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血病”的前世今生

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 杨再林

众所周知,人的血液颜色是红色的,这是红细胞的颜色。白血病的命名是根据血液中出现了异常的细胞是白细胞而得名,并不是血液就变成了白色血液。这是因为人体血液中主要成分是由红细胞组成,红细胞主要是由红色的血红蛋白构成,人的血液中红细胞的拥有数量是白细胞的500至1000倍,即使白细胞异常增加几倍或几十倍也改变不了血液的红色。可是这种白细胞异常增加病人的血液经过静置、沉淀或离心后,可以发现管中有白色物质,分层后血液的中层或者中上层呈乳白色或牛奶状,甚至有少数病人血液不经沉淀,颜色外观会略显得发白,这是由于本身颜色就“白”的异常白细胞增多的缘故。当然,也并不是所有的白血病都表现为白细胞增高,也可以表现为白细胞数不增加或减少。

历史上人类对白血病最早的认识是在1827年,法国医生Velpeau他描述了一位63岁的花匠,临床表现为腹胀、发烧、乏力,住院不久即死亡的病人,后经尸检发现肝脾有明显肿大,粘稠的血液上有白色脓样的白膜。

1845年,当时年仅24岁的德国病理医生Rudolf Virchow(鲁道夫·魏尔啸)在显微镜下对此类病人的血液进行观察,发现该患者血液成分中有很多无色或白色的小球体,他当时称该病为“white blood”即“白血”。几乎同时,Bennet(贝内特)也初步报道了这种疾病,他称之为“白血细胞病”。

Rudolf Virchow(鲁道夫·魏尔啸)

1847年,Virchow正式提出了“白血病”这个名称,德文是weisses blut,希腊文译为leukemia,来称呼这种病,意思是“白色的血液之病”,即“白血病”。由于当时还没有细胞染色,Virchow对这些白色球体的来源设想为可能来自血液、淋巴和血管壁,并认为来自淋巴的可能最大。并随后进行了一系列研究,并且他认为白血病至少有两种,一种是以脾肿大为特点,另一种则主要表现为淋巴肿大,并于1856年提出了将白血病分为脾型(splenic)和淋巴型(lymphatic)二型。后来Bennet也对该病深入地进行了研究,并明确指出这是一种特殊的疾病。但他在解释白细胞来源时,却遗憾的错误认为是来自浓血细胞。而Virchow却正确地指出了白血病的直接原因就是白细胞数量在造血过程中的无限制增加,后来Virchow成为了德国著名的病理学家、细胞病理学创始人。

1868年,德国的Neumann医生发表的论文指出的血液主要形成场所是在骨髓,提出了白血病是来源于骨髓的疾病,并称之为髓源性白血病。

1887年法国的Ehrlich创立了细胞染色法对血细胞染色,并根据血细胞染色后不同的形态特征分为不同类型,白血病分型从此正式开启了形态学分型的开端。

1900年瑞士的Naegeli第一次将白血病分为两种不同类型即淋巴细胞型白血病和髓细胞型白血病。

1938年Forkner将白血病分为急性白血病和慢性白血病两大类,并提出其中急性白血病又分髓细胞型、淋巴细胞型、单核细胞型。此后过程中,又有很多学者提出了很多不同的分型方法,使白血病的分型分类略显混乱。

直到1975年,在巴黎召开的急性白血病分类讨论会上,Galton和Dacie提出按细胞形态将急性白血病分为七种类型,这就是FAB分类方法的原型。

1976年,由法(F)、美(A)、英(B)三国7位血液学专家组成的协作组接受他们的建议,将急性白血病分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和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两大类型,并再分各个亚型,这就是著名的急性白血病FAB形态学分型方案及诊断标准,并在1985年进行了修改,此后又对FAB分型经行了多次修改补充,由于分型标准明确,被各国广泛采用,成为了全世界各地的共同诊断标准,直到今天仍然有十分重要的指导价值。

(M1)

随着对白血病研究的不断深入,1986年FAB协作组在原来FAB分型的基础上提出了MIC分型法[即形态学(M)、免疫学(I)、细胞遗传学(C)]。该分型法仍然以细胞形态学为基础,免疫学和细胞遗传学作补充,相互结合,使分型更趋精准。随着细胞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M)研究的日趋深入,显示染色体核型变化与基因异常密切相关,尤其认识到染色体易位形成的融合基因更能反映急性白血病的生物学本质,从而提出了MICM分型。

2001年3月,在里昂会议上,世界卫生组织(WHO)应用MICM分型技术,力求反映疾病本质,正式提出了一个新的造血和淋巴组织肿瘤分类及诊断标准,并经过2008年的修订,目前已经成为一种新的国际通用标准并广泛应用,并在不断更新中。据悉,2016年的造血和淋巴组织肿瘤分类及诊断标准或将再次更新,目前已经有相关的更新精要可供查询。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1980年我国血液界在世界上率先使用全反式维甲酸、亚砷酸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取得极高的治愈率,并已成为全世界的治疗标准。陈竺院士、陈赛娟院士更是阐明了其中的机制与患者的15、17号染色体产生易位,形成PML-RARα融合基因有关。

(M3)

1986年,我国的血液界学者(天津血研所郝玉书教授、卞寿庚教授、王志澄教授)以FAB分型为模板,结合我国的国情特点,将1964年他们在全世界首次提出的命名为亚急性粒细胞白血病(简称亚急粒)型纳入FAB分型,作为急性髓细胞白血病部分成熟型(M2b)这一亚型,得到了国际学者广泛认可并应用。这都是我国血液界学者对全世界白血病的诊断及治疗做出的巨大贡献。

白血病的发现至今已有190年的历史,人类对白血病的探索和研究从未停下过脚步。尤其是近二十年来,白血病的治疗取得了重大进展。随着人们对白血病基础研究的不断深入,我们今天的白血病的治疗已经进入到预后评估、靶向治疗和个体化治疗相结合的时代。针对发病机制中的关键环节和重要环节的靶向性治疗药物的应用、新的化疗药物出现、造血干细胞移植技术的改进、单克隆抗体的出现以及更多最佳的治疗方案的完善,人类实现治愈白血病的目标将不再遥不可及。

谨以此文,向前辈们致敬!

(0)

相关推荐

  • 【科普篇】一文教你读懂血常规化验单

    一.简单分析化验的意义: 1.现代医学医疗诊断基于病史,临床表现,化验和影像检查,病理结果,治疗反应: 2.每个化验经检查都有正常参考值: 3.异常值在临床上意义: 4.正常值的剂量单位: 简介的目的 ...

  • 白血病累及胸部的影像表现

    摘要 白血病是异常的白细胞在骨髓中增殖形成的恶性病变,会导致正常骨髓造血功能的损害及继发的血细胞减少.根据增殖的异常细胞的类型,白血病分为髓系和淋巴系白血病:根据细胞成熟度,分为急性和慢性白血病.白血 ...

  • 李较利中医师:白血病患者生死边缘的一线生机

    下面这位患者罗某,男,63岁,湖南省新化县洋溪镇人,那是2020年9月22号因感冒在当地诊所治疗无效,后转县级人民医院住院治疗,被医院诊断为白血病,医院建议转上级医院治疗.患者转市级医院经化疗后,未见 ...

  • “卷尾骨”的前世今生, 瑜伽体位练习中骨盆的正位怎么找?

    欢迎大家关注和公众号配套的视频号 -:尽管刚刚开号发视频内容尚且单薄,但是未来我会把所有的精选视频发在这个平台上,也会陆续整理以前曾经在公众号上发过的视频并在这里重新上线.请看Laruga老师诠释阿汤 ...

  • 西南官话(四川话)的前世今生

    现代汉语之中,有一种方言地域色彩和喜剧色彩非常重,这就是一般人所称呼的"四川话".在中国西南地区虽然不同省份的人说起家乡话,但大家都能听懂,因为这属于官话,也就是北方话系统,也是官 ...

  • 董氏奇穴:治白血病及并发病经验!

    导读:董氏奇穴及针刺方法是盛行于台湾和海外的一种特殊的针刺疗法,该奇穴的分布及应用,既源于传统的经络系统和针灸方法,又有所创新而独具特色,是目前行之有效的众多针灸新法中的一个新的体系,具有重要的研究和 ...

  • 蒲公英可以抗白血病,那适合慢粒白血病吗?

    最近有不少慢粒病友在后台私信留言,询问白血病是否真的可以用蒲公英治疗,是不是真的有效.那么本文就针对这一问题做回答! 蒲公英真的可以抗白血病吗? 其实蒲公英并不是一种简单的植物,而是有其药用价值.蒲公 ...

  • OD的前世今生?

    随着人力资源的发展,最近几年组织发展已提升成为人力资源职业领域的主流学科,它的重要性由组织内部不断变化的变革驱动.目前,尤其是变革管理的关键内容被视为所有专业人员的核心知识. 在跟组织高管和其他从业人 ...

  • 6.25复盘:龙头股的前世今生

    6.25复盘:龙头的前世今生 今天打板猛狮科技,坐了一趟刺激的过山车,本身操作没有问题,只是对这个阶段谁是龙头定义和市场产生了分歧. 后来就出现几个小盆友私聊我,提醒我猛狮科技炸啦,怎么怎么的,确实有 ...

  • 【上铁青·传承】上海火车站的前世今生

    大家好 我是上海火车站 我出生于1987年12月28日 是当时全国第一座现代化车站 (众星捧月的待遇~得意!) 下面我来讲讲 关于我的两三事 历史悠久的我 我的祖辈可以追溯到 清末民初的上海火轮房 是 ...

  • ​【南海听风】我与南中的“前世今生”|​张秋敏

    我与南中的"前世今生" ● 张秋敏 二十多年前,我从母校南海中学毕业.后来我成为南海中学的一名教师,这就是我与南中的前世情.今生缘.这"情"是我与家乡的情,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