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讲平说2568期:心中有褒贬,口上无是非,有位含蓄内敛的高人留下一个典故“皮里春秋”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版权即联系删除

文 | 趙玉平

平讲平说2568期#

今天我们来讲一段《世说新语》里的故事。东晋的褚裒,是晋康帝的岳父,大家注意这个“裒” 字不太常用,有点难写,字形有点像“衰老”的“衰”,它有聚集之意。褚裒是东晋名士,他身为皇帝的岳父可以说是位高权重,但他从来不仗势压人。相反,他平时为人处事都很谦虚低调。

《世说新语》当中记载了一段有趣的故事:话说褚裒有一次路过吴郡,当时吴郡一些豪门大族的人正在一个亭子里边聚会,这些人并不认识褚裒。那个年代信息技术非常落后,虽然褚裒名气很大,不过人们都没有见过他的影像资料,所以并不知道他长什么样子。褚裒到达聚会现场之后,这些吴郡的豪门望族的人就有点瞧不上他,把他专门安排在一个角落的座位,让仆人给他倒上茶水,不过没有摆什么食品。当眼前这些人推杯换盏、大吃二喝的时候,褚裒只能端着一杯茶水看着,不过他非常有涵养,不着急也不生气。等把眼前的茶水喝完了,褚裒才徐徐地站起身,不慌不忙的告诉众人,“我就是褚裒褚季野”。当时在场这些人听到他的身份都非常惊讶,同时也感觉很尴尬、很狼狈。不过褚裒本人从从容容的,一点儿生气的迹象都没有。

东晋的宰相谢安就非常敬佩褚裒,《晋书》上记载:他说褚裒这个人气度恢宏,同时具备春、夏、秋、冬四时之气。当时的尚书郎桓彝对褚裒有一句特别著名的评价,他说:褚季野这个人有皮里春秋。这句话什么意思呢?相传“孔子作《春秋》,而乱臣贼子惧”,所以后来的人们用“春秋”这两个字代表着倾向鲜明的褒贬评价。

为什么说褚裒这个人有“皮里春秋”,意思就是说他口头上不说什么,言语很少比较含蓄,不过他是一个是非分明、有主见的人,谁对谁错,谁好谁坏,他心里是清清楚楚的。

褚裒这个人才华横溢,名满天下,同时身份显贵,他是晋康帝的岳父,是晋穆帝的外祖父。虽然有这样显赫的身份,但是他从来不争权夺利,相反,当朝廷想任命他担任要职的时候,他主动要求去外地做地方官,他担任过江州刺史,后来还担任过兖州刺史和徐州刺史。

褚裒为官清正廉洁,生活简朴,虽然身为地方长官,但是他从来不奢侈浪费,更不会擅自动用公家的财物。《晋书》上记载,他会派自己的童仆去郊外打柴来贴补家用。在晋康帝登上皇位以后,准备对褚裒委以重任,结果他推辞了;等到晋穆帝登上皇位以后,再次准备对褚裒委以重任,让他担任中央政府的重要官职,又被他推辞了。褚裒身居高位,但从来不争名夺利,为官清正廉洁,事事懂得退让,这样的做法令人印象深刻。

不过最让大家佩服的,还是他为人处事非常含蓄内敛,对于很多人、很多事情,他都看得清清楚楚的,但是从来不轻易发表个人意见,从来不会随随便便评价别人。这样的做法就符合我们经常说的一句话:“心里边有是非,但嘴上不随便说是非”。这样的素质在机关工作当中实在是太难能可贵了。

所以从褚裒的这段故事当中,人们就总结出一个成语,叫做“皮里春秋”,这个成语专门指看破不说破,心里边很清楚很明白,但是嘴上不随便说出来。确实我们每个人在职场上都应该懂得收、懂得放,既有手上业绩,又有皮里春秋。

好了,今天内容我们就讲到这儿,平讲平说,咱们明天接着说。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