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人,“出世”和“入世”选择和外部环境影响

要深入了解古代文人的出世和入世首先要了解一下儒家和道家等诸子百家:

出世即归隐,入世即致仕做官。两者一正一反,实际儒家和道家是紧不可分的,都是中国土生土长的学派,都是从诸子百家”厮杀“脱颖而出,而其它学派或者被其它学派兼收并长,或者湮没于历史长河,或者隐在中国历史长河,虽无门无派了,留下的学说和成就却影响了中国的历史文化科技的发展。

比如墨家就变成两支,一支就是专业研究科技、几何和物理,可以称为中国最早的科技研究组织,一支变成游侠,从另个角度来看可以称为后世”行侠仗义“大侠们的最早鼻祖了。当然一般认为墨家也算是道家的一个分支了。

至于儒家和道家实际一直是在互相学习影响。尤其是前者,很多儒家门人都是非常推崇道家的。所以研究儒家文化你不能割裂只看儒家,道家你也应该有所了解。

为什么前面说这么多,实际出世和入世是跟道家思想有很大关系的。出世是当文人们选择了道家的无欲无求游走山水之间,入世则是儒家的”修身齐家平天下“。中国古代的文人一直在这两个角色中切换,厌倦官场就选择道家,入世为官则是选择儒家。所以可以理解成古代文人受儒家和道家思想同时影响的。

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被灭的宗室残余人员、逃避追杀的官员、有罪之身的人和会选择入佛门或者修佛,古人文人选择修佛真心并不多,而更多的是选择了道家思想及佛家的禅的思想(但是这代表他们信佛向佛)。

这除了道家和儒家思想有很多相近之处,道家有记载(是否真实我们不表)说:孔子曾向老子请教学习。这也说明了他们之间有很多思想是很接近的,毕竟都是一条脉络下来的,同样受中国的本土文化影响,有些思想自然从当时社会中汲取提炼形成精华,而且这两家的奠基人也是同一时代,后期也不停的发展。当然对于道家我们也要抛弃那种道家不就是炼丹、占卜算命,斩妖除魔的吗?实际这只算是道家的分支,但是这些道家正宗道统实际有时也不并不完全认可的。

造成出世和入世的原因:

一般来说出世特别多的情况集中在下面几类,第一类:激流勇退。第二类:吏治腐败,官场昏暗。第三类异族入侵。屡试不中的也算一类。

第一类:最有代表性的就是介子推,帮晋文公复国后,辞官隐退,晋文公请其出山,一直拒绝,晋文公为逼其出山放火烧山,最终介子推背着老母被烧死在树下,也是清明(寒食)的来历。这也是为什么后世中归隐的文人,一般朝廷不会再强制其出山。当然有些告老还乡,因病还乡,父母亡故的丁忧,这些不算归隐的,当然也会有特殊情况皇帝颁旨夺情。据说也有借丁忧不愿意再做官的。

第二类:比如东晋陶渊明,最有代表性,辞官归隐田园的人物。他的选择和在归隐中的悠然见南山影响了后世很多人,有些终身不致仕的文人们也是深受其影响。

第三类异族入侵占据中原造成的生灵涂炭对后世文人归隐的影响是最大的。实际在战国春秋时代,归隐并不多,诸子百家争鸣,那时虽然有四夷威胁,但是却只是侵扰。秦汉两朝可谓同匈奴争斗了几百年,也没有真正入侵中原占统治地位。但是到了东晋时代则是中原彻底落在异族手中。这时文人的思想是非常的难受,因为各个在北方建立政权的少数民族都是奴隶制度,他们对于生产力的破坏,对于人命的漠视都让东晋的士子们非常的难以接受和痛苦,他们也同样渴望北伐收复中原,但是东晋宗室却又经常上演弑父弑兄弟大戏,这些对于士子们的打击更甚。

南北朝时期南北对峙前又有五胡乱华,中原为中心的北方地区成为人间地狱,这更是被当时的文人们引为耻辱,也深深的影响了后世的文人们对异族政权的态度。也让很多士子们选择归聊或者放浪形骸。北朝自然很多归隐或者南迁,但是南朝比较好的时代也是昙花一现。南北朝均无出色的政治清明环境,这时可以想象归隐者肯定也很多。

所以到了隋唐时代汉族主流政权时代,那个时代不但将星璀璨,文官们也是出色者众多,这也可以理解成大部分文人们选择了出世。五代十国那些手头有兵的将军们皇帝们都命不保夕,更不用说文人们了,那时可以说归隐的肯定也非常多。

观北宋一朝因为有了立国时的”不得杀文人,不得因言治罪“,北宋的文人们是非常活跃,我们不去分析评判当时不同文人的好坏,但是文人的环境却是非常的好,我想当时出世的人也应该很多,苏轼连续遭贬,但是归隐也是在其晚年被贬时才萌生的归隐之意。

元是异族政权,这时很多文人也都选择了归隐,数量也非常多。虽然文人们归隐了,但是却是艺术文化成就却达到了高峰,历史上有很多文人归隐创造了辉煌的文化艺术书法成就,就不一一列举了。从上面可以大致看出,归隐数量最多的是异族政权。满清也是非常明显的例子,归隐的的文人数量也非常多。

原因也是因为从五胡乱华时代对于历代文人的印象太深刻了,这不是说这些文人们不宽容不大度,但是之前血淋淋的例子让这些文人宁可归隐也不愿意同这些少数民族政权合作,这也是一种骨气,一种态度,当然也不能说在少数民族政权朝代出世的文人没有骨气,只能每个人的思想和坚守的原则不一样罢了。

我们意在文化传播和分享

若您有异议,请联系我们

(0)

相关推荐

  • 儒家通过两次胜利征服中国

    儒家通过两次胜利征服中国 原创2021-06-09 20:04·雁飞还 诸子百家的时代,各种学说兴起,儒家.道家.法家.墨家......在这些堪称璀璨的思想中,儒家相对而言是并不出色. 务虚吧,它缺乏 ...

  • 从玄学和佛教的融合来看古代哲学的包容和发展

    #国学#中国古代的哲学思想其实一直在互相学习和兼并,最终到了清朝形成了一个拥护皇权.禁锢思想的礼教制度.这样的成功并非一朝一夕的,而是在几千年的岁月中逐步形成的,它也正是中国古代一个极具包容同时也极具 ...

  • 先秦诸子,百家争鸣,这是中国思想史的黄金年代

    原创 晟道文化资讯 先秦诸子,百家争鸣 这是中国学术思想史上的黄金时期 天与人.阴与阳.德与刑 君子与小人.家国与天下 ...... 如今困扰我们的问题在两千多年前,已经被反复讨论过了 了解历史,追溯 ...

  • 悟道成圣 | 《竞石说》

    悟道成圣     很多人觉得,如果一个人立志要悟道成圣,那这个人是不是太狂妄了? 其实不然,关于立志悟道成圣,必须要理清五个思路上的问题.     (一) 首先,立志成圣,是指个人立的大志向.致力于悟 ...

  • 诸子百家•小说家 金卡

    金卡诸子百家·小说家,以卷装竹签形式展示了平民思想,金卡图片为国画形式的小说家代表吴敬梓.文字为诸子百家·小说家. 代表人物:曹雪芹.施耐庵.罗贯中.吴承恩.吴敬梓. 作品:<红楼梦>.& ...

  • 泪痕春雨漫评战国历史 (十三)诸子百家 百家争鸣

    中国思想史最为繁荣的时期,就是春秋战国时代. 那个时代真是大师辈出. 这就是传说中的诸子百家,百家争鸣时代. 关键是,后世上千年的大师,不论有多牛X,也不敢说自己能超越那个时代的大师. 最简单而言,在 ...

  • 古代文人的“出世”和“入世”选择和外部环境影响

    要深入了解古代文人的出世和入世首先要了解一下儒家和道家等诸子百家: 出世即归隐,入世即致仕做官.两者一正一反,实际儒家和道家是紧不可分的,都是中国土生土长的学派,都是从诸子百家"厮杀&quo ...

  • 欣赏 | 返璞归真 古代文人的居舍文化

    当我们祖先的居室由浅陋的土穴走向"如翚斯飞"."作庙翼翼"的木土建筑时,住宅再也不是"以待风雨"的处所,而具有了审美功能.随着居室建筑向更高 ...

  • 古代文人嬉笑怒骂皆为诗

    诗词中总感觉古人是温文尔雅.出口成章的. 殊不知泥人尚有三分火气,佛陀也有怒目之时.古文人骂起人来了,那也是惊天地泣鬼神的. 虚伪 <诗经鄘风·相鼠> 相鼠有皮,人而无仪. 人而无仪,不死 ...

  • 在没有身份证存在的古代,青楼女子为何不选择逃跑?原因不止一个

    在我国古代的时候,一直存在着这样一个极为特殊的营利性场所--它的内部有大量的美女存在,且这些美女都靠给男性客户提供性方面的服务来赚取大量的钱财.想必介绍到这里以后,大家就都猜出它指的是什么场所了.没错 ...

  • 古代文人山水画的荒寒之境——于画是寂远廖阔,于心则一尘不染

    荒寒之境--是中国山水画独特的审美趣味,和超然的意境表现. 尤其在古代文人画家笔下,山水画中的荒寒之境不仅仅是对自然物象的描绘,更是超脱于笔墨之外的至臻境界. 王维(701-761) 唐朝著名诗人.画 ...

  • 香筒:古代文人的极致雅器

    掐丝珐琅鎏金錾花云龙纹垂恩香筒 香筒起源何时有待研究.唐代有名为薰笼的香气,白居易诗句:"红颜未老恩先断,斜倚熏笼坐到明."它是薰衣的香气,宫女能够依靠而坐,可见此笼较大.宋代范成 ...

  • 【国画大观】返璞归真 古代文人的居舍文化

    当我们祖先的居室由浅陋的土穴走向"如翚斯飞"."作庙翼翼"的木土建筑时,住宅再也不是"以待风雨"的处所,而具有了审美功能.随着居室建筑向更高 ...

  • 漫谈古代文人与赏石

    谁知片石多情甚 漫谈古代文人与赏石 ︱胡建君︱ 开辟鸿蒙,天地始分,人们在安如磐石的大地之上休养生息,在高山峻岭之中筑巢而居,也拣用散落的石块打制琢磨成各种石钺.石斧.石刀.石杵等谋生工具,善莫大焉. ...

  • 古代文人的奇趣对联

    [1] 前思后想看左传书往右翻 坐北朝南吃西瓜皮向东抛 相传湖北有个叫"贼二爷"的穷书生,县官想找碴,故意请"贼二爷"和众乡绅到黄鹤楼吃西瓜,县官出了上联,无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