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修谱建祠修祖坟的领头人容易出事?如:重病、爆亡等
又:
最近有人留言咨询为何大多数为族里做实事,比如修谱建祠修祖坟的领头人都会出事?如:重病,爆亡等?
其实这个问题,不只一次被问到,让我最记忆深刻的是2017年的年底,一位湖北麻城一带的岑姓的家谱持有者,他跟我说,周围的几个姓氏都已经在修家谱,有些甚至已经把家谱修好了,自己家的家谱按照时间也要开始修家谱了,但是找不到主编。
我当时也没有想到其他的,就劝他可以自己担任主编,担任主编于公于私都有莫大好处,于公来说:带领族人编修家谱可以使先人有祭祀、家族有传承;于私来说:随着家谱的代代编修可以万古流芳。甚至很多老板捐大把资金,就是为了担任本次修谱的主编。
但那位岑先生说,在他们本地,修家谱是要死主编的!
听完我很是震惊,修家谱本来就是为家族做好事,怎么会有这种说法呐?
这位岑先生又讲,在他们本地,本次修谱的主编一般是上次编修家谱的成员,修完家谱之后,主编不久就要过世了,最长也不过几年,然而在修谱过程中主编都是好好的。他又说如果上次参与家谱编修的人没有愿意担任主编,他就自己来担任主编。
我挺钦佩他为家族的付出,为了家谱的编修,甚至愿意冒着“生命危险”去为家族做事!
那么修家谱死主编到底是怎么回事呐?是因为家谱编修的太好或者太差或者不好不差被祖先给“带走”?
其实不是的,修家谱不但不会被祖先“带走”,反而是功德。
那么为什么修谱建祠修祖坟的人容易出事呐?
其实出现这种情况有以下几种原因:
一、主编德高望重也年岁已高。能参与家谱编修的人基本很少有中青年人,即使中青年人参与到修谱过程中最多就是跑跑腿收集一下人丁信息和丁费等。梳理家族世系、整理资料的基本都是五六十岁以上的族人来完成。
按照家谱三十年一修的习俗,这次参与修谱,下次才有资格担任主编,即使五十岁参与修谱,下次家谱编修担任主编也都是八十岁的人了,俗话说“人到七十古来稀”,又有多少人能活到八十岁?七八十岁之后但不担任修谱主编,都有可能随时遇到意外事件。所以修家谱不但不死主编,能担任家谱主编的人一般还长寿。
二、带领族人修谱建祠堪比创业。没有参与修家谱的人,根本就不知道修家谱有多难!有钱没威望不行,有威望没钱也难!有钱有威望也可能缺各种资料,即使资料齐全,也难说,因为家族里还有坏蛋,这些族内坏蛋甚至就是为了反对而反对。
这些事都是要主编去处理,难度堪比再一次的创业,对于七八十岁的老人让他去“创业”,确实风险挺高。毕竟中青年创业者猝死的案例也是有很多报道。
三、老人突然少了手头事儿,容易没了精气神。身边有不少老人七八十岁在农村上地做农活,洗衣做饭的啥的硬朗的很,一旦被儿女接到城里“享福”,没几年身体就垮了。
其实跟精气神也有很大的关系,主持修家谱的时候,日子过得充实而忙碌,一旦修谱完成,没有其他的兴趣爱好可以接上,也是容易导致精神状态不佳,然后抵抗力弱,再然后就容易引发疾病甚至死亡。
如果本地有修谱死主编的说法,真不是因为家谱修的太好或者家谱修的太差被祖先给带走,年龄大了又在透支身体,做其他的事也是一样风险挺高。不过话又说回来顶着心理压力为家族做奉献,在和平年代,堪称家族的脊梁,确实值得尊敬!
文化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