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赏析]陈啊妮‍‍:现代诗歌“内视”写作维度和精神取向——黄保强诗歌解析

现代诗歌“内视”写作维度和精神取向

——黄保强诗歌解析

文/陈啊妮

黄保强的诗,皆与他日常生活和思考有关,依托故土独特的地域性(甘肃),便有了宽厚,冷静而硬朗的气质。他惯用密集的意象,隐喻,立体感很强的笔触,虚实结合的叙述来体悟生命的存在,俯身或者仰视都以个人方式承担人类命运和诗歌追求,不断再造精神落脚点,在诗歌空间和时间秩序中交叉真挚的情感,以极具巧妙的构思,采用最接近现实的词语搭建诗歌之美。他内心的情感对现实有一种双重的反抗,力求个人话语层面的独立和维护,但绝不是对抗,他是有高度思想觉悟的诗人,在艺术修为有着自己的思考和发现,具有自我文本书写的独特密码和诗歌抱负,依托这种感觉,黄保强在自我反省的文字里,他的诗歌就多了一些骨骼和血液,充满灵性和顿悟,也更添了一些潜在的质感和厚度,也无形拓宽了他的写作精神维度。

诗歌的内在意志美在于向内心退守,看似是用一种疏离的方式对抗现实,在诗歌体现中就是真实和充满勇气的写作。«我是逃跑的那个»,诗人对现实和时代顾虑重重,如果说"逃跑"是一种有效的回避方式,而实际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是无法回避的,这种假设带有一种肯定与无奈,"一生/势必经过无数提心吊胆",关注日常生存状态和生命状态,"于老去前割戈"以宏观的视角俯视周遭,"我会用苍白的血抗争...更多地/我选择缴械投降",这种类似于自言自语的决心似的内心告白,人世疾苦,浮生若梦,真实和正视同样有效地存在着,"我愿意成为一味苦口良药",更是诗人自我灵魂的一种放大和拓拔,一颗宁静的心灵不过如此,当诗人把所有的意念,动力在诗里暗示,与其说是一种解脱,不如说是诗人对自己的承诺与反省,激励与悟道。结尾处是不断向内心靠拢的,"只要眼前的河山足够美/足够与过往一刀两断",这是前置条件,然后毅然决然"我随时背伞备降",仿佛一场风雨交加中的逃跑"落空",在灵魂与精神的风暴中弃戈停战,黑暗中开启了裂缝,照进了阳光,一种豁然顿悟的觉醒,这应该是诗人此首诗歌的内动机。

大凡热衷诗歌的人,都有宽阔的思维,灵敏的艺术感觉和强有力的语言表现能力,特别是对故土难以割舍的情怀,而黄保强诗歌地理中袒露的灵魂"绿地",在某种意义上成就了他的诗。

读《黄河》你会有这样的感受,那种文字叙述中的画面,打开思绪辽阔的空间和时间,有身临其境的精神震撼。"羊皮筏子""尕妹妹""草方格沙障"这些地域性的书写传递了诸多余味,构思巧妙,冷抒情中令人浮想联翩,"他们嘴里的"尕妹妹"在冗长的歌词在开始含糊/他们应该在赎罪",每一颗温厚的心灵都渴望爱情,不过寥寥几句,诗人生动的描述了感人心魄的深情与怀念,这些粗犷的黄河汉子, "曾手刃乳羊/剥皮制衣/从河东到河西.....在腾格里脖子上敲敲打打"的男人们,在诗人的笔下自然,爱情,生命的厚重过渡得浑然而不露痕迹,冷抒情中分明包裹着深厚的情感,诗人既讲述表象,又分明带有意象的丰富性。"豁口上掉落下来天地之间/这最小的沙才是根",扑面而来的渺小,生命不能承受之轻,在一粒沙子中探究生命之根系,返回式的自问自答如独行黄河的归人,黄河是母亲河,也是游子心中故土的根,精神的家园,对生命本质上的领悟落到实处,一语双关。这首«黄河»在大的题目范畴内,所有的意象都不断向内心投射聚拢,诗歌硬朗,情感饱满,诗人把控意象,意境深远,也物尽其用,用得很足很巧。

在《二月春风》《祈祷》《深秋月色》等作品中,黄保强的诗有后撤诗歌的向内特质,写的是个人的内心梦幻,描绘的却是时代或者人类共同的美好向往。当然诗歌不是真空存在的,必须栉风沐雨,汲取日常生活的炊烟暮色,而人生或者时代都会有迷茫或彷徨的时间段,这就要求诗人的深刻必须自然的连接内心深处,表现出更加深沉和趋于明亮的倾向,这一点黄保强做到了。«祈祷»是人类,或者具体到对病重的"小姨"的救赎,从写作本质上讲,是诗人以词语对时代的一种承担与精神介入。供奉是一种虔诚的信仰,祈祷签暗喻的"很多事情冥冥之中已经注定",在我们生命的长河里,聚散无常,荒芜和莫测需要笃定与超越自我的哲思,醒悟,更加需要一种淡泊,远观的心境。"这么多石头/我只喜欢那座像观音的",幻美的特质在于不屑去触碰现实世界,他干脆为我们描述一尊"在泥水中潜藏/发现在一座红木座上皈依.....影子写满慈悲"的观音假想,这是普世的愿景,对人类疾病的祈祷,在诗人"内心"的花园,从诗歌本身显然没有破坏"毫无悔改之意""把象形说成会意"的暗色系,反而衬托出一种幻美的意境,意象诗歌的美感,"足以让我病重的小姨渡过难关",反而成功构成了人类祈祷和谐安康的核心部分:精神与灵魂的救赎,仿佛一切美好的时光,都被诗歌挽留在"阳光普照"的日子。这种向内旋转的诗,不是透过批评,议论宣泄情感,以一种含蓄,温和的书写对平凡的生活抗诉,亦或说宽容,祈祷,把词语从现实的泥土中挖掘出来,有人间的迹象和烟火味。

某种对时间和生命的深度体验,连接了自我和诗歌的秘密通道。在对诗歌不断深入探索中,八零后的黄保强始终有一双审视,深邃的目光,我常感叹他有高于同龄诗人的诗歌思想的深刻和睿智,冷静与缄默,纯粹的诗歌抱负和追求,那是保留在他专属时区的诗歌刻度,也是他在喧哗中趋近真实,淡泊,谦卑而又虔诚的心,一条用诗歌重返过去时光,修复自我的途径。

2021 7.于西安

黄保强诗歌作品

我是逃跑的那个

一生,势必经过无数提心吊胆

雷雨,干旱,叶锈病,或者一双好奇的手

于老去前割弋,我会用苍白的血抗争

冰冷的铲子,陈旧的手套,世代的贫病

更多地,我选择缴械投降

因为本草纲目,因为民间传言

我愿意成为一味苦口良药

把文火当成朝阳

活在人间,需要糊涂,有时是风

我随时背伞备降

只要眼前的河山足够美,足够与过往

一刀两断

黄河

正午,那些划羊皮筏子的人

仍搅动脚下之水

他们嘴里的“尕妹妹”在冗长的歌词中开始含糊

他们应该在赎罪

草方格沙障也不能抵挡

五十多岁,黄河浪中起伏

他们曾手刃乳羊,剥皮制衣

从河东到河西

如同黑色的钟槌

在腾格里脖子上敲敲打打

豁口上掉落下来

天地之间,这最小的沙才是归根

二月春风

飞过寒冷,黑夜,翻山越岭

都在一夜之间

策反者潜入,只可意会

最先攻破的是梅

最后是柳,深井像是曝露整个秘密的喇叭口

听得见呼吸,心跳和复苏的笑

二月春风,始终乔扮在高处

和菩萨一样,只点化不说话

祈祷

它们被历史冲刷遗忘在河滩

任河水拍打,也毫无悔改之意

二月沐浴,九月供奉

纹路千奇百怪,解读者更像

解签的人,把象形说成会意

进而说成生活,落到众人的心坎里

很多事情冥冥之中已经注定

无需喟叹

这么多石头,我只喜欢那座像观音的

它在泥水中潜藏,发现

在一座红木座上皈依

阳关辐照,一块石头外表僵硬,影子写满慈悲

足以让我病重的小姨渡过难关

深秋月色

折子戏里的月色,不一定非发生在秋天

当左耳和右耳分别穿过家国

奔月,夜追

要么凄凉要么悲壮

现在,轮到一个摔碎的鸡蛋平分

深秋薄凉,安坐在软糯的城上

有脚步跨过江南,略带烟火

有脚步走过红枫垂落,瑟瑟哀鸣

我努力靠近被支离的琐细

每一个都像无辜的孩童

值得怜悯

而唱腔,让那些轻便的光慢慢升高

升高

直到黑夜来临,什么也看不见

祖母的神

祖母的神胆小,却很及时

总在家人头痛脑热时前来

祖母照例拿出老碗,一半的水

立起三根筷子,神的世界都是单数

扯一点旧对联上的纸

在病者的脸上头上象征性擦擦

拿到碗前烧掉

念念有词,她的神并不贪婪

一小把小米足够作为整个往返脚程之用

双手合十,等祖母布施完睁开眼

一切恢复如常,她说

神从来不嫌弃,他又去另一个穷苦人家

救难去了

沙子祖父

它们分崩离析,在拥挤中尖叫或放浪地笑

它们从不分崩离析,一座沙丘簇拥着

朝着雪山的方位一直走

那么远,祖父走了那么多年

那么炎热,他喝光了带的水

只好蹲下来抽旱烟

沙子就这样没过他的脚背

如同井水,每一只从汲水桶里喂养的羊羔

都蹭一下他的腿肚子,朝着青席子和落日

头也不回地回家

大小脚印交织

这腾格里一望无垠的沙,仿佛祖父一天天的疲惫

那么多。最终,和他的骨头

再也无法分清

老锯子

这么歪着挂在墙上,夕阳余晖

把过去的伤疤一一打开

时间的切片,锯末弥补不了人到中年的

缺憾,不平

金克木真的命中注定

和凿子斧子无异,剥落见无奈见赤诚

拉锯扯锯往往是一种谦怀

你少一点我推却一点

我多一点,就匀让一点

父亲的锯子仍旧锋利

如今,它锯着风,黑夜

并不能恰如其分,反倒自己

锈斑如花

搪炉子

这生铁还留着铸浇的油味

那时我的祖母年轻,她把这些物什做旧——

用猪皮擦拭炉盘去锈

用和好的泥巴箍炉内壁

一个倒水桶形状利于火焰井喷

食物在此之上开始洞悉

她造的假象将经过时间和热

旧物件是有感情并耐用的

黄泥塑的往往质朴无华

比如这炉腔

比如观音

他们都蹚火而来,懂得吐纳善良和

投桃报李

听,一炉的倾诉

从祖母到父亲再到我,还那么真

考古爱情学

下木梯,人那么多,魔鬼贴挂坏裙角

这没什么

两个学中文的,一路舟车劳顿

期间背《岳阳楼记》,临了还是记不住

一江水映着天星,霓虹灯如同绫罗飘啊飘

风里不停剪开惆怅

一阵晴一阵雨,我们更像沾水的古柏

依稀还透着新鲜

就这样,记得初见

我们分别在刨根问底

追寻祖宗传下来的手艺

其中有书写,研磨练习

也有邮差,让黑夜把白天续上

一盏子茶经过不安生的手指

补白我们的对望

你的姓氏独一无二,在淘炼中

真的不易碰到

雪刃

在北风中摇摇曳曳

直到一片一片,累积拥挤却不呐喊

铡刀恰如其分区分南北或者生死

无足轻重者更不擅长说痛

雪亮的刃口,还留着盛夏青草的味道

给牛羊的每一口都来自大约相等的束缚

此刻,你也无法分辨

哪几片雪开始扛着自由

从容赴死

在地上,它们有比在天上

更广阔的不顺从

杜子美

现在通过草堂牵扯这么个人

蓬草,烟雨,中年不幸其实是饥饿的不幸

善工对的人一定是木讷的,有怜悯之心的

掐着手指头算日子

骑驴离开秦州,一路上得拜会多少达官

才能顺利回到故乡

不比李太白呀,他的靴子里泥沙太多

开始硌脚

偏偏天公不作美

江水还暴涨了

他的剑鞘开始锈到了手上,到了泼墨上

这天下,写尽了还是这般缠绕

依旧重呢

还是李白

还是那么嗜酒,大殿上的酒顺势装满权力

和美色

因此眼皮沉重,斗大的汉字就这样过

提鞋风波,充斥耳畔的笑声不断

人生得意须尽欢,那是醉了说的

其实不然,酒醒了日头还在别人怀里

褪去官服,不屑这为人驱使的差事

重新对饮成三人

那一刻,月亮是他最小的兄弟

呼儿将出换美酒

儿是老儿,不理会这人的癫狂

追着一个劲儿地要开元通宝

不如归去,仍然倒着骑驴

西北的月隔山而起

皎黄,如同假的

平生,诗句第一次像刀,碰到两边的石头

擦出火星,天才慢慢黑下来

报纸上的讣告

无意间就看到一份旧报上的讣告

对不起,在人间,再次看到

素不相识的人仿佛又死了一回

其实,密密麻麻的年份和经历

足够串联一个响亮的名字

在这趟曲折的路上,还有那些不够标榜的

背井离乡的闯荡

至死不渝的爱情,赡养孤寡老人

甚至可以垃圾分类

都不要紧,描述尽量客观,正面,光辉

最后的体面,将人世间匆匆来去的流星

变成恒星

天上一天,地上一年

也许这么几年,作为陌生人

再次把包括你在内的众生

无能为力的事,再走一遍

而后,一份新报就代替你

占据现在的空间

一份接一份,一定会垒成通向屋顶的梯子

挨近天堂的呐喊,才从黎明传来

三月,从江城去扬州

还是得把酒话别

唐代的春天有点冷,得多个夹衫

风一吹,醉眼中鹦鹉洲和黄鹤楼都重影了

小一轮的李白,更没心思吃这一桌

笋子,蚕蛹,烧鹅

拖家带口,古人的中年说来就来

雨雾中,眼眶那么深

却装不住孟浩然的临别词

这些年的心酸都在这一刻涌动

童子和童子就隔着一树樱花,和星星白点一样

辨识度不高

千年长江,看不出流逝的痕迹

却除了把这里的春天,这里的亲朋

送到下游,送到繁花如织的扬州

还把长命的沙石卷入凡尘

不见日头,所以春天很短

一晃,故人都去了一个多月了

寺庙的钟声传来,还是写几贴

打发接下来的时间的好

把柳叶带进寺庙

他走时只带一片柳叶,倒拔垂杨柳落下的

好汉不用婆婆妈妈,不需告诉方丈

剩下的银子分给泼皮,酒是少不了的

就这样过了落草的桥

招安的桥

英雄的中年说到就到

打不出袖中的藏石,回旋镖

只有一片年轻气盛的枯叶

再入佛门时,打招呼的永远是诵经人

有慧根,但尘缘未了

该还了这偈语

还是倒不过来:白天睡觉,晚上打坐

阻止的永远是门童

且听——

一个放下的人,即使带着利刃

也不会腾起杀气

修行

入秋,祖母给收了多天的大豆脱壳

再就是听风,她的老寒腿又在隐隐发作

天凉了,虫子和飞蛾渐渐地少了

一个人时,她就对着菩萨含混地祈祷

不必在意,高处的人听得见看得到

豆油需要添到庙里

一年的长明灯微弱却在黑暗中有念想

她一步步蹒跚着把自己抬高到最上的一层

推开木门,呀的一声

小村庄,一年总有些雷打不动的事

此刻,祖母迈进去

她心中的神都沉甸甸的

高原情歌

沿着山路,不止十八弯

唯有如此才离上苍更近

两个人的跋涉更像是拼接的假象

看,在西北,车钻进乌云

晴转雨说到就到,一瞬间什么都听不到

不问路,随遇而安

手中的淡黄纱围点缀疲惫中的惊喜

门源油菜花颔首划着一层雾一层土

都说看山是山看水是水

可微风细数匆匆过客

这时差下,感觉花海不是花海

草地不是草地

我们所倾慕的春天

未经准备就从这天际这色泽中开始

扑下去,很快就刷着我们的脚步

石匠

叮叮当当,一个学徒最先从手推小磨开始

练习手艺

锤子和凿子用多大力道,如何让夜晚

知道火星子儿遭遇多少坎坷和阻挠

刻痕那么一致,咬合平顺

两块原本沉睡的石头才被重新救起

一轮一轮,喂进去麦子才变成细琐的日子

穷人家的迎娶往往三升口粮……

这之后,才是石碾子

一头大一头小

最后是墓碑,某某年到某某年

每一笔都不容易

老匠人捉刀足以让亲属放心

在故乡,死无论如何比生看得更重

风吹不过后官湖

雨将至,我的姐姐开始铺排茶席

茶具,茶宠

后官湖的木头休憩台,风都止于此

经历枯荷,荒芜在所难免

我的姐姐,不忍分离之苦

正为那些看不到盛夏的树叶

重新炮制,看

琉璃杯上

一定有热簇拥,有娴熟的指法

包括对待复苏的虔诚

细润的风吹皱

一袭白衣,我的姐姐占尽高洁

我的姐姐以茶代酒,听雨来时

藏于水火之中不再拘谨的呼喊

【诗人简介】黄保强,中国诗歌学会会员,湖北省作家协会会员。诗文散见《诗刊》《散文诗》《山东文学》《长江丛刊》等报刊杂志,获选多种作品集。曾获 “青年之声”青少年诗歌创作征集活动铜奖(诗刊社主办)、“美在荆楚”诗文征集大赛三等奖(湖北省作协主办)等奖项。已出版诗集《夕阳下这土地》(光明日报出版社)。

陈啊妮,笔名叶子,居西安,长期关注现代汉语诗歌和西方诗歌的创作和发展,在多家平台发表诗歌评论和诗歌作品。

《新东西》编辑部

主     编:向天笑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