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太极拳练东西就这么一点点!
说个小故事,有一天,我在公园里面,坐在石凳子上等老师来。看到老师正走过来,我马上准备起来问候老师。
老师远远的喊:'坐着,不要起来!老师快步来到我面前说,就这样,保持不动。想想有什么感觉?'
我想,在老师的面前,我坐着是很不礼貌的行为,因此,坐,只是虚虚的坐,随时准备起来,但既然老师叫我坐着不动,也要遵师命啊。

我把这感觉说了出来,老师说:'对,就是这种状态,练太极拳就练这么一点点东西,除此都是瞎练.这种状态,叫不动之动,叫静中触动动犹静,叫动中不动,不动之动,动即是静,静即是动。这就是劲,也是什么叫法都行。反正太极拳就练这么一点点小东西。你叫他中正也行,中定也行,平衡也行,都行。'
中定的练法:
一、要力求平正:中正安舒,不偏不倚等语,皆言力求平正,不失重心已也」。按平正两字最为平凡,但却是中定的基本条件,不论在练拳或推手,都必须力求平正,身体姿势能平正,则全身筋络方能松开,松开的结果,自然而然躯干皆从下沉,能做到松与沉功夫,就是中定。而松沉是由平正二字得来的,所以说平正是中正的最基本条件,但要注意的是要身体姿势力求平正之外,心意方面亦要力求平正,方为澈底,心得其平,心得其正,方能一切放下不起紧张心理,而做到澈底松沉的中定。
二、注意时时保持中定:曼师在「明生克」篇中解释「中定定力」一辞时说:「中即时中,定无常定,不失中定,是为定力。」这里的「时中」与「不失中定」,即系时时中定,亦即任何时间,任何情况都不能失却中定之意。此点极为重要。亦极为难能,请勿予忽视,至於如何保持时时中定的链法,曼师在「述口诀」篇中,即有几处极为重要的指示,如:〈一〉、在「磨转心不转」一则中之「磨转者,即喻腰转;心不转者,乃气沉丹田之中定也」,此指明不管腰如何转,但中定仍然保持其中定。在这里,我有一句相似的话:「权变中不变」及论语的「执中无权犹执一也」〈按「权」指称锤而言〉,可以用来参考,当较易明了。〈二〉、在「须认真」一则中之「按与挤皆要蓄其劲,不可失却中定,此是真的」,此指明在不发劲时,或不动时,固需要中定,在发劲时更不可失却中定,其方法就是「要蓄其劲」,而「蓄其劲」亦无非意在力求平正,不失中定而已。〈三〉、在「分虚实」一则中之虚实转换时,「右手实劲交与左手,其枢机在夹脊,左脚实劲交与右脚,其枢机在尾闾,但要尾闾与夹脊中正对直,方为不失中定……」即指明在定式不变中,故需要中定,而在招式转变过程中,亦仍要以尾闾与夹脊中正对直的口诀来保持其中定不变。中定练法,看起来很简单,很平庸,我曾经下过一段时间去细心练习,愈练而愈觉得言中有物,绝对不是随便说说而已,只要去细心揣摩,下番苦工练习,必会有所获的。
三、要以心与气相守於丹田:以意导引,沉气要缓缓逐渐而下,不可太骤,太骤气便浮起,其诀有四字,曰细长静慢,既能娴熟,则随时随地以心与气相守於丹田,则直养而无害矣……」,要以心与气相守於丹田,如鸡之孵卵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