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合成|Dankasterones A、B 和 Periconiastone A

引言

Dankasterones A、B 和 Periconiastone A都是属于结构特殊的ergostane-type(麦角甾)类固醇化合物,特殊之处在于这些化合物都含有稠合都cis-A/B环结构。
Dankasterone A (1a)最初由Amagata和Numata等人在海绵Halichondria japonica中分离获得;随后,该团队又从Gymnacella dankaliensis中分离得到dankasterone B(1b)。Zhang等人在陆生真菌Periconia sp. TJ403-rc01提取获得Periconiastone A。
华南理工大学马志强团队,通过自由基环化为关键策略,完成了这三个天然化合物的不对称全合成,该研究成果以通讯形式,发表在德国应用化学期刊
1
简介
麦角甾类化合物在天然化合物中广泛存在,并且很多都有着特殊都生理活性和药理作用,Dankasterones A、B 和 Periconiastone A是结构特殊都麦角甾类化合物:
可以看到,这些化合物结构上都有顺式稠合的A/B环,并且环骨架和侧链上都有手性中心,骨架中除了含有连续的手性中心,还有季碳类型的多个手性存在,这些都是非常具有合成挑战。
并且,这些化合物都具有显著的生理活性,许多研究团队都致力于合成这些类型都类固醇,也取代了一定的进展。
此次,马志强团队报道了他们开发的通过金属催化氢转移(MHAT)自由基环化策略,实现cis-A/B环的构建,最终实现了结构复杂的化合物Dankasterones A、B 和 Periconiastone A的全合成。
2
逆合成分析
作者将化合物进行合理的逆合成分析如下:
溴代物6和醛7经过偶联氧化后,转化为相应的酮8
8通过MHAT环化策略,实现cis-A/B环的构建
随后,经过一个自由基重排的过程,转化为关键中间体10
10经过偶联、水解等步骤,转化为1b,进一步氧化,则可转化为1a
1b经过分子内羟醛缩合,合成得到2
对于自由基环化,作者研究了:
他们需要解决的是烯酮和环外双键进行一个6-endo-trig的自由基环化过程,实现稠合的cis环化
3
合成过程
随后,作者开始进行该化合物的合成研究,合成过程如下图所示:
1,4-环己二酮经过乙二醇进行单缩酮保护后,得到起始化合物21,接着采用文献报道的方法,与甲醛水溶液发生Aldol缩合,得到羟基酮22,收率较低,只有34%,对映选择性中等,为72% ee。随后,再和三苯基溴甲基膦发生Wittig反应,得到相应的烯烃,接着在三苯基膦存在下,经四溴化碳处理,转化为相应的溴代烃6,这两步总收率达到65%
另外一个关键片段醛25,则由二醇23为起始物料,在氢化钠处理下,选择性地对伯醇进行苄基保护,接着经过戴斯-马丁试剂将仲醇氧化为酮,以77%的总收率得到酮24;接下来,实用LiHMDS和Comin试剂处理,转化为烯醇锂化物;在Pd(PPh3)4催化下,转化为烯丙基醇;最后使用戴斯-马丁试剂将醇氧化为醛,得到25
获得了关键的片段625后,作者随后尝试将这两个片段进行结合,以及后续的转化:
溴代烃6和醛25为偶联底物,经过叔丁基锂处理后,以60%的收率发生亲核取代,转化为相应的醇,接着再经过DMP氧化操作,转化为烯酮26
随后,作者尝试铁催化环化,发现主要得到的是双键被还原的产物28,顺式关环的产物并没有得到,并且获得痕量的无法完全确证的反式关环化合物27
随后,作者进行了新的尝试:
酮24出发,先经过NaH处理,将反式结构转化为顺式,得到酮29,然后再经过类似的三步反应,制备得到烯醛30,接着与溴代物6亲核取代、氧化,得到相应的烯酮31
烯酮31的反应探索条件如下:
烯酮31在铁催化下,经历Giese类型反应,可以cis-关环与还原,获得麦角甾类化合物33a33b;如果是在Co(II)催化下,则会发生环异构化,得到顺式稠合的烯酮34
作者推测,这些反应都经历了自由基中间体32
最后,三个目标化合物的合成如下图所示:
获得的关键中间体34,经过液氨处理,再用氢化锂铝还原,得到二醇35;经过乙酸酐酯化、三氯氧磷处理后,得到烯烃36;经对甲基苯磺酸处理,脱去缩酮的保护基;再用氢化锂铝还原成醇,最后在DBAD和三苯基磷存在下,与AcOH发生Mitsunobu反应,得到乙酸酯37;三氧化铬和3,5-DMP对烯丙基位氧化,得到烯丙基酮38;作者根据Danieli团队开发的方法,经过自由基重排,将38转化为二酮螺环化合物10,随后氧化并引入侧链片段,即可获得目标化合物1b;进一步氧化,转化得到目标化合物1a;另外1b在DBU、TMSOTf的四氢呋喃溶液中,室温搅拌,可以转化得到羟基酮2
至此,作者完成了三个目标化合物Dankasterones A(1a)、B(1b) 和 Periconiastone A(2)的不对称全合成

导师简介:

马志强,华南理工大学教授
教育经历2007  中科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有机化学,博士 2001  兰州大学,化学, 学士
工作经历2016.3-至今  华南理工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教授 2007.9-2015.12 美国德克萨斯大学西南医学中心 生物化学系,高级研究助理
2007年毕业于中科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获博士学位;随后在美国德克萨斯大学西南医学中心进行博士后研究,主要致力于吡咯-咪唑生物碱的合成研究;2016年入职华南理工大学。期间发表论文18篇,他引次数600多次,部分研究成果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在《Science》、《Angew. Chem. Int. Ed》、《Chem. Commun》等主流学术刊物。

研究领域

研究方向: 有机合成方法学、天然产物合成、药物化学研究 1)专注于金属催化的串联反应研究、不对称方法学研究等;2)以发展的串联反应、不对称方法学为基础,进行活性萜类、生物碱类天然产物的不对称全合成;3)重点针对高活性、有潜在疗效的药物小分子进行规模化合成,优化合成工艺,解决产品供应问题,为其药学属性研究提供物质基础
化解 chem,一起全合成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