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解读——刘方平之《夜月》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

今夜偏知春气暧,虫声新透绿窗纱。

注:

阑干:横斜貌。

解读:

刘方平因为隐居不仕,属于隐士一派人物,不广为人知,但其诗歌成在唐诗有一席之地,这首诗就是其代表作之一。

春天是一年的开始,也是诗人笔下常写的体裁,终是充满了缤纷的色彩、喧闹的声响、青春的活力,然而刘方平的这首诗却撇开这些不谈,独选取静谧而散发着寒意的月夜为背景,写出了生命的萌动与快乐,料峭春寒中透露出些微暖意。

诗的前两句勾勒出一幅春夜美景,夜深人静,月亮斜过中天,淡淡月色浸润人间庭院。月亮之下,一半人家是在月色之中,一半人家则是陷入月色的阴影之中,而月光似乎是流动的,阴影也似乎在时间的变化中消长,头顶之上,还有星斗运行,北斗和南斗一横一斜。北斗是夜间的明星,随着地球的转动,北斗一夜中的位置是有变化的。南斗据今人考证,它藏在南方的人马座里。人马座是黄道十二宫之一,黄道上最靠近南边的一个星座。每年12月22日前后,太阳经过最南面的一个点,就是冬至点。在这个星座里,有六颗星星像北斗星似的,叫“南斗六星”,古时中国叫斗宿。人马座是八月星空里一个最有名的星座,银河经过这里最明亮。因此在月光流动之中,阴影变化之间,时间也在缓缓变化,诗人在宁静中时间悄悄流逝。作者对自然界的感受能力异于常人,在这样一个月夜,诗人仰望星空,自然是有所感动的。

三四句是为该诗的名句,是揭示诗人夜深有感的缘由——“今夜偏知春气暧,虫声新透绿窗纱”,夜深人静时分,万物都有月色下宁静如常,而诗人却在寒夜起身,是因为“春气暧”的缘故,何以感受到春气,是因为深夜听到“虫声新透绿窗纱”,蛰伏了一年的虫子为春气感召,先人而醒,引起诗人无限感怀。

春天到来,有人从树叶中新叶、细柳中感知,有人从鱼鸭水流中感知,而诗人则是为虫鸣所感,这是诗人全身心地体察观照大自然的契机而得到的佳句,从虫鸣声里感受到了自然之气的更替,这也开拓了中国诗歌中一个独特的境界。

全诗新颖别致,诗人从物候细微变化感知到春的气息,描绘出了生命萌动、万物复苏春夜景致,色彩淡雅,意境闲适,静中有动,以动显静,斗转星移、月光如水间,天地气脉动已经换了人间。《唐才子传》说刘方平:“陶冶性灵,默会风雅,故能脱略世故,超然物外”,以此诗观之,确为诗人独到之处,是为至评!

刘方平,生卒年不详,排行八,河南洛阳人。匈奴族裔,开国元勋邢国公刘政会之后。美容仪,才品茂异。善画能诗。其诗多五言乐府,善写闺情宫怨,时有清丽之作。《全唐诗》存诗26首。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