的原理都包尽。方生方逝,方逝方生;非逝不生,非生不逝。人身内血轮细胞乃至肌骨毛发日日逝、日日生,人心中的意识,前念逝后念生。孔子以为宇宙所以成立,就是在此,所以叫做《易》。“易学”两个字翻译出来,就是流动哲学。
《易》所说既是宇宙的动相,这动相却从那里来呢?原来宇宙间有两种相对待的力,现代科学家名之为“正负”,或名之为“积极”“消极”。易学家则名之为“阴阳”,或名之为“消息”、为“刚柔”、为“往复”、为“阖辟”、为“屈伸”。那正的、积极的、阳的、息的、刚的、复的、辟的、伸的,是指生生不已的力,拿一个“—”符号来代表他,叠起来成个“”卦,名曰“乾”。那负的、消极的、阴的、消的、柔的、往的、阖的、屈的,是指逝者如斯的力,拿一个“”符号来代表他,叠起来成个“”卦,名曰“坤”。这两个符号,不单是代表正负两面、还代表全体和部分的观念。
《系辞传》说:“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仁者,人也;义者,我也。什么是人?凡与我同类的这一种动物都叫做人。什么是我?在这全体里头各人画出一部分作为自己,便叫做我。人类一切道德,或是为增进全体利益之用,或是为发达个性之用,总不出“人”“我”两途,所以叫做仁义。然而人我两观念,亦实由正负而来。人即我之正,我即人之负。非将我推验去现不出人相,非把人的属性说明,现不出我相。所以人我原只是正负两面。《易经》的要旨,说这两种力互相吸引,互相排拒,宇宙间一切物象事象,都从此发生。所以说阖户谓之“坤”,辟户谓之“乾”,一阖一辟谓之“变”,说刚柔相推而生变化。此外还说许多相摩相荡相薄相错相攻相取相感相得相逮不相射不相悖,都是形容这两种力的动相。以为这两种力对待,宇宙自然成立,若把这两种力去掉,便连宇宙这个名都没有了。所以说:乾坤,其易之缊耶?乾坤成列,而易行乎其中矣。乾坤废则无以见易。
据上所述,可见一部《易经》,所讲全是动的学问。后来宋儒搬了道士的太极图来说“易”,造出“主静立人极”的话,恰恰和孔子的易相反了。
然则《系辞传》说,“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这几句话怎么讲呢?《说文》说:“极,栋也。”“栋”是屋顶的横梁,太极就指这一画的“—”符,无可疑了。怎么太极生两仪呢?两仪是“—”“——”两个符号。生字意义,和老子的一生二正同,并非“太极两仪”乃是“太极两仪”。
因为无负的观念,便表不出正的观念,所以有太极自然有两仪,两仪就是太极的正负两面。怎么两仪生四象呢?第一个象是全阳,第二个象是全阴,第三个象是阴多阳少,第四个象是阴少阳多。从这四个象,生出八个卦来,易理就从此发生了。
《老子、孔子、墨子及其学派》
梁启超 |著
北京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