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解读——魏徵之《述怀》

述  怀

中原初逐鹿,投笔事戎轩。

纵横计不就,慷慨志犹存。

杖策谒天子,驱马出关门。

请缨系南越,凭轼下东藩。

郁纡陟高岫,出没望平原。

古木鸣寒鸟,空山啼夜猿。

既伤千里目,还惊九逝魂。

岂不惮艰深,深怀国士恩。

季布无二诺,侯嬴重一言。

人生感意气,功名谁复论。

注:

逐鹿:喻争夺政权。

事戎轩:从军之意。

解读:

但凡对唐诗感兴趣的朋友,估计也读过不少唐诗选本,该首诗可谓是必选之作,且往往开篇就是。

魏徵是唐初著名谏臣,《全唐诗》存诗三十余道,但多是郊祀应召之作,即所谓应景之作,唯独这首《述怀》慷慨言志,风格古朴且笔力苍健,实为初唐抒怀诗之佳作。

唐开国初期,高祖李渊在位,此时以李密为首的瓦岗军仍未归降,为报李渊知遇之恩,魏徵奉命前往关外招安,途径兵家必争之地的潼关,心绪难平,遂赋诗一首。

诗歌开篇以叙述生平入笔,大致回顾了自己的一生。早年魏徵以兴天下为己任,毅然投笔从戎,诗人借用班超的故事。《旧唐书》记载魏徵“少孤贫,落拓有大志……好读书,多所能涉。见天下渐乱,尤属意纵横之说”。魏徵早年曾献策李密,可惜不能被采纳,导致义军失败,怀才不遇而壮志难酬的苦恼并没有消灭诗人报国的志向,所谓“慷慨志犹存”即此意。

“杖策谒天子”是说他投靠李渊后,表现了一路挥鞭义无反顾的心情,“驱马出关门”点明诗人受命出潼关招旧部,“请婴系南越,凭轼下东藩”表明诗人主动请缨为国效劳的忠心。

“郁纡陟高岫,出没望平原。古木鸣寒鸟,空山啼夜猿。既伤千里目,还惊九逝魂。”这几句写出了途经之景况,表明此行任务之艰难、风险之大,且沿途受战事的影响,处处都是令人心惊的鸟鸣和猿啼之声,更添几份悲怆之情——千里平原不可望 ,望之伤心,一夜哀音不堪闻,闻之断魂。

最后六句是诗人的反省,人非圣贤,哪能不怕艰难与险阻,只是有感当今圣上知遇之恩,加上“季布无二诺,侯嬴重一言”,一个季布,一个侯嬴,这二人都是诚信的典范,诗人借用二人之故事,意在表明要以二人为榜样,愿以生命实践招降之诺的忠心。“人生感意气,功名谁复论”,对诗人而言,男儿的意志和英雄气概才是最重的。什么富贵、什么功名,都只不过是过眼云烟罢了,不值一提。

这首诗秉持汉魏风骨,沈德潜在其《唐诗别裁集》首列此诗,并认为此诗“气骨高古,变从前纤靡之习,盛唐风格发源于此”。

魏徵(580—643),字玄成,魏州馆陶人(河北馆陶),少孤,落拓有大志,隋末农民起义时,为瓦岗军李密掌书记,后投唐,曾任太子洗马。太宗时,拜谏议大夫、秘书监,后封郑国公。素有胆智,敢于犯颜真谏,面折廷诤,对“贞观之治”的出现发挥了重要作用。太宗常以古名臣称之。修梁、陈、北齐、北周和隋五朝之史,魏徵总领其事。《全唐诗》存诗一卷。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