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巡到底是千古名将还是衣冠禽兽
提到唐代名臣张巡,或许很多人会感到陌生,因为他在历史书中留下的印记不是很浓。但实际上,这位默默无闻的名臣却在唐朝中期“安史之乱”的烟火中,死守睢阳数月。在被俘虏后,膝下有刚、宁死不屈,留下了千古美名。
张巡死后,被唐肃宗李亨追赠为扬州大都督、邓国公。在唐宣宗时期,他被选入了纪念凭吊功臣的殿堂——凌烟阁。
评价历史人物,考量他们所处的历史环境很是重要。
在睢阳保卫战中,张巡以弱敌强,坚守城池数月,抵挡住叛军四百多次进攻。在作战中,他采用灵活机动,攻守有度,一张一弛的战略战术,让安禄山的儿子安庆绪一伙疲于应付,久攻不下,表现出了杰出的军事才能。“守一城,捍天下,以千百就尽之卒,战百万日滋之师,蔽遮江淮,沮遏其势。天下之不亡,其谁之功也?”从唐朝名家韩愈的话语里,我们可以看出人们对他的赞叹和褒扬。后人甚至认为,睢阳保卫战体现了张巡的男儿奇志、大丈夫的挚意和忠君者的家国情怀。
然而,因为“杀妾飨士”事件,张巡又落下了衣冠禽兽的骂名。
那么,张巡到底是千古名将?还是衣冠禽兽呢?我们来说说这个事情。
唐中宗景龙二年(708年),张巡出生于蒲州河东,也就是今天的山西省永济市(《新唐书》记载,他出生在邓州南阳,今天的河南省邓州市)。年纪轻轻的张巡就精通历史、研习阵法、不拘小节、理想远大。他喜欢交往那些胸怀大志、威信很高的人物,而鄙弃屑小之辈和蝇营狗苟之徒。
开元二十九年(741年),张巡考中进士。一时间,朝野上下,对张巡和时任监察御史的哥哥张晓给予了很高评价。
凡是能干成大事的人,往往小事做得都很好。天宝年间,张逊以太子通事舍人的身份到清河县当县令。期间,张巡体恤民情、慷慨救助、注重大节、重情重义,老百姓好评如潮。结束地方履职生涯后,张巡回到长安。这时候,朝廷里面已经弥漫着杨国忠的腐气,要么投靠新主,要么远离江湖。张巡选择了二度离京。他河南省真源县(今鹿邑县)当县令。
在乱象环生的天宝年间,能做到“清者自清”实属不易。在真源县,张巡依法处理欺压百姓的官吏,教育转化不法乡绅,社会风气很快好转,老百姓很是拥戴。
755年(天宝十四年)年底,李隆基的皇帝生涯遭到了严峻挑战,安史之乱爆发。安禄山攻破洛阳之后,宋州、曹州纷纷失陷。756年,安禄山的军队又攻陷谯郡(今安徽省谯县一带)。谯郡太守不但出城举手投降,还命令下辖的真源县县令张巡开门出城迎接燕军(安禄山的部队)。
在国难临头的关键节点,士大夫总会奋然而前行。张巡块垒在胸,心积郁气。在哀怜与悲愤中,他带领手下在祠堂里哀哭玄宗之后,“遂起兵讨贼,从者千余。”
历史把抵抗安禄山数万大军的任务压到了一个小小县令的肩上,大唐真的危在旦夕。
谁对老百姓好,老百姓会报答他们的。在雍丘城抗敌的艰难时刻,张巡赢得了老百姓支持,抗敌部队很快扩张到九千余人。
有才能的人往往在关键时刻闪射出智慧的火光。临时组织起来的抗敌队伍,几乎没有武器物资,张巡便“缚藁为人千余,被黑衣,”用“草人借箭”的办法,“得箭数十万。”
三国时诸葛亮的“草船借箭”,让曹操差点吐血。今天,张巡设巧计“草人借箭”,让燕军目惊口呆。第一次,草人借箭成功了,燕军不会第二次上当。当草人模样的真人出现时,敌军不以为然。结果,张巡“以死士五百斫潮营”,燕军大乱,弃攻雍丘。
在燕军攻打宁陵、睢阳的一年多的时间里,张巡几乎是徒手缠斗,而敌人采用了拖、困、疲的战术。终于,武器短缺,睢阳无粮,张巡走到了的绝境。
弹尽粮绝,神兵也不可能持守得了。眼看着敌军凶猛、攻势加大,困境犹如漆黑的暗夜笼罩在张巡焦急的心头。
怎么办?杀了爱妾,以飨士兵。那一刻,所有人睁大了眼睛;那一刻,泪水由所有人的眼眶喷涌而出。
肚子再饥饿,怎么能吃得下县令的爱妾呢?
将士们的哭声让睢阳城震颤。
“巡强令食之”;“远亦杀奴僮以哺卒”(另一位将领许远也杀了奴仆让战士们果腹);“至罗雀掘鼠,煮铠弩以食。”
睢阳保卫战是安史之乱中最为惨烈的战役,四百多场战斗中,张巡杀敌十二万。睢阳城记住了张巡的功绩,也记住了张巡“杀妾飨士”。
我们说张巡扭转不了大唐的颓势,但他遏制了安史之乱的危害。他没有走进大唐的权力顶峰,但他具有士大夫的忠义担当。尽管因为“杀妾飨士”而背上衣冠禽兽的恶名,但是谁又能否定他千古名将的名声呢。若说张巡有负于他的妾侍,理应受到惩罚,城破身死时那种彻底绝望的剐心之痛,早已残酷惩加于其身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