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我的一场相亲,聊到这个需要“负熵”的知识社会 | 愉见赠书

今天花了一天的时间读完了彼得·德鲁克的《知识社会》,很受启发,所以推荐,亦在文末藏有赠书彩蛋。并且,我在读到一半的时候,突然想起了去年前的一次相亲经历。
家里人介绍来相亲的是一位从事管理咨询行业多年的先生,于是这场相亲的气氛很像是对各类社会主体的管理学探讨。印象最深的部分是,当我们讨论到彼此单身都过得不错、并且也都不是很在乎世俗评价的人,为何还非要求偶婚配时,结论有二:
1,由婚姻组合而成的一个个家庭,是社会稳定性和生产人口的管理单元,因而在社会学上有意义。
2,对个体而言,分类讨论。A,对能力较弱个体而言,婚姻是经济成本较低、合作效率提升的“组队”生活方式;B,对能力较强个体而言,事实上,婚姻是“雨伞”机制,它不是一个加分项,却是一个预防未来扣分的保险项目。在晴天时的确意义不太大,但在雨天时,却是从精神托底、到生活托底的一种陪伴和抵补机制。
这位相亲对象比我长10岁,颇能理解我的恐婚症,因为他十年前也恐。但十年后,当身体机能不可逆地随着年龄衰退,当职场上不可逆地面对peer competition、更有精力且更有创新能力的年轻人带来的挑战和自己上升期的停滞,他开始逐渐觉得,生活里缺了点什么。空落落的大房子,不再是一个人的自由快意,而是缺少守候的夜凉如水。
他开始犯职业病,说,一个企业要为未来做创新战略做研发投入,什么时候为宜?答案不是走下坡路或被其它企业赶超了,才亡羊补牢去求变,那时已经晚了,而应该是,在日子好着的时候就该“生于忧患”。
人也一样,在价值观已然成熟且身强力壮的中青年时期,拿出时间精力和感情去投资一段婚姻,培育出人生的压舱石,也算是未雨绸缪的好时机。
为了让本期赠书内容不太乏味,开篇扯远了,现在说回来。
那段相亲后来虽然没成,但我还是从对话中体会到几层道理的:
第一,企业的生命和个人的生命一样,都是一个负熵的过程,不持续做功就会趋于紊乱,不进就会退,因此都有必要提前布局。
第二,德鲁克的书中观点,有些东西是“增稳器”,比如社会、社区、家庭,这些属于“自我保护性机构”,只要它们脑子正常地运转,目的都是保持稳定,避免或减缓改变。德鲁克对家庭的观点倒是和那位先生颇为相契。
第三,而另一些东西则变成了“减稳器”,比如“知识社会下的组织”、现代化的企业。混日子吃大锅饭的企业正在一点点失去生命力或已经消亡,现在企业必须组织起来,去接纳不断出现的创新,或是,像成功的企业那样去带动创新。
“他们必须有组织地、系统地放弃已确立的、习惯的、熟悉的、感到舒适的一切,无论是产品、服务、流程、人际关系、社会关系、技术、乃至组织本身。”
说得狠一点,在“知识社会”里,“每个组织都必须将'有条理地放弃一切’纳入其结构之中,针对每个流程、产品、程序、政策,他们都必须学会问自己,假如一切归零,从前我们从没做过这些事,那么依据现有的新知识和新环境,我们会去做吗,还是会去做别的什么?”
“知识变化得如此之快,今天还是确定无疑的事儿,明天就可能变得荒谬无比了,就这是知识的本质。”
(以上引号内容,摘自德鲁克《知识社会》,下同。)
“知识社会”和工业时代不一样,我们会看到企业和企业之间的PK,有时候已经不是技术或生产力的一点点长进,甚至都不是迭代,而简直是:来自新物种的碾压,降维打击。
“愉见财经”在之前的专栏里也曾半开玩笑地举过一些例子:
- 颠覆了购物中心里店铺的,不是隔壁那间商品更物美价廉的店铺,而是淘宝京东拼多多;
- 颠覆了康师傅方便面的,不是另一个品牌的方便面,而是饿了吗和美团外卖;
- 颠覆了绿箭口香糖的,不是另一个品牌的口香糖,而是王者荣耀这些kill掉时间的游戏;
- 颠覆了黑车司机的,不是出租车改革,而是滴滴打车和共享单车APP;
- 颠覆传统作业小偷的,不是治安管理上了台阶,而是移动支付的普及……
也因此,我前些年就在专栏里反复地提过一个观点:过去40年里靠权力及资源驱动的时代式微了(虽然也仍会长期共生),而能力驱动的时代登场了。
德鲁克的观点与之同向。这种能力在其著作里表现为,“知识正在迅速成为社会的核心资源,知识社会正在迅速成为新生阶级的社会。”“知识工作者和服务劳动者取代了资本家和无产阶级,成为知识社会的主导阶级。”
“知识社会的重心,比如它的社会结构、社会与经济动力、社会阶级、社会问题等,会和过去250年的主要表现方式不同。而社会的政党、社会团体、社会价值体系、个人与政治承诺等重大议题都将会得到更明确的体现。”
“知识社会最基本的经济资源,也就是经济学家常说的生产资料,将不再是资本、自然资源、土地,也不再是劳动力。无论是现在还是将来,它一定是知识。”
经济学家林采宜深以为然。她表示,在资本主导的社会之后,是知识主导的社会。知识放大了自然资源、劳动力和资本的功效,它不仅是社会生产力提高的催化剂,同时也是整个社会福利增长的酵母。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