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薪60万起,这个百强县为何“抢人”这么有底气?
日前,江苏太仓市对外发布了一则招聘启事,面向全球招聘市属国企高管,包括投资及资本运作、工业地产招商运营以及旅游规划开发和招商管理等岗位。除了能拿到60万元至上百万的年薪外,还能享受太仓相关人才政策补贴。这座“小县城”,为何“抢人”这么有底气?
长期以来,太仓对人才的珍惜和渴求,已深入到这座城市的基因、融入到了这座城市的发展过程。在这片620平方千米的土地上,高新技术企业已经达到670多家,超过2.2万高层次人才在此潜心工作。其次,这几年太仓表现十分亮眼:一是把“上海下一站、下一站上海”的区位优势持续锻造成人们对“沪太同城”的强烈心理认同;二是近三十年如一日坚持打造“德企之乡”,形成中外闻名的精密机械等产业高地;三是经济社会发展跑出“太仓速度”,跳出“县级市思维”,迅速集聚高端资源。就在刚刚闭幕的太仓市第十四次党代会上,太仓更是给自己定了一个“小目标”——到2025年,太仓的高层次人才数要超4万人,科技领军人才超700人。
来自德国巴符州的克恩-里伯斯落户太仓 太仓宣传部供图
加速打造“德企之乡”
1993年,中国刚刚改革开放不久,一个叫斯坦姆的德国人,来到上海周边找寻投资设厂的商机,最终选择了上海旁边的一座小城——太仓。如今,28年时间过去了,这里已经汇聚了388家德国企业。
当斯坦姆第一次来到太仓,就被这里安静、清新的环境所吸引。“我需要的是一个发展事业的地方,并不是繁华热闹的大都市”,他“试探”着在投下50万马克,创建了太仓第一家德资企业——克恩-里伯斯(太仓)有限公司。此后,到太仓工作、生活的德国人越来越多。到2008年,太仓的德企已经达到100家,这一年,中国商务部和德国经济部共同授予太仓首个“中德企业合作基地”称号。2016年,太仓德国中心开业,该中心是在中国继北京、上海后的第三家德国中心。
差不多与斯坦姆博士来到太仓同期,一个叫申德勒加油站西餐厅的德国餐厅开始在北京孕育,10年后,这家餐厅的第一家江南分店落户太仓。创始人第一次到太仓“转悠”时,就“一眼爱上了太仓,当即决定在那里买了一套房子”。而今,在横穿太仓而过的浏河南岸,已经聚集了包括申德勒加油站西餐厅在内的近百家特色商店。越来越多的德国“风味”在此扎根,也让太仓“德企之乡”的名声响彻海内外。
造新城筑巢引凤
身处上海旁边,太仓确实显得不大。然而,为了吸引更多企业、更多人才来到这里,太仓没少花心思。就拿已经来到第十三个年头的苏州国际精英创业周活动来说,通过精英周太仓分会场等重大人才活动,累计已经吸引了超2万名高层次人才来太创新创业,800多个人才科创项目落户。此外,一个崭新的“中德创新城”——娄江新城也正在加紧建设,这块规划面积50平方公里的土地,紧贴上海,未来将有30万人在此处生活、工作。目前,这里已经吸引力西北工业大学、西交利物浦大学等高校在此新建校区,使得太仓成为全国唯一一个拥有985大学的县级市,这也为太仓深度参与张江生物医药产业、融入上海新能源汽车产业体系和大飞机产业体系,提供了强大的人才和科技支撑。在苏州这个强手如云的大市内,去年,在人才科技工作创新进步、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入库数和高新企业数增幅等方面,太仓均居于首位。
原先在西安的企业嘉创飞航,去年跟随西工大长三角研究院来到太仓,原本只是想开个分公司,后来创始人符文忠发现,“跟这边的政府在一块,沟通事情比较顺畅。后来干脆主体业务都搬到了太仓。”
“去年我刚来太仓,有幸被评上太仓科技领军人才,得到了政府提供的200万元项目启动资金。”太仓对人才的重视,让海德韦尔(太仓)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顾茸蕾感动,“让人感觉到温暖和激情,太仓确实是一座爱才惜才的舒心之城。”
开启沪太“同城生活”
日新月异的太仓不仅吸引着外国人,越来越多的上海人,也从隔壁跨河而来。对于生活或工作在太仓的人来说,“在太仓,就在上海”这样的感受越来越强。
从美国密苏里大学回国的“水刀爸爸”张仕进,曾与搭档共同研发出具备自主知识产权的五轴联动智能水刀,一举打破欧美企业对高端水刀的垄断。2021年初,张仕进也将太仓作为事业的新起点。从那时起,他每天早上7点从位于上海市嘉定区的家中驾车出发到太仓的办公室;下午6点半下班回家。现在,他已对这样的生活习以为常。
其实,早在80年代时候,太仓的乡镇企业就有“星期天工程师”的说法,彼时上海的工程师,会在周末到太仓进行产品制造指导。如今,太仓的交通便利和宜业程度,更是让“双城记”不只是个例。
随着去年沪苏通铁路开通,太仓到上海的通勤时间已经缩短为30分钟左右。上个月上海市域铁路嘉闵线正式开工建设,北延伸至太仓段项目也日渐临近开工,接下来,一个县级市的太仓,将有5条高铁、1条跨省地铁在此交汇成网。如今的太仓,越来越多的上海企业和人才被太仓所吸引,每年都有超过30%增幅的上海高校毕业生涌向于此,在今年的新增领军人才企业中,来自上海的人数更是已经超过四成。
新民晚报记者 唐闻宜 通讯员 西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