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谈自学中医的认识和临床感悟
作者:瑞雨
----古朴中医在全国经方论坛微信群上的发言稿(2015年12月28日)
尊敬的各位前辈好、各位老师好、各位朋友好,特别是各位优雅的师姐师妹们好:
因为我觉得中医就是传统文化的精髓,所以学习中医的人都是好人,都是有机会得“道”的人。学习中医的女医生们,一定会有优雅极致的人生。我的终极理想和目标就是让宝贝女儿学习中医、推广中医,哈哈,先讨好大家,特别是女中医大家们,到时候给我女儿做导师!
现在我才体会到“鸭子被赶着上架”的感觉,那是找死的前奏啊!群里各位大概都是科班出身、专业人士、临床大家,鸭子是被赶着去烤,我是被押来丢丑的,好在中医自来就是包容宽容的医学,也就无所谓了!
还有一个感觉就是“关公面前耍大刀”!其实到现在《伤寒论》、《金匮要略》还没有通读完,敢在这么多经方前辈面前胡侃,颇有“不知力量”的意思。不过好在中国传统文化,左右逢源,又说“下棋必找高手”,所以还是撞着胆子来了!
有一点,就是不习惯一个人对着手机说话,每每在街上看见有人自言自语,就吓一跳,以为这是神经病呢!看来我今天就得当一次精神病了,说得不好各位老师们原谅,就像看电视,当广告节目时间了,赶紧溜走去号子,哈哈!
书归正传,下面开侃!接到宝利师兄的邀请,第一个反应就是没敢接,说我不行,我每次开方子基本是照猫画虎,没有理论指导,但是宝利师兄不依不饶,又一想反正是大家交流讨论,错了也没关系。特别是我的发言,可能对于自学中医的同仁有所启发。我想讨论这三个题目:
一、初扣中医之门====方向比速度重要!
二、初感中医之神====疗效比说教重要!
三、初谈中医之术====方法比努力重要!
第一个题目:初扣中医之门====方向比速度重要!
我接触中医,从失眠开始。大概是在2009年的六七月份,我突然宣称自己要自学中医。我呢,一上班就在党委、政府机关工作。先是在旗县宣传部工作4年,后来就在党委办公室、政府办公室工作。工作主要是从事文字工作,即便后来当了秘书长,也主要是倒腾文字。其实社会上一直有误解,以为秘书都是多么荣光,又是干坏事,现在流行“猎狐”,好像秘书都是狐狸,其实完全不是那么回事。秘书很多时候是幕后工作,而且要万金油、百事通。领导今天讲这个、明天讲那个,每天面对的可能都是新课题。这就需要学习,需要加班熬夜,所以秘书群体,会有一个共同的病,西医叫做“神经衰弱”,更多的人叫做“失眠”,其实在后来就有点“抑郁”,长期的严重的失眠,必然引起抑郁。说到这想起一个方子,那就是“酸枣仁汤”,我管他叫做“秘书汤”,大凡长期熬夜导致的失眠,都很有效,但是酸枣仁你要保证剂量。
我那个时候表现为失眠、实际已经抑郁了。大概我老婆说,我到行署工作以后12点回家睡觉的时候很少,时间长了即便回家早也睡不着,《黄帝内经》所言:逆天时啊!想想,秘书行业简直是一个“催命鬼”行业,领导催你,阎王爷也再催你。最严重的是,那个时候我新换了一位领导,所谓新官上任三把火,他的第一个讲话大概准备了两个多月,每天修改,精神紧张啊。更麻烦的是,讲话前三天,领导说,推倒重来,建军你亲自执笔。结果,我是三天三夜没回家,三天三夜没睡觉。后来会开了,我呢,失眠抑郁了。每天无论几点上床,都是睁着眼睛到天亮,持续了两三个月,心想这样靠下去还不完蛋呀!我从来不相信西医,知道找他们就会给你安眠药,或者吃“精神病”人的药。好在我们这有蒙医,托人找了一个水平不错的蒙医大夫,给开了7天的蒙医,唉!效果还不错。后来又吃了一段时间,基本缓解。有一天我突然想,蒙医能治好,中医也应该行。记得从医院回来的路上,我和司机说,从今天开始===我要自学中医!说干就干,第二天就在当当网买书,一开始心想,要和中医学生一样,从基础按部就班的学下去。所以买来了差不多所有的中医学院教材,先从中医基础理论学起。说实在的,我学习中医理论,还不算吃力,因为我大学的时候不务正业,研究过易经,特别是当时流行邵伟华四柱预测学,当时都会起卦算卦了。同时,还在各个中医网站转悠,记得最早在“民间中医网”,我还混了一个管理员。那个时候,兴趣超级大,往往在中医网站一弄大半夜,无知者无畏呀!到处发言。精神可贵吧!可是现在回头想想,如果我真的那样学习下去,也许时间过去了,我一定是一事无成。这个时候我的第一个中医老师出现了,也可以说是我的第一个老师:经方领路人=====山东民间中医李冠杰。要不我说我与中医有缘,或者中医与我有缘呢。
有一天,在一个中医网站,留言箱里有一位中医留言,大意是这样的:建军,我看你学习中医很努力,也很有中医天分,但是你这样下去方向不对。你看中医学院的学生学了五六年,出来还不会看病,何况你是业余的,一没有老师,二时间也不保证。如果你下定决心学习中医,你要学习中医的根,那就是经方,而且起步就是胡希恕经方。我把电话留给你,如果你认为有必要可以随时联系我。我当时深受感动,在我满怀激情学习中医的时候有一位老师指路,那是多么的幸运!而且当时我根本就不知道什么是经方,胡希恕是谁。不过既然老师指点,就按照指点立刻在当当网请来胡老的两本书《胡希恕讲伤寒论》和《胡希恕讲金匮要略》。由此,我开始了漫漫的经方之路。现在越来也觉得,没有李老师的及时指点,我不知道会耗费多少时间!
人就是缘分!心有所想,机缘必致!到处网游之际,突然撞上了“复兴中医网”,那个时候好像是初创阶段,我稀里糊涂的又混了一个版主。后来才知道这个团队的核心人物居然都是冯老的心腹弟子,有建国、家驹、有强等一大批经方新秀。家驹现在博士也毕业了,以后就是博导吧!这样才使得我有机会与我自称其徒的冯老结缘。冯老是胡老经方嫡系传人,当今经方大家,进一步完善丰富了胡老的六经辨证理论,并为之到处“鼓与呼”。初次和冯老见面,应该是2010年的五一期间,我觉得身体还需要大医调理一下,其实更重要的目的是想拜见冯老,能不能收留我这个编外弟子!那是一个周六,冯老在武警三院坐诊,建国他们安排我最后一个,煞有介事的安排我跟冯老抄方子,其实那个时候,包括现在方子我也没记住几个。中午冯老在武警三院对面的饭店请我和家人吃饭,可谓面授机宜,鼓励我按照经方的路子走下去,一定会有收获。后来才体会到,安排我最后一个,就是冯老和建国他们要请我吃饭。有一点遗憾,那次激动的拜冯老为师的事居然忘了,不过从后来家驹、有强管我叫师兄来看,应该是默许了,哈哈。所以我这叫冯老“徒”有“虚”名的弟子,冯老别哪天清理门户啊!当然我的目标,是不给冯老丢脸。冯老的爱好就是看病!记得2010年,我邀请冯老到锡林郭勒盟诊治布病(人畜共患传染病),探索中医治疗布病途径。冯老心然应允,带着爱徒家驹自费而来,三天时间就忙乎着看病,我请冯老到草原深处浏览草原风光、民俗风情,冯老坚决拒绝,说来就是看病的,后来就在锡林浩特附近溜达了一下,算是来过草原了。家驹开玩笑说,冯老最大的爱好就是:看病!是啊,人之痛就是己之痛!大医总有佛陀慈悲胸怀!
第三个老师也是网上有缘,他是西安年轻俊秀赵红军老师,也是网上结缘,经常给我指点,好像一天不见,如隔三秋的感觉。记得有一次,我很多天没有上网,红军老师在网上到处找我,我一看有啥急事,红军老师说没事,你出来就好了,也没说原因。我想咋回事,莫非他做梦我被抓了?哈哈,有时候师徒连心啊。红军老师也创办了一个网站,叫做“师承中医论坛”,汇集了以渭南名医孙曼之为主的一大批中医人士。红军老师居然还给我在“名家专栏”开了一个专版。我当然不是中医名家,或许是凝聚了老师的期许吧!
当然,后来随着交流日逛,结识的中医老师越来越多,感觉中医人士绝不像有些行业“同行是冤家”,每一位老师都想倾囊相授。特别是有幸参加了北京的第一届全国经方论坛,那次会议认识了更多老师和青年朋友。
这就是我的“初扣中医之门”!因为自己身体不好,而接触中医学习中医,后来看古代那些名医大家,发现自学中医完全可以,而且我和他们有一个共同点,比如黄元御是因为庸医治坏了眼睛,决定自学中医,比如曹颖甫因为家人生病非命,而自学中医,所以学习中医的动力充足。
初扣中医之门的终极体会就是:方向比速度重要!比如我要从大草原到北京,选择对了方向才是最最重要的,否则跑得越快,距离目标越远。至少学习开方的中医,方向就是经方,至于你学习胡派经方、还是刘派经方,那是交通工具的事,但是我想坐飞机一定比赶牛车快!
所以,我说:方向比速度重要!
第二个题目:初感中医之神===疗效比说教重要
支持我把中医学下去的主要动力来自中医的疗效。其实我学习中医面临很大压力,首先是周围同事朋友,认为我一是不可能学好,理由是中医学院的学生需要专门学习五六年,你这整天开会喝酒的人,靠自学有点杞人说梦;二是来自领导的压力,那个时候,说实在的也在提拨的关键时期,如果给领导一个不务正业的印象,那当然不好。但是一次次的用药经历,给了我信心。
那个时候女儿四五岁,总是感冒。记得有一次感冒反复咳嗽,一个多月治不好,中医西医,各种成药一大推,就是整不好。后来没有办法,网上找偏方,就用了冰糖梨,一个梨都没吃完居然就好了,这其实应该是我发誓学习中医的隐形种子。
开始学习中医,用的第一张方子还是给女儿!那次也是感冒输液后,咳嗽不止,那时候刚刚买回来教科书,对照着方剂学,小心翼翼地抓了一副沙参麦冬汤,结果也是药未尽,病则愈。我开始相信中医的确能治病。
用的第一张经方,还是给女儿!那应该是09年的事,女儿又发烧感冒,老婆要求去医院,我则坚持用中药。怎么看,女儿这病都像《伤寒论》说的伤寒病,发热、怕冷。反复研究女儿的脉,我的脉,老婆的脉,真正体会到发烧病人的脉浮紧,大胆而果断点用了麻黄汤。结果女儿喝了一次,十几分钟以后,身上开始微微汗出,很快身体凉下来了,第二天啥事没有。我这次体会到了中医之神,经方之奇。再以后,还用一剂麻黄汤给老婆和同事喝,都是一次而愈。
当然这中间也有反复,不都是一剂愈。有一次女儿下午发烧,我在外面喝酒,半夜回家一看女儿烧的够呛,把脉,应该是浮大数,先是用麻黄汤,服完汗出烧退。但是一会又烧起来了,汗出不彻,用桂枝汤,结果烧的更厉害了。莫非传阳明了?稀里糊涂地弄了一晚白虎汤,可是女儿喝了以后还是烧。这时候,老婆不干了,坚决地不允许我拿孩子做实验了,要么送医院,要么请别人看。没有办法,我也没有好方子,就请了一位中医朋友看,他说你这个把孩子治的正气衰弱了,开了一副人参败毒散,结果吃完烧更厉害了。看来是不对劲。那个时候脑袋了一直有一个方子,就是不敢用,那就是麻杏石甘汤。因为原文两处都说,身无大热,汗出而喘者,麻杏石甘汤,可现在是高烧呀,不是身无大热。但是研究了很多医案,觉得又可以用。老婆做出了最后一次妥协,给我半小时时间,吃了药还不退烧,立马送医院。我一边煎药一边祈祷,老天保佑啊!结果服完药,老婆拿着温度计测体温,十分钟居然退了一点,孩子困了要睡觉,二十分钟又退了点,这个心才稍稍放下。等孩子醒来,没事了!后来又用张锡纯的寒解汤一剂调理。这次治疗感冒,使我对感冒的传变有了一次深刻体会。当然,那次几乎一周没睡觉,看书、煎药、喂药!我女儿很乖,半夜叫起来吃药,本来不想吃,小嘴连说好吃好吃,也是给我鼓励,想想有点心酸啊!学习中医,拿孩子试验!(以上这段那天没说,突然想起来的)。
刚学中医,到处想找病人。第一次给别人开方子,应该是一个同事的妻子,他家是单职工,供养一个学生,我说帮嫂子找个工作吧,好像是给你个宾馆早晨熬奶茶,都已经说好了,过了几天说干不了,原因是总会莫名其妙的的发晕,晕起来天旋地转,呕吐不止,需要送医院抢救。我说我开几服药你吃吃看。研究了几天,感觉像是《金匮要略》的泽泻汤证,苦冒眩,于是就开除了泽泻汤原方三剂,过了十几天一问好了,直到现在这人再也没有发作过。
当然在做官与从医上一直摇摆不定,直到现在。所以学习一阵子扔下一阵子,既然在这个岗位上,完成本职工作是首要任务,回想起来还算对得起人民群众。这期间,主要给周围的人开方子,更多的时候是我主动给人家开方子,有时候免费送药,为了方便我自己家里准备了小药柜,关键的的药都有。当你治好几个所谓的大病重病,你的信心和动力会随之增加。
比如,我用半夏厚朴汤合上四逆散,参照三部六病的解郁攻坚汤,也就是黄煌老师说的八味解郁汤,成功治好妹妹的甲状腺瘤。当时她脖子下面的疙瘩如鸡蛋大小,家人要我到北京找医院手术,我当时认为就是气郁所致,因为我这妹妹操心爱生气,有时候和孩子生气,都会觉得气憋到嗓子。我好不容易说服家人,给我半个月时间治疗。后来大概二十多天,吃了十五六副中药,彻底消失了,几年过去了到现在好好的。
比如,我用炙甘草汤治愈了岳母心悸。岳母到我家,每到半夜都要起来,后来一问说没到半夜就心慌难受。用了炙甘草五六剂,至今完好。
比如,我用黄芪桂枝五物汤合小柴胡汤治愈了父亲左手三四指麻木。这个当时和陈建国主任探讨过,陈主任认为就是气血不到四末,方子我自己研究。结果十剂而愈。
比如,我用半夏厚朴汤合四逆汤治愈同时三十几年的所谓慢性咽炎,四五年过去了,近日回访一切都好。
比如,我用吴茱萸汤轻松治好同事头痛。
这些我大部分都有记载,近日正在着手整理。总之,因为中医有疗效,疗效神奇,成为我不断把中医进行下去的动力。
我当年我报考大学的三个志愿都是医学院,理想就是当一名医生,但是因为学习太差,特别是英语每次30多分,所以命运安排我去学习拖拉机专业。所以我恨死英语了!我羡慕的是现在中医学院的学子,有那么好的学习机会,应该好好珍惜。好像是2011年,我有幸参加北京中医学院的温病论坛,在校园住了几天,感觉学习气氛很好,我也是由衷地高兴。记得还认识一位河南的小伙,在那里当保安,我俩聊天,他说他来这里就为了蹭课听中医,我们可谓相谈甚欢,可惜后来没了联系。
但是,也应该看到现在很多学习中医的不干中医,原因是什么呢?是什么呢?可能是因为没有见到疗效,或者讲课的那位老师自己也没有见到疗效,所以真心希望看到,我们的大学学子在每年假期的时候就可以为乡里乡亲治病。
还有现在普遍中医界牢骚满腹,说国家不重视中医,群众不认可中医,但是关键我们中医自己准备好了吗?一个感冒治不好,一个咳嗽治不了,怎么让人家相信呢?我就知道,很多中医自己感冒都去输液,孩子感冒立马西医,还有几个中医敢开出麻黄汤!我看在整个中医界没有准备好的时候,宁可寂寞!官场有句话:有为才有为,用到中医上也合适:有疗效才有认可!
所以,我说:疗效比说教重要!
第三个题目:初谈中医之术====方法比努力重要!
中医是道。题目大的不得了,古人学习中医为什么容易,因为人家从小受到的就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所以秀才学医,笼中捉鸡。现在人显然不行了,没有那氛围,所以很难出大医,对于我们自学者来说,谈论中医之道,难上加难,所以我只敢在“术”的层面谈点体会,绝对是一家之言。我总结几句话:一门深入、浏览群书,胆大心细、敢于实践,到处拜师,用好度娘。
1、一门深入、浏览群书。我说的是“浏览”而不是“博览”。中医书籍,可谓汗牛充栋,几辈子恐怕也看不完。我的原则就是以胡派经方为主,胡老学说,开创中医先河。历史上注解伤寒论的太多了,然而大多之乎者也,论来论去,只有胡老单刀直入。喜欢胡老就是因为胡老不尚空谈,特别是方证对应,便于我们这些自学者上手。其实仔细看《伤寒论》、《金匮要略》不就是开方中医的临床手册嘛!什么症状吃什么方子。每一个带方子的条文,他就是一则医案。说到这,我真的不喜欢现在一些医案,凡案必是四诊必备,按语必是东拉西扯,特别是有些脉象,明显是后来虚拟而来,不写好像医生没有水平。我经常遇到这问题,很是尴尬,来给我好好脉,看什么病?你连脉都不会好,怎么看病呀!我不否认脉学是一门学问,但是我认为至少和我学的经方不是一个体系,后世的脉学绝非经方脉学。再者说,“号脉”就是“好气”,你没有深厚的道家的气功支撑,行吗?有多少人“心中了了,指下难明”。今天在这的都是老师,敢问找来一个病人,除了发烧等特殊情况,老师们会得出一个结论一个脉象吗?所以每到这时候,我都红着脸说,一我不会,二不用。再到后来我兜里每天揣着《伤寒论》、《金匮要略》,说你看人家医圣没有说脉的事,所以我也不知道你这脉啥病!扯远了。但是真的希望去中医神秘化、去脉学神秘化,有时间和别人比号脉知男女,还不如回去背条文!我说的是开方医生!
虽然条文记住的不多,但是胡老的两本白皮书,还是下了一番功夫的。后来找来录音放到手机,有机会就听一段。我觉得胡老的两本书,有时间至少也该把他在里面讲的临床经验摘录出来。比如,我治疗一个同事打嗝,胡老说打嗝有两种,一是主动的,一是被动的,主动的用橘枳姜汤,被动的用旋覆代赭汤,后来我用了橘枳姜汤,效果奇好。
在研究胡派经方的基础上,他家经验不可不知。这样才可以站在巨人的肩膀,看得更高,走的更远。
比如我学到了三部六病的调神汤,用它来治疗更年期症状、甲亢、失眠,效果极好。
比如我从杏林真传里面学到了王幸福老师,好像网名叫做古道瘦马,的用夜交藤代替酸枣仁治疗失眠,梦多加白薇。(这几天陆续两位患者,服药后恶心,我用了白薇30克,减量后正常,看来白薇量大,的确令人呕)。
比如我从日本汉方那里学到了用柴胡桂枝汤治疗肩颈板结。
比如我从黄元御的《四圣心源》学到了用元参桔梗汤治疗一类鼻炎的治疗。
这几天我治疗一位十几年失眠患者,不易入睡,水中胆怯、做梦像连续剧,我在调神汤的基础上加了夜交藤和白薇,一剂梦少、二剂一觉到天亮。
总之,学习中医就应该像人家学佛一样,首先做到一门深入。然后要充分的,不带有任何倾向的学习别家所长。
因为我们这些爱好者,没有时间耗在没有意义的争论上。
2、胆大心细、敢于实践。无知者无畏,我学习经方,首先就好奇到底经方剂量是多少?我就奇了怪了,天天说中医,一两到底是多少,还搞不清楚,难关西医说你不科学。经过广泛查找资料,我最后认可一两15克多,一升200毫升。有了这个基础,你的自己实验啊,第一次试验机会了,我自己感冒后咳嗽,感觉像小青龙,于是原方配制。好家伙,厉害吧,麻黄45、细辛45,我认识的一位老中医说,建军啊可要注意,千万别出事。我说没事,出事自己负责。说是那样说,辛不过钱啊。我也怕死,首先我决定分六次喝,然后告诉老婆万一有情况,赶快打120,结果喝一次没事,过两小时再来一次没事,再过两小时再来一次还是没事,好下次下次加倍,结果吆喝完了么啥事没有,病好了。后来单独试验过葛根汤,我这人后背不舒服,喝葛根汤,45克麻黄。没事。所以我发现尽信书不如无书。也许细辛3克单吃会死人,煮起来啥事没有,因为这过程发生了复杂的物理化学反应。后来在北京听英东老师用麻黄上百克治疗皮肤病,我那个佩服呀!
当然,后来毒药都要试试。亲自试验半夏,三五十克啥事没有,后来又觉得伤寒论的半夏应该是生旱半夏,网上重金淘来,反复试验七八十克没事。再后来研究张锡纯药解,发现现在药店的什么清半夏、法半夏百无一用,相信很多人开个十几克,而且不水洗,简直就是让病人喝白矾啊。
后来,研究附子,发现那个黑附子没啥用,现在流行盐附子,就像咸菜干,这个可真的中毒呢,那是盐中毒。我在网上买来生附子,煮四逆汤,后来喝到100多克,没啥反应。现在我用的附子都是网购来的江油附子。
这是试药,方子看准了也要大胆用。我建议初学者,不要改变原方比例,你3克也好、5克也好、15克也罢,因为你要体验方子的疗效,胡乱加减,治好了你不知道原因,治坏了你不知道错在哪里。我的经验是,没有十足把我的3克,有把握的10克,在医院开5克,十足把握的,15克。
3、到处拜师,用好度娘。对于爱好者来说,所有的人都是老师。当然我有幸结缘了冯老等大医名家,和今天这里的临床大师,但是我也有很多像我一样的爱好者朋友,我们经常在一起讨论病案,胡侃自己的心得。我把老师归结为这几类:
一是身边师父。我们现在很多人把老师称作“师傅”,在佛教人家称作“师父”。如同父亲一样尊重!你可以每天和他在一起,耳提面命,我们往往无缘。我和冯老也是,我实在弄不明白打电话请教冯老。
二是中医朋友。比如群里所有的朋友们,你弄不明白的道理,你治不好的病,三人行,必有我师!其实,我号称自学中医5年,实际每天1个小时也不到,很感谢这些中医朋友帮忙。
三是书籍文字。只要你肯花费,当当网应有尽有,我大概自己买书的钱不少,藏书很多,需要的时候作为工具书。
四是网络度娘。这个在我看来极为重要,这就是我们比古人学习的优势,古人流通印刷不发达,而且很多人对于好书秘而不藏,所以跟师很重要。现在的人书是一个方面,关键是用好互联网,上面是你需要什么有什么。比如我治疗一例脸部过敏的患者,脸痒眼角严重,百思不得其解,最后在网上觅得一方,叫做“驱风一字散”,就是川乌、羌活、防风、川芎、荆芥这几味药,而且药量很小,结果效果出奇,后来有用过几次,效果如初。如果没有网络,恐怕我是无解!所以,学会收集资料很是重要。
所以,我说:方法比努力重要!
下午邀请老师们提出一些问题交流,只有立斌和勤古师兄提了两个问题,其他老师可能考虑我是爱好者,怕提难了,回答不了,太给面子了,谢谢。
勤古师兄问:
一是为啥学中医?第一个部分啰嗦的说了,主要是因为自治,而后他治。
二是没有中医学历怎么获得执业资格?应该是这样的,中医执业资格考试给我们开了一个口子,就是师承,凭师承证明就可以报名,以前是地市一级卫生局管,好像去年收到省里了,如果能从本身找到一位有师承资格的中医作师承老师,应该问题不大。这个可能需要几年时间,具体不记得了。接着就是参加统一的职业资格考试,这就是立斌的强项了。
下面的问题,师兄没有标注。
比如不为良相宁为良医!这是我的理想,我也想逐步转行,目标是退休开一家中医堂,字号就是“古朴中医堂”,古色古香的那种,有病看病,没事推广中医!
比如关于有毒药物的使用,前面说了,我自己也试验过了。
关于细辛单煎3钱,可能出问题,但是复方绝无问题。生旱半夏,单吃一点,绝对麻嗓子,我试验过,但是用在煎剂,七八十克,绝对没问题,好像王幸福老师说用生旱半夏几十克治疗失眠很好。一个医生不要人云亦云,要亲自实践,推荐一本书《张锡纯药解》,我觉得不像有些古人解药凭臆测。
关于麻黄,神农本草是这样说的:发表出汗,绝对不是发汗两个字,至于喝了会不会发大汗,完全取决于你应该不应该用这个方子,以及人体的病机,还有就是药物配比。和石膏在一起,应该不会大汗,小青龙汤里面,或许发汗或许小便,与半夏有关,半夏量大也许尿多。
关于附子,不用多说了,火神派研究的很明白,这里关键是附子的炮制工艺,黑附子我看用多少也没事,盐附子超过三二十克绝对中毒,那是盐中毒。如果是上品依法炮制的附子百八十克也没事。
想说的是,有时候带有所谓有毒药物的方子中毒,首先要检讨方子有没有问题。即便是没有毒性药物的方子,你吃不对,也会死人,你说是药的事还是方子的事。比如麻黄汤,如果用了桂枝汤,必然险象环生。
关于规避医疗风险。我还没遇到,我看现在这医疗环境,大病重病直接找中医的不多,找到你的基本是被西医整治的差不多了,能治就治,不能治不能勉为己难。在医院还是尊重药典为好。
立斌师兄提的:治疗鼻炎的核心机理是什么?这个我原计划有时间写一点东西,现在看来只能说一点我治疗的体会:
我看所谓过敏性鼻炎,完整的体现了中医所谓的“正邪相争”理念和黄元御的那个人体气机循环的那个圈。打喷嚏就是人体排病的反映,它本身是病的反映,当然还有其他症状,这就是正邪相争。流清鼻涕、发痒也就是人体气机循环有问题,该升的不升,改降的不降。我最早研究过敏性鼻炎,接触的是火神理论,后来不断拓展,大概治疗30多例,效果还好,当然不具有广泛说服力。大概有这么几类,老师们看看有没有道理。临床上,应该首先判断是寒证,还是热证,这个很关键。
1、喷嚏恶寒为主。有的人一遇冷空气,立即打喷嚏,严重的开冰箱都不行。这时候就需要扶助阳气,发作期用麻黄附子细辛汤,附子质量要保证。然后以四逆汤小剂调理。
2、鼻塞清涕为主。遇寒喷嚏,鼻塞淸涕。这时候,我选小青龙汤,我想这个稀痰和淸涕差不多,都是寒饮而已。其实这个方子合上麻黄附子细辛汤最好,我用过,但是有人会笑话你,而且也有风险,因为有半夏附子,所以不合也行。善后可以考虑苓甘五味姜辛汤之类
3、淸涕哮喘为主。用小青龙汤一般都会缓解,如果鼻子症状好了,哮喘还在,就可以考虑射干麻黄汤。
4、浊涕鼻塞为主。这时候可选黄元御的元参桔梗汤,如果黄鼻涕,用黄元御的五味石膏汤。
5、遇热鼻痒为主。这是热证,可以考虑单用干祖望的脱敏汤。
6、眼睑瘙痒为主。眼角为重,皮肤红肿,这时候考虑驱风一字散,这方子很给我拿分。
当然上面的有清鼻涕严重,也可以加一点酸性药物,比如石榴皮、五味子。痒的厉害,可以加徐长卿、地龙。
总之,大类无非是寒证、热证,伴发痒证,寒证麻黄、附子类;热证五味、石膏、黄芩类;伴发痒证,加脱敏汤。大的这些,我还没有及时总结,不过有一点我从来不用辛夷、苍耳子等所谓开窍药,我认为鼻炎和鼻子没关系,至少没大关系。现在正在考虑,四逆散等柴胡剂、半夏厚朴汤等半夏剂都有可能治疗鼻炎。可叹西医,不从人体自身找原因,到处找过敏原,有的还要搞“变态反应中心”,你测出几百种过敏原,又有啥用呢,谁能真空活着!
还有一个方子,我特别情有独钟,就是柴胡桂枝干姜汤。我称之为“爷爷奶奶汤”!这个方子前几天宝利师兄讲过,我没有系统的理论,我觉得“胸胁满微结”是这个方子的核心所在。临床上,大家说法不一,刘老认为便溏、胡老认为便秘,我看都不重要。就因为“胸胁满微结”直接导致病人有三个主证,就是:口苦、舌干、心下痞,或者食后腹胀。用它百发百中,前几天一位老太太找我看打嗝,我发现三个主证以后,只投原方,三剂大效。后来看了日本医家的书,自己亲自试验,那就是肩颈僵硬,用之亦效。所以我现在归纳为:口苦、舌干、腹胀、肩硬,但是苦口、舌干是其必要证。
赞 (0)