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海水直接变成95℃高品质淡水!山东海阳这项工程属世界首创

经济导报记者 王伟

  山东海阳核能综合利用又有新进展。日前,由国家电投山东核电与清华大学联合建设的“水热同产同送”科技示范工程在海阳投运。该技术通过抽取海阳核电机组的蒸汽,驱动水热同产装置,将海水直接变成95℃的高温高品质淡水,首次实现了源侧的水、热同步产出与供给。该工程供能面积1万平方米,每日可提供饮用水120吨。

  山东是北方严重缺水省份之一,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为全国水平的1/6。尤其是胶东半岛,淡水资源短缺危机隐现,此工程投运的意义不言而喻。

  “水热同产同送技术可有效解决该地区面临的严重水资源和供热热源短缺的问题,实现大规模零碳供热和供水,对我国实现双碳目标、提高供水安全性、实现可持续发展,以及对于拉动基础建设投资促进经济发展都有重要示范意义。”在当日召开的工程观摩研讨会上,与会院士及专家表示,该工程证明了水热同产同送技术是可行的,该技术与水热分产分供相比,在初投资、运行成本、能源利用效率上都具备显著优势。

  更重要的是,该示范工程属于世界首创,通过对核能进行先发电、后制水、再供暖的三级高效利用,首次实现了在“零碳”供热的同时“零能耗”制水,从源侧将水、热同步产出与供给,是我国核能综合利用领域科研攻关的又一次重大突破,充分验证了该技术在提高能源效率方面的先进性、水热同产同送的工程可行性,为同步解决我国北方城市清洁取暖和淡水需求等民生问题开辟了新路径,为世界“零碳”供热同时“零能耗”制水提供了中国方案。

  “该示范工程供能面积1万平方米,每日可提供饮用水120吨。”国家电投山东核电相关负责人如是介绍该工程的示范效应。

  据介绍,其利用海阳核电机组的抽汽和余热驱动水热同产设备,通过多级闪蒸、多效蒸馏工艺,每小时生产5吨满足饮用水标准的95℃高品质淡水,再通过一根管道输送到用户侧,并在此进行水热分离,热量进入热力系统,放热后的水进入供水系统使用。

  水热同产同送技术的优势还在于,其整合实现了传统单独产热供热、单独制水供水两套系统的功能,降低了建设投资和运行成本,提高了能源及设施利用率,同时该技术的应用场景也很广泛,既能应用于具有大体量清洁热源的核电基地,也可应用于具有可利用余热的滨海电厂及其他设施,还可通过小型化分布式应用于工业园区或居民社区。随着规模扩大及应用推广,经济性将有望不断提高。

  “据测算,一座百万千瓦的核电机组在完成发电'主业’的情况下,采用水热同产同送技术供热供水,一个供暖季能在为3000万平方米居民'零碳’供热的同时,可'零能耗’生产高品质淡水3000万吨。”上述国家电投山东核电负责人士表示。

  国家“十四五”规划明确提出“开展海阳等核能综合利用示范”。作为北方严重缺水省份之一,山东已将向海取水、海水淡化作为解决缺水问题的重要手段。海阳核电位于胶东半岛中心地带,一直在积极探索核能综合利用领域的新跑道,2019年建成“国家能源核能供热商用示范工程”,2020年建成世界首个水热同传实践工程,并启动首个零碳供暖城市创建,到目前,建成世界首个“水热同产同送”科技示范项目。

  在海阳项目上,山东核电始终致力于同步解决胶东半岛清洁取暖和淡水需求两大民生问题。据悉,其打造的“智慧小区”项目包括了供热、供水、储电、储热、光伏发电、智慧路灯等,通过控制系统实现多能互补联合经济运行,目前建安工作基本完成,部分功能已投入使用。在此基础上,山东核电还在策划“风光核储一体化”项目,通过核电同海水淡化、分布式光伏、海上风电、储电、储热多能互补,向市场用户提供电、热、水、氢等不同的产品和服务,实现智慧核能综合利用。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